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坦(注射用替加环素)上市会

上海上市会专家研讨会

   2013-06-04
字体大小:

 

 

何礼贤教授、周新教授、王明贵教授、肖永红教授在现场就目前我国泛耐药细菌、多重耐药菌的现状、处理对策,替加环素在耐药菌感染中的作用和地位等问题与参会医生进行了热烈的探讨。

 

我国多重耐药菌现状严峻

关于我国的多重耐药菌现状,何礼贤教授做了简洁而全面的介绍,他认为在我国耐药菌的生长繁殖非常迅速,近些年在革兰氏阴性杆菌中,最严重的耐药菌当属鲍曼不动杆菌(MDR-AB)和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在所有耐药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到70%。这70%的耐药问题,成为临床工作中最难之处。”

针对目前的耐药菌严峻形势,肖永红教授提出“应从整体的角度来看待我国的耐药情况,而不是局限于医疗机构。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不仅医疗活动中会产生耐药,在环境中、动物的养殖场中都会产生耐药,这些耐药性可以通过食物链或者生态链传播到人身上。细菌之所以会耐药是由于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我们应将耐药问题放在医疗业、养殖业、自我医疗等大背景下进行关注和审视。”

 

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的治疗

对于多重耐药的鲍曼不动杆菌(MDR-AB)、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等目前仍缺乏安全有效的药物选择。王明贵教授认为对于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的治疗,国际上一般应用多粘菌素、替加环素等药进行联合治疗。鲍曼不动杆菌国际上多粘菌素加碳青霉烯类药物的方案,但是目前在国内没有多粘菌素,这一方案无法普及。在替加环素上市前,鲍曼不动杆菌依靠舒普深加多西环素或者碳青霉烯类药物控制。在替加环素上市会,可以用替加环素联合舒普深控制。

周新教授强调在临床治疗中,明确细菌来源非常重要,痰、血、引流液中培养出鲍曼不动杆菌的意义不同,病情轻重也不同。到底是选择单药治疗还是联合用药,普通住院还是转入ICU治疗,都需要临床医生慎重决定。在控制鲍曼不动杆菌时可以选择替加环素,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病人的情况增加剂量或者联合用药。如果患者病情尚可,仅用单药就可以控制;如果病情危重或血培养阳性,则需联合使用这两种药物,并且适当增加剂量。替加环素说明书上的推荐剂量是50mg 2次/d,这个剂量单用替加环素无法控制鲍曼不动杆菌的重度感染,此时需要联合用药。

何礼贤教授补充强调对于MIC小于64的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仍可通过增加碳青霉烯类药物的剂量、调整给药时间等措施来控制。此外,联合应用碳青霉烯类药物和舒巴坦也可达到效果。”

 

替加环素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治疗中的地位

替加环素是一种广谱的而且针对多种耐药菌的新抗生素,除了绿脓杆菌以外,对鲍曼不动杆菌,对多重耐药的肠杆菌科细菌,产金属酶的耐药菌等都有比较好的抗菌作用。何礼贤教授认为在对多重耐药菌的感染中有它的地位,主要对耐碳青霉烯的鲍曼不动杆菌和产kbc酶的或金属酶的肠杆菌科细菌。“因为多重耐药革兰氏阴性杆菌除了多粘菌素以外还没有其他更有效的抗生素。”但是何教授也强调“替加环素的基础研究很充足,相对而言它的临床研究还远远不够,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

王明贵教授认为在临床上替加环素最常用于治疗鲍曼不动杆菌的严重感染,像治疗院内相关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等。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的感染也常用替加环素治疗,但不常用于VRE的治疗,因为这种疾病尚有其它药物可以选择。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必要性

耐药菌的增加主要归咎于两方面:一是抗菌药的不合理使用,二是耐药细菌传播增加。因此要通过临床合理用药加强抗生素管理,来延缓耐药性的产生。《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已实行两年多了,大小医院抗菌药物的使用量普遍减少了10%左右。通过监测发现,一些耐药菌感染的发生率有所下降,如MRSA。周新教授认为继续管理抗菌药物的使用,可能对遏制鲍曼不动杆菌和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的发展有所帮助。替加环素作为一种特殊药物,目前有医生将替加环素用于院内获得性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治疗,周教授强调还需要进行大量的临床试验来研究其适用范围。”

肖永红教授认为对于合理使用抗生素,很多医生存在一些误区。他认为抗菌药物的管理不可以被单纯的当做是不用抗菌药或者少用抗菌药。面对越来越多的耐药菌的出现,我们只能通过合理使用抗菌药来治疗疾病,并且阻止耐药的进一步发展。控制耐药菌最有效的方法是不断研发相应的新药,这个想法很理想化,在现实中很难做到,我们能做的就是合理使用抗菌药。临床医生对于抗菌药物的态度应当是“该用的时候绝不犹豫,而且要尽量选择强大有效的药物。”

替加环素并不属于医院常用的50种抗生素之列,目前大多数医院要使用替加环素都要去药店购买,有人提出抗菌药物的管理限制了替加环素的使用,关于这一矛盾,肖教授认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是一个动态的办法,各大医院可以根据各自的情况来调整这50种抗菌药的种类,剔除一些不太重要的抗生素,加进一些需求大的药物。”

 

编辑: xiongjh    来源:丁香园

  • 何礼贤教授

    何礼贤教授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医院内感染质控中心主任 。卫生部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全国推广计划核心专家、卫生部卫生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委员、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专家、国家科技奖励评审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和中华老年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防痨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专家委员及感染学组副组长、上海市疾病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查看更多

  • 王明贵教授

      男,主任医师,教授,1964年11月出生。1995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2001年至2003年赴美国哈佛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科研工作2年余 。   现为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内科(感染病)主任医师、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教授、复旦大学抗生素研究所副所长、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为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感染化疗学会委员,美国微生物学会会员,《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常务编委。各类常见及疑难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包括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尿路感染及前列腺炎,脑膜炎、败血症,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各类抗生素药物合理应用。查看更多

  • 肖永红教授

     查看更多

  • 孙铁英教授

      孙铁英教授,北京医院呼吸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 现任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常委兼秘书长、北京医学会呼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内科杂志》、《中华结核与呼吸杂志》、《中华老年医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中国新药杂志》和《世界临床医学》(THE LANCET)等杂志编委和《国际呼吸杂志》副主编。 专职从事呼吸病学、老年呼吸病学的临床、研究和教学工作。擅长呼吸道感染、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危重及疑难病等。主持国家级攻关课题2项、部级课题5项。获得中华医学奖1项、省部级科学进步奖1项。发表论文百余篇。组织编写《呼吸内科高级教程》。查看更多

  • 刘又宁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呼吸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解放军呼吸病研究所所长,解放军总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内科 学分会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临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总编辑,北京医学会呼吸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共中央组织部直接联系专家,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内科学杂志副主编,二十余本统计源期刊编委。查看更多

  • 王睿教授

      解放军总医院药物临床研究中心,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副主任,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理学会化疗药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药理学会抗感染药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药学会抗生素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和军队新药审评 专家委员,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审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央军委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中华医学杂志》特邀编委,《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副主编,十余本统计源期刊编委等。查看更多

  • 徐英春教授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检验科主任,博士研究生导师。 中华医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临床微生物学组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检验分会临床微生物专业学组副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临床微生物学组副组长、卫生部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抗菌药物专业组副组长、卫生部主管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频道微生物与临床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卫生部主管医学参考报检验医学频道编辑委员会副主编、中央保健委员会中央保健会诊专家、北京微生物学会常务理事及医学微生物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检验分会常委。中国真菌学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编委、中华检验医学杂志编委。查看更多

  • 周新教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