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雄里院士专访:谈神经科学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

2015-06-13 15:16 来源:丁香园 作者:青柳91

在第十一届国际脑血管病高峰论坛上,丁香园记者采访了中国科学院杨雄里院士,探讨了基础研究与临床工作之间的关系。他表示基础研究的结果用于临床要非常慎重。另外,目前临床任务负担重是个事实,但要想成为一名医学科学家,需要能把医学实践中的问题提升到理论的高度。

中科院 杨雄里院士_1.jpg

人体脑部十分复杂,上千亿个神经细胞通过 10^14 个突触最终形成神经回路,后者是脑和神经细胞实现功能的基本功能单元。而在不同神经回路之间,又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形成大脑的神经网络,这是我们实现感知、认知、思维以及情绪等高级神经功能的结构基础。

神经科学在过去几十年中取得了重大进展,在宏观层面、微观层面(即细胞和分子水平)上进行了许多研究、但在所谓的介观,即介于两者之间的过程的了解,即神经细胞通过怎样一种和谐的活动实现机体的功能,还尚不明确。新技术的产生并推动这项工作,将成为未来整个神经科学发展的热点。

在我们解释疾病的发病机制或进程的时候,不能认为,临床上神经系统某些部分出现病理变化是个别神经细胞出现了什么问题,而应考虑到实现功能的整个神经回路,所以将单个神经细胞的研究结果应用到临床实践中要非常慎重。与其说某种神经疾病的产生是某个神经细胞的问题,不如说是神经回路或神经环路在功能或者结构上面出了问题,是细胞群的活动受到了影响。可能是因为某些神经细胞出了问题,也可能是细胞之间的连接出了某些问题,才无法通过原有的细胞群实现功能。

谈及青年医生以及青年医学生的培养时,杨院士提到临床医生工作负担重,这是个事实,也是由中国的国情决定的。但如果不只希望成为一名医生,而且想要成为一名医学科学家的话,不仅需要丰富的临床经验,也需要能把医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升到理论的高度。通过对大量临床资料的分析,也可以提取出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崭新内容。

临床医生如果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在完成自己临床工作的前提下,可以考虑从事基础或应用基础的研究,视具体情况而定。对于正从事基础研究的青年工作者来说,现在正是从事神经科学或脑科学的好时机,希望大家能抓住这样的机会做出比老一辈更加出色的成绩。

最后,非常感谢杨院士接受丁香园的采访!

编辑: 青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