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 | 丁香通 | 人才 | 会议 | 药学 | 博客  
 点击次数:

戴尅戎院士:金对金人工关节过敏的相关问题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11-12-03 10:59 文章来源:丁香园
分享到: 收藏夹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豆瓣社区 人人网
关键词: 戴尅戎院士 人工关节置换 过敏 转化医学   点击次数:


戴尅戎院士

 

丁香园:戴院士,您好,欢迎接受丁香园的采访。关于金对金人工关节过敏的诊断及预防,请您谈一下。

戴院士:对于人工关节引发的金属过敏,过去认为其发生率很低,可能约在1/100到1/1000之间。实际上如果去检测一下,在普通人群中发现金属过敏实验结果阳性的最高可达10%,那么在使用金对金人工关节的人群中同样也有非常高的比率。在中欧,钴铬合金的人工关节金属过敏的发生率可高达5%,这是非常令人吃惊的。这就意味着,做20个人工关节置换,就有可能有一个因为金属过敏而给患者带来痛苦,甚至导致手术失败。而目前国内临床上很少将这类手术失败的原因归咎于金属过敏,更多是归因于感染或者磨损颗粒引起的骨溶解。其实大家都知道有金属过敏的存在,但是如果临床上碰到哪个病人有髋部疼痛,腿肿起来了,关节腔里有液体了,即使做了穿刺或切开引流,细菌培养阴性,又有多少人会意识到是过敏所致呢?所以大家现在更应当重视这个问题。

出现了金属过敏,怎么办?需要将人工关节拿掉才行,当然最好能找到是哪种金属过敏。现在金属过敏原中最常见的是镍,但在钴铬钼合金中,钴、铬也是潜在的金属过敏原。即使术后把金属过敏原查清楚了,要想换一个不含镍、钴、铬金属的假体,或者干脆不用金属关节,其实也很困难。所以在病人刚入院,骨科医生在采集病史时,就要仔细询问过敏史,但这一点现在很多医生没做到。

比如采集病史时可以问下面的问题:你平时带耳环吗,耳环是金属的吗,你耳朵红肿过吗,发过炎吗?如果你带的手表表链是金属的,你腕部皮肤发红吗?你经常有过敏发生荨麻疹吗?你经常有不明原因的皮肤红肿或丘疹吗?你曾经使用过皮肤类用药或者抗过敏类药物吗?如果碰到有过敏迹象的病人,在做手术之前需要进行必要的过敏检测。但是现在金属过敏检查也是一个难点,目前诊断金属过敏反应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皮肤斑贴试验、白细胞移动抑制试验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但还没有哪一种能够作为检测金属人工关节置换术金属过敏的金标准。现在对于过敏源的检测,也有诸多困难。比如皮肤斑贴试验,如果用镍来检测,镍的浓度多少才合适呢?浓度太低了,结果可能显示假阴性;浓度太高了,可能本身不对镍过敏的患者结果也显示阳性,因为刺激太大了。而且如果碰到确实存在对镍过敏的人,进行检测时浓度过高会有生命危险。所以现在还没有一个办法能够进行过敏筛选。另外现在很少有医院会做,医院骨科会做过敏筛查的就更少了。

丁香园:关于人工关节金属过敏与感染的鉴别

戴院士:大家可以回顾一下做过关节置换的病人,是否有手术做完后切口不愈合、延迟愈合或愈合后又形成窦道或包块,却无明显全身反应的,可能伴有持续的、不明原因的局部疼痛、肿胀,关节X光也没有显示松动的迹象,按照感染治疗无效,细菌培养为阴性、病理检查为异物性肉芽组织的。这样的患者,我们就要多考虑一下,是不是过敏。所以说对于那些不明原因的、人工关节置换后效果不好的病人,要想到金属过敏的可能。如果按一个医院一年200-300例人工关节置换来算的话,即使仅有1%的金属过敏患者,那也有2-3例了。所以这个问题应该引起广大骨科医生重视。手术前,至少要注意病人过敏史。

丁香园:看到您最近发了数篇文章谈转化医学的问题,请您谈谈转化医学的由来?

戴院士:转化医学应该讲与整个医学的发展关系密切。以前我们把科学研究分为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所谓的转化医学通常是用B to B来表示。第一个B是Bench(即实验台),代表基础研究;第二个B是Bedside(即床边),代表临床,两者间有条鸿沟,现在有逐渐扩大的趋势。于是问题产生了,在科研上的投入是非常巨大的,而病人的直接获益却不多。当然基础研究与临床研究都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如何实现二者的相互转化。

转化医学的概念是上世纪末明确提出的。真正引起全世界重视是在2003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Elias Zerhouni博士在Science上公布了NIH发展路线图计划“The NIH Roadmap”,指出未来将是跨学科研究团队的时代,现有的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有很大一部分将开始从事转化型研究工作。其中包括三个核心领域:探索并重新认识新的科研思路和途径;培养和建立一个新的、着眼于未来医学发展的研究团队;重新设计临床研究试验。2006年,NIH设置临床与转化科学基金(CTAS),每年度资助转化研究专项经费达5亿美元,预计到2012年将资助建立起60个研究中心。结果在2011年4月份60个全部建成,也就是提前了一年。英国在5年内投资4.5亿英镑用于转化研究,欧共体每年用于与健康相关的转化性研究预算为60亿欧元。

丁香园:转化医学在骨科领域扮演一个怎样的角色?

戴院士:中国大概是到2007年时,开始在会议上正式提到转化医学。当时记得是在一次我院与世界华裔骨科学会等联合主办的骨科会议上,明确提出了转化医学的理念。当时将会议命名为骨科转化研究(Orthopedics Translational Research, OTR)学术会议,目的是推动骨科的基础研究能够更好地为病人服务。比如我们研究干细胞,研究再生医学,取得了一些成果,发表了SCI收录的论文。至于有没有用于临床,有没有用于病人软骨或骨的再生修复?却没有人关心。也有些学者希望将成果往临床上推行,则要申请专利,要做临床验证,要联系公司生产,要申请生产、卫生许可证……,他们不知道怎么推进。而不是成熟的产品,临床医师是不会使用的。转化医学就是要填平成果与临床应用间的鸿沟。

这个问题我们已经呼吁了好几年,现在中国也建立了30余个转化医学中心。但目前中国的转化医学中心跟美国、欧洲相比差距很大,国内的转化研究虽然发展迅猛,但缺乏政府宏观计划主导的经费支持,整合力量不够强大,缺乏明确的转化研究方向及相关专业人才。在骨科学领域来说,至少要把转化研究的理念带给骨科医生,带给骨科的科技研究工作者,让大家逐渐形成这个意识,工作才能慢慢做起来。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每年都会举办转化医学相关的国际研讨会,目的之一也是希望加强与能将国外的交流,促进转化医学的发展。

丁香园: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

戴尅戎院士: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目前职务: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骨与关节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关节外科临床医学中心主任,教育部数字医学工程研究中心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干细胞与再生医学转化基地主任。业务特长:骨-肌系统创伤与疾病;骨与软骨再生;人工假体与关节重建。

编辑: riset 作者:muoquan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