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纯化——下游纯化
重组蛋白纯化的基本策略
一、融合表达蛋白的纯化:
融合表达蛋白可以在原目标分子之外带有GST肽段或(His)6肽段,从而使得可以分别用Glutathione Sepharose凝胶或Chelating Sepharose凝胶进行亲和色谱分子,一步可以达到~90%的纯度,经过特异蛋白酶切后,再进行离子交换及高分辨凝胶过滤一般便可以达到所需的纯度(95~99%)。
二、包含体表达蛋白的纯化:
在E.coli系统表达重组蛋白,表达量高时,常形成包含体,包含体易于与细胞其他组分分离,但需要注意的是蛋白复性的步骤。一般采用盐酸胍溶解包含体蛋白后,用稀释的办法进行复性,也可以利用凝胶过滤色谱进行复性(已有多种凝胶可以促进蛋白质的复性的报道)。以下以rhGM-CSF(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下游纯化工艺为例:
E.coli细胞,超声破碎,离心收集包含体,用7mol/L盐酸胍溶解包含体蛋白,作1:70稀释使蛋白复性,加硫酸铵至一定浓度后,上样于Phenyl-Sepharose 6 FF(high sub)色谱柱,活性组分再上Q-Sepharose FF进行离子交换,最后上Superdex 75 prep grade凝胶进行凝胶过滤色谱,最终获得了纯度较高的rhGM-CSF,同时,DNA及内毒素去除率均很高。如下表所示:
步骤 体积(ml) 蛋白(mg) 内毒素(EU/ml) DNA(pg/ml)
起始(复性样品) 4344 490 421 180
HIC疏水柱 880 220 243 0.46
AIEX阴离子交换 620 88 251 0.14
GF凝胶过滤 1045 62 9 0.08
三、周质表达的蛋白的纯化:
可用渗透压休克方法,使周质释放,然后利用扩张床技术将含有菌体的悬液直接上柱(STREAMLINE系列凝胶),菌体穿过而表达的蛋白上柱。
各种色谱的主要影响因素
一、凝胶过滤色谱:
一般来说,凝胶过滤色谱的结果好坏直接取决于凝胶柱的柱效(每米多少理论塔板数),而影响柱效的因素主要有:
1、凝胶本身性质:
每一种凝胶均有其合适的分离范围,应选择合适的凝胶进行分离。同样分离范围的凝胶颗粒越细的,柱效越高。
2、色谱柱装填的好坏:
凝胶过滤色谱柱装填完后,一般可以用丙酮(或NaCl)测定柱效和峰对称性,一般对于平均颗粒直径在30~34微米的Superose PG、Superdex PG系列凝胶,柱效应在9000以上,而颗粒平均直径在90微米的Sepharose FF凝胶柱效应在3000以上。通常,越是分辨率高的细颗粒凝胶对于装柱的技术要求越高。
除了柱效以外,影响分离的因素主要有:
a、色谱柱的长短,一般较长的柱分离较好,L/D>20.但一般商用色谱空柱长100cm左右,最多可以装到90~95cm高左右,如果仍不能取得满意的分辨率,可以用两根相同的凝胶柱,用SRTC-2接头连接后,可以提高分辨率40%.
分离度正比于柱长的平方根。
b、样品浓度,在蛋白浓度小于50mg/ml并且粘度小于5cP(厘泊)的条件下,样品浓度对于分辨率影响较小。
c、上样体积:
上样体积越小分辨越好,不同的凝胶具有不同的推荐上样体积,如下表:
凝胶类型 推荐上样体积(%Vt)
Sephadex 2-5%
Sepharose 2-5%
Sephacryl HR 1-2%
Superdex PG 1-2%
Superose PG 1-2%
Superdex 0.5%
Superose 0.5%
编辑: ludongcn 作者:项小龙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