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 | 丁香通 | 人才 | 会议 | 药学 | 博客  
 点击次数:

刘进教授: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利在千秋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12-08-30 22:55 文章来源:2012年中国麻醉年会专刊
分享到: 收藏夹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豆瓣社区 人人网
点击次数: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教授

刘进教授简介

刘进,1982年毕业于湖北民族学院医学院,1988年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医学博士学位。1989年至1993年在美国做博士后、研究学者和访问助理教授,从事麻醉学的科研和临床工作。1994年回国晋升为主任医师并任阜外医院麻醉科主任,1996年兼任麻醉—体外循环研究室主任并开始担任博士生导师。2000年调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教授,麻醉科主任和麻醉与危重病医学教研室主任。1994年回国后在协和医科大学和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组织实施麻醉学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在全国积极推广。主要从事心血管麻醉的临床工作,以及吸入麻醉和血液保护的研究。从1994年至今负责十多项有关吸入麻醉药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国家人事部和卫生部资助项目的研究。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均实现产业化。吸入麻醉的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卫生部、四川省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次;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研究以第一完成人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6年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1997年享受政府津贴和进入国家人事部的国家“百千万工程”中百千层次;2002年被评为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3年被教育部聘为“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2010年获中华医学基金会杰出教授奖。2005年至2008年任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首任会长;现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主委,四川省危重病医学会主任委员。第十届和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

在2012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前夕,记者对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教授进行了专访,刘教授就转化医学和医师背景科学家培养,手术室内输血,吸入麻醉研究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等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转化医学和医师背景科学家的培养需要4B、4P和4S

在此次2012年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术年会上,麻醉学分会候任主委、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科主任刘进教授将发表关于“转化医学和医师背景科学家培养”的演讲。对此,刘教授说,麻醉学主要是对人的基本生命功能进行监测和调控,这是麻醉学的根本,也是麻醉学与其他学科的最大区别。

现在麻醉学的主要研究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对病人的安全、基本生命功能的监测和调控以及对重要脏器的保护;保证病人没有痛苦,让麻醉更有效;更高层面的科研要求是对病人整个围手术期安全的研究;对病人长期转归影响方面的研究,如节约用血、少输库血,提高病人长期生存率、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降低肿瘤复发、减少感染等等。此外,刘教授说,麻醉学不仅限于临床麻醉,还包括重症监测与治疗、疼痛诊疗、急救复苏、体外循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

刘教授说,最后一方面的研究就是教育和培训,如全世界模拟人的教学就是起源于麻醉学,然后普及到其他临床学科的。现在对于麻醉学的教育与培训,仍然需要进行研究,哪种教育培训方法更有利于年轻医生的成长仍然是一个研究方向。刘教授指出,如果要做麻醉学的科研,就必须由临床医生主导,加大对临床医生的培训,培养临床医生为背景的科学家,这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

对于转化医学的研究问题,刘教授将之归纳为4B、4P和4S。4B,即from bed side,to bench,back to bed side,with better outcome,问题来自于临床,通过实验室研究,迅速把研究成果投于临床,再应用于临床,而且获得更好的效果。刘教授指出,从实验室回到临床还需有4P,即new product新的产品,new procedure新的诊断、治疗、手术方式,new protocol新的指南,new proof新的证据。只有这4P,才会有新的行医方法,但新的行医方法还必须带来better outcome,而better outcome又必须以4S为金标准来做最后的判断:save more life,挽救更多人的生命,延长病人的寿命;save higher quality of life,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save more medical resources,节约医疗资源;satisfied patient,让病人更满意。只有4B、4P、4S都做到了,才能以病人为中心,组成一个完整的转化医学概念。

刘教授说,所有的医学研究都应当是以病人需求为核心来进行的。病人的需求就是尽量减少医疗费用,在医疗全过程中得到满意的照顾、尊重和服务,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病人寿命。因此,医学的科研应当是以临床医生为背景的科学家来主导,这不仅仅是在麻醉学,整个临床医学都应如此。

提及对医师背景科学家的培养,刘教授说,目前我国大部分人认为医学生毕业后就应该去读研究生,只有这样才有出路。而刘教授所在的华西医院麻醉科的做法恰恰相反,他们鼓励医学生毕业后,先去完成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先把临床培训做好,在这个过程中找到确实对医学科研感兴趣的人,再培养这部分人做医学科学研究,同时支持他们做科学研究,最后让他们成为临床医师背景的科学家。这就是转化医学和医师背景的科学家之间的关系。

手术室内输血最终决策由麻醉科医生负责意义重大

刘进教授除了担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候任主委这一职务外,还担任输血与血液保护学组组长,由华西医院麻醉科牵头撰写的手术室内红细胞输入的标准操作程序已经上报卫生部。刘教授说,明确手术室内输血的最终决策由麻醉科医生负责意义重大。

刘教授说,手术室内输血的最终决策由麻醉科医生负责,有几个原因。

一是麻醉医生的主要任务是对病人基本生命功能的监测和调控,对重要脏器进行保护,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保证病人全身组织供氧,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携带氧气,病人是否缺红细胞?是否供氧充足?输血是否可以保证供氧?什么时候输血?输血量是多少?输血时有哪些注意事项?麻醉科医生在这方面受到的训练相对于其他科医生而言更多更专业,麻醉科医生可以保证病人全身组织供氧的安全。

二是,在手术过程中,外科医生需要进行外科操作,输血的工作是由麻醉医生来进行的,对此,刘教授进行了粗略的统计,我国医院一年的用血量大概是4000吨,其中60%是外科系统手术病人使用的,即2400吨左右,而外科2400吨血液中80%是在手术室用的,这个数量是将近2000吨。

前面提到手术室的输血工作都是由麻醉医生来完成的,我国目前有10万名麻醉医生,因此,由此计算,平均每位麻醉医生在手术室每年要给病人输20000ml血液。外科医生在手术时,主要负责手术操作,一旦病人发生大出血,就是外科医生台上止血抢救最忙的时候,大家分工,各司其职,麻醉科医生接受过这方面的培训,具有丰富的经验,手术室内输血的最终决策就应当由麻醉科医生负责。

刘教授强调,麻醉医生不是普通字面意义上的打一针让病人不疼,麻醉医生更多的任务是保证病人的安全,维持病人的基本生命功能在正常范围内,纠正外科手术带给病人的伤害,因此在手术室内输血由麻醉科医生主导是最合理也是最实际的。

吸入麻醉研究有待进一步提高突破

刘进教授牵头的“吸入麻醉研究”获得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他说,20、30年前由于我国经济不发达,没有先进的吸入麻醉机,做手术时大多都是通过局部麻醉和静脉麻醉,这些麻醉有优点也有缺点。因为那个时候缺少吸入麻醉,所以刘教授牵头花了大量时间去研究,他们发现吸入麻醉与局部麻醉、静脉麻醉可以互补。刘教授的团队做了大量基础研究,在国际杂志上发表了几十篇文章,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并在全国普及推广国产吸入麻醉药物和技术,有些研究引起了世界同行的关注,也得到了世界同行的认可。

刘教授的团队将吸入麻醉药溶解在脂肪乳中,变成静脉注射,这项研究成果获得了国家专利,并且已经完成了临床前的研究,130多例临床一期的研究,现在正在申请二期临床。刘教授欣喜地说:“如果三期临床都做完了,就可以上市。这项研究目前是我国第一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全身麻醉药,结合静脉麻醉和吸入麻醉的共同优点,从静脉注射,从呼吸道呼出,兼具吸入和静脉麻醉的优点,给麻醉医生和病人提供更新型的全身麻醉药,这在全世界也是第一个。”

刘教授说,吸入麻醉技术需要在中基层医院进一步普及,而且有条件就要去寻找更好的吸入麻醉药。他说,目前吸入麻醉的作用机制还不清楚,全世界在这方面的研究有待提高突破,如果把这个研究弄清楚了,对人的镇静、睡眠、学习、记忆、认知功能等都有重大意义。如果我国的研究能够在吸入麻醉方面做一些工作,也是对世界麻醉医学的贡献。

积极推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

刘进教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麻醉与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示范基地,他是我国现代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之一。

刘教授说,目前我国的麻醉技术水平发展不均衡,在中国的一些大医院比如成都的华西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上海的中山、瑞金医院,武汉的同济、协和医院等等,麻醉技术与发达国家水平不相上下。但是中基层医院与国际上的差别就很大,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发达国家的医生在医学院毕业之后,独立行医之前,都必须在教学医院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哪怕到一个乡村医院工作,都必须先在培训基地接受几年的规范化培训之后,才能独立行医。

刘教授介绍说,在发达国家所有专业包括内外妇儿、麻醉影像的所有医生都必须接受培训。接受过规范化培训的医生在行医时,其对于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治疗、预防指导也是规范化的。这样无论是在大医院工作,还是在基层医院工作,医生的平均水平就非常一致。而我国因为没有规范化培训的制度,导致很多医学生一毕业就进入中基层医院独立行医,这样的结果是他们终身都保持在很低的诊疗水平。那么,现在我国要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建立起规范化培训的制度,而且应当在全国范围普及,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使我国医生的平均诊疗水平与发达国家保持一致。另外,由于基层医生没有进行规范化的培训,所以看病就不规范,正因为病人知道基层医院看病不规范,他们就不愿意去中基层医院看病。有的病人甚至借钱都要到大医院找受过规范化培训的医生看病,这也是导致看病难的原因之一,所以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是解决看病难这一问题的前提。

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在刘进教授的倡导下,建立了麻醉与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和示范基地,并正在向全国进行推广。刘教授说,我国应当从国家的层面上积极推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刘教授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十年的时间里,连续十年提出了“建立国家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制度,并将其费用纳入国家财政预算”的议案或建议。他呼吁,应把规范化培训经费纳入国家财政预算,让所有医学院的毕业生都先接受规范化培训后再独立行医,这样所有病人到任何医疗机构去看常见病、多发病时,都能得到规范化的诊断、治疗和预防指导,这件事意义重大。

编辑: riset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