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教授专访:预防脑卒中是我国治疗高血压的重中之重

2015-06-11 18:10 来源:丁香园 作者:青柳91

6 月 10 日,在第六届慢病管理大会上,丁香园记者采访了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王文教授,就国内高血压的防治现状与各国高血压指南异同点等问题进行探讨。

1003535187_看图王.jpg

据统计,目前社区高血压患者达 8500 万,占高血压患者总数的 30%。王教授提到,无论是制定指南还是高血压的防治,最重要的是要了解我国国情,目前我国高血压的疾病现状有如下特点:

1. 我国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不均衡;

2. 每年新增高血压患者 1000 万,现患高血压患者 2.66 亿;

3. 我国是脑卒中高发地区,卒中/心梗发病比例达 5:1;中国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标在于预防脑卒中;

4. 我国为高盐饮食人群(每人 12 g 盐/日),高钠低钾;

5.  高血压伴糖脂代谢异常或超重肥胖等危险因素逐渐增多。

2013 年欧洲心脏病学会、欧洲高血压学会、加拿大等国家和地区的指南均将< 80 岁的高血压患者的血压目标值定为< 140/90 mmHg,≥ 80 岁的高龄老年人血压目标值定为< 150/90 mmHg。但是 2014 年公布的美国成人高血压指南则以 60 岁作为血压目标值< 150/90 mmHg 的界限,因此该年龄界限有许多争议。

丁香园记者也就此问题请教了王文教授。他提到,疾病不一样,人群不一样,国情不一样,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和控制标准也会有不同,不可盲目照搬国外指南。不论是欧洲、美国还是其他国家的指南,都有其侧重点,都有值得参考和借鉴的地方。西方国家更重视预防心肌梗死,要预防心肌梗死,可能舒张压不能降得过低。

但是对于我国需要预防脑卒中而言,能耐受的情况下把收缩压和舒张压适当地降低一些都是有好处的,当然也不是越低越好。日本指南可取之处较多,其中观点较接近中国版的指南,也明确了氯沙坦与 CCB 能够降低高血压患者的痛风风险,具有一定开创意义。台湾的指南也是以预防脑卒中为主,认为除了阿替洛尔以外,其他种类的 β 受体阻滞剂的高血压治疗中仍然是种可选择的降压药。

在我国,2010 版高血压指南是按照国际对老年人年龄的定义,将年龄> 65 岁的高血压患者血压 < 150/90 mmHg 作为第一目标血压,如能耐受可继续降低至< 140/90 mmHg。大于 80 岁以上的高龄老年人的目标血压为 150/90 mmHg。一般来说,合并较轻的肾脏疾病或糖尿病的高血压患者,其目标血压为 130/80 mmHg,这个观点放在现在也不会过时。

高血压的治疗强调生活方式的改善和合理使用降压药。高血压的教育需要推广 2013 年出台的《中国高血压患者教育指南》,其强调患者的自我管理以及家庭血压的测量。他提到,研究指出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是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关键。

在高血压的随访中,我们要强调血压达标值,达标的进行一级管理,每三个月随访一次;未达标的进行二级管理,2-4 周随访一次,关键是要改变治疗措施尽早使患者血压达标。而部分临床医生只重视随访,却不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这是非常不可取的。

总之,高血压是心血管疾病发生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也是心脑血管疾病防治的切入点。加强高血压基层规范管理与治疗,形成有效的政府主导、专家指导以及社区落实的高血压管理模式,对改善我国高血压的现状大有裨益。

最后,非常感谢王文教授接受丁香园的采访!

点击关注「心血管时间」微信公众号,即可获得 5 个丁当。

编辑: 青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