丁香园 | 丁香通 | 人才 | 会议 | 药学 | 博客  
 点击次数:

内皮祖细胞在骨折愈合过程中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11-11-15 14:06 文章来源:骨科在线
分享到: 收藏夹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豆瓣社区 人人网
关键词: 内皮祖细胞 骨折愈合   点击次数:

目的  外周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ProgenitorCells,EPCs)的动员和归巢,可能参与了新生血管的发生并促进新骨生成。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将探讨创伤至长骨骨折后外周血EPCs水平的变化,分析其与创伤严重度、年龄及性别之间的关系及临床意义。
方法  监测24例创伤至长骨骨折患者外周血内皮祖细胞的变化,研究时间为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为45.1岁,男性16例,女性8例。首次采集外周血时间为骨折后24h,以后在第3d、5d、10d和14d采集外周血样。血样本分别进行PE-CD133和FITCCD34双标记,采用流式细胞仪分析24例长骨骨折患者的血清EPCs水平的变化,并结合创伤严重度评分(AIS-ISS)分析创伤严重程度与EPCs水平变化的关系,同时设立正常对照组8例。同时血液分析仪测定外周血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
结果 骨折后的第24h内,骨折患者外周EPCs的数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并在骨折后第3d达到最高值,但是在轻度损伤的患者(ISS<16)与重度损伤患者(ISS≥16)相比,EPCs水平的变化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患者未成熟EPC (CD133+)的水平于48h、3d、5d及14d时间点均高于女性,且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50岁的病例EPC水平均高于年龄≥50岁病例,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后未成熟EPCs水平与血小板的水平呈负相关,但EPCs水平的变化与外周血白细胞变化没有相关性。
结论 创伤骨折后EPCs从骨髓动员到外周血循环,EPCs可能参与了新生血管的生成并启动了早期的骨折愈合机制,EPCs与血小板共同对骨折的愈合起到了协同作用,但是其复杂的动员及参与骨折愈合的机制,有待进一步探索证实。

编辑: sy850701 作者:马信龙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