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认为包括C7的颈椎多节段融合术应将融合椎体延伸至上胸椎,以便预防术后脊柱颈胸衔接段过度性退变,但极少研究能支持此观点。
为了对比融合至上胸椎的术式,研究人员假设颈椎后路仅融合至C7,观察患者是否存在更高的C7-T1退变率而需再次手术,颈椎生理前弓丢失,矢状韧带劳损变快。
美国医师Bumpass在本次AAOS会议上报道了两种术式的比较。报道回顾性分析2004年-2013年,81例成年患者均采取经后路颈椎融合术,融合椎体均包括C7且至少3个椎体。52例患者最短随访1年。
临床病历收集疾病诊断、神经症状、手术方式,是否再次手术和术后并发症。根据影像学分别测量术前和术后1年的颈胸段矢状韧带数据,采用颈椎退变指数(Cervical Degenerative Index-CDI)评价颈椎上下椎关节的融合程度,术前、术后颈部残疾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 NDI)和日本矫形科学学会脊髓功能评分表用于评价患者术后临床结果。
平均随访3.2年(1-8年),12例患者重建至C7,40例患者重建至上段胸椎(18例至T1,12例至T2,8例至T3,2例至T4),2组显示无明显差异,但上胸椎组中平均失血量和手术时间更多。
两组中存在并发症、再次翻修或延长融合固定节段的患者数量均无明显差异。最终NDI和JOA评分均无明显差异。平均CDI评分中C7组中在融合末端比邻的非融合间盘略微增高,提示存在更明显的进行性退变;二组结果非常接近但并不明显。末次随访中,二者颈椎生理前弓和矢状韧带变化均未见明显差异。
因此,在颈椎多节段融合中,对比延长融合至T1-T4节段的颈椎融合术,融合截至C7时并不明显增加术后并发症或再次延长融合风险。
而且,不增加颈椎生理前弓丢失和矢状韧带失平衡。本组数据均有证明,但本组为单中心研究成果,进一步明确尚需更大的多中心临床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