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会场嘉宾(按出场顺序排列):
黄一宁,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科主任。1987 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从 1984 年至 2002 年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工作,2003 年调任现职。精通于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检测手段,如神经电生理、神经超声、神经影像学等专业技术。擅长于神经系统急重疾病和疑难疾病的诊治,特别是在脑血管病诊断和处理上有很深的造诣。
从 2001 年以来,牵头开展了多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如国家十五攻关项目《脑卒中综合规范临床(内科)诊治方案》、国家十五攻关专项《卒中后吞咽困难及吸入性肺炎的早期诊断》、卫生部临床重大专项《脑微量出血及基质金属蛋白酶研究》、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脑血管疾病和耐药性病原菌感染的国际化新药临床评价研究技术平台建设》,以及国家自然基金委项目、首都发展基金、中德合作中心项目等。在国际顶级专业杂志如 The Lancet Neurology, Neurology, Stroke 等发表多篇有影响的文章。有些已经成为专业经典引用文献。
现任中华神经科分会常委、脑血管病学组副组长、亚洲急性卒中专家组(ASAP)成员。精通英文,熟悉法文,与国际临床神经病学界有广泛联系。曾受德国乌尔姆大学、法兰克福歌德大学、德国哥廷根大学、德国萨拉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聘为客座教授、访问教授或访问学者。
于生元,男,主任医师,教授,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分会副会长,北京脑血管防治协会副会长,国际头痛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学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委员、北京疼痛学会副主任委员、美国头痛学会 (AHS) 特邀会员、国际头痛学会(HIS)中国观察员,《中国疼痛医学杂志》副主编。发表论文 68 篇,主译《头痛手册》,参与编写《新编神经系统疾病诊疗手册》、《自主神经系统疾病手册》、《英汉脑血管病手册》、《疼痛疾病诊疗指南》,曾获得全军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多次获得中国疼痛医学会优秀论文奖。擅长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头面痛、眩晕的诊治,以及神经影像学诊断技术。解放军总医院「百项优势」培育对象。
徐运,女,主任医师,教授,南京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生导师,南京市鼓楼医院神经内科行政主任。江苏省脑血管病诊疗中心主任。南京大学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江苏省重点医学人才,江苏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委员兼秘书、南京市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市医学会癫痫分会委员,多种神经病学专业杂志编委。在德国海德堡大学、美国霍普金斯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省、市多项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 100 余篇。其中 SCI 近 50 篇。主编专业论著 4 部。获专利 3 项,获省、部级科技奖 4 项。擅长神经内科疑难疾病的诊治,尤擅诊治中风、眩晕、癫痫,震颤麻痹,脊髓和肌肉病变等。
杨国源,男,讲席教授,研究方向为神经生物学、神经病学。现任上海交通大学 Med-X 研究院科研副院长,上海交通大学 Med-X 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与交大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合作,组建了临床干细胞研究中心的工作,并已获得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资助。
1987 年获上海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9 年美国加大旧金山分校医学院博士后,此后在美国任讲师,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长期从事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临床基础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血管网络与干细胞临床应用。
在国际上首创小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率先应用转基因技术对缺血性脑损伤进行基因治疗,近年来,应用各种生长因子和内皮干细胞,对脑缺血动物进行干预治疗。为临床上治疗脑缺血提供了实验依据。曾主持美国 NIH 基金、州政府等多项科研课题。在 SCI 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100 多篇,影响因子达 500 多分,被引用数达 2500 多次,曾获得 1987 年中华医学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汪凯,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带头人,安徽省神经病学会主任委员,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科主任、神经病学博士点负责人、神经精神疾病与心理健康协同创新中心主任。2001 年获香港大学获博士学位,2004.08-2006.08 港大学 SauPo 老年中心博士后研究。近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6 项、国家「973」计划子项目 4 项、科技部「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 1 项等。发表研究论文 300 余篇,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90 余篇,其中一篇论文发表在 Nature Genetics 上。
擅长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变性病、癫痫以及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与治疗。对老年期神经系统疾病(如 AD、PD)以及各种脑病引起的功能障碍(如记忆障碍、痴呆)以及情绪睡眠障碍有研究。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神经心理学组副组长,《中华神经科杂志》编委。
徐蔚海,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工作,神经病学博士,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2003.8~2004.8 赴德国乌尔姆大学神经内科学习。2012.9-2013.3 美国迈阿密大学访问副教授。Annals of translational medicine 副主编。 Frontiers in Endovascular and Interventional Neurology 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首都发展基金、教育部新教师基金、中华医学会临床基金等多项。主编:《神经内科病例分析-入门与提高》,《脑血管病图解》,主译:《神经科疑难病例讨论--来自贝勒医学院》。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15 篇,包括 Annals of Neurology,Stroke 等著名杂志。2012 年获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基金。2013 年当选世界神经病学联盟神经超声联盟执委会委员。
吴士文,武警总医院神经科主任,副教授,神经病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2004-2005 年间日本国立精神神经科学研究院流动研究员。国际 TREAT-NMD 中国遗传病(DMD,SMA 等)患者注册登记负责人,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委员。主要研究方向:神经肌肉疾病,神经遗传病,脑血管病。发表第一作者及通信作者发表论文 60 余篇,多篇论文发表于《Brain》,《Neurology》等神经科著名杂志。主译《临床肌肉病理学》、《THE LANCET 神经病学治疗手册》,副主编《神经病学-肌肉疾病》,参编专著 6 部。武警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承担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目前在研究课题 3 项。
杨弋,男,主任医师,教授,现任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副院长,中共党员,医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全国中青年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吉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吉林省中西医结合分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东北地区神经病学学术交流协会副主任委员,吉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八届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兼秘书,吉林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专科委员会常委。
主要科研方向:脑血管病、神经免疫性疾病。今为止共发表学术论文 70 余篇,培养硕士研究生 10 余人,博士研究生 1 人。以负责人身份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 20 余项;参与获得吉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三等奖 2 项;获吉林大学医疗成果二等奖 2 项。出版专业译著 1 部(《神经病学专科培训》),任副主译;参编国家级教材 2 部(第二版全国八年制临床医学规划教材《神经病学》,第三版全国高等学校医药学成人学历教育教材《神经病学》)。2011 年获第十一届吉林省青年科技奖;2011 年被评为吉林省卫生系统第二批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业技术人才;2012 年获首批「吉林省高校科研春苗人才」称号 ;2012 年获吉林省第三批拔尖创新人才称号。
张珏,男,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教授。1993 年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建筑工程系,2000 年在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获硕士学位,2003 年在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获博士学位,2006-2007 年美国 OldDominion 大学生物电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工作经历: 1993 年-1997 年,广东省珠海电力工业局工程部工程师;2003 年-2006 年,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讲师;2006 年至今,北京大学工学院生物医学工程系副教授。
研究方向:功能核磁共振成像序列、射频线圈设计,以及医学图像功能参数分析。研究兴趣:(1)脑部,体部无创灌注以及组织氧代谢功能磁共振成像序列开发。(2)神经康复过程脑功能研究(3)磁共振射频发射,接收线圈设计。
张在强,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内科行政副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周围神经肌病学组委员,中央保健局专家组成员,北京市医疗鉴定专家组成员。主要工作领域:周围神经肌肉疾病、脑小血管疾病、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系统疑难罕见疾病的诊断。主要研究方向:周围神经肌肉疾病的分子病理学,脑小血管病的诊治路径和策略,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基础和临床诊治方法。主持和参与多项基金课题,目前在研课题 2 项,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 3 等奖一次,发表核心期刊和 SCI 论文 50 余篇,参编教材:《神经病学》人卫出版社 5 版(电子版),专科医师培训教材《神经病学》(王拥军主编),高级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指导用书《神经内科学》《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王维治主编)。
陈会生,男,沈阳军区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博士后,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大学、大连医科大学博士生导师、第四军医大学、吉林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硕士生导师。中国神经科学会、中国医师学会、中国疼痛医学会会员。从事神经病学专业多年,全面掌握了神经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对神经系统少见病、疑难病的诊治也有较丰富的经验。擅长头面痛、脑卒中、静脉窦血栓、周围神经病的诊断与治疗。World Journal of Neurology 编委。作为项目负责人,共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 1 项,优秀博士论文资助基金 1 项,共在国际专业核心期刊(SCI 收录)发表论文 10 余篇。主要研究方向: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卒中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病理性痛的神经机制研究。
袁云,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研究室主任、北京大学神经病学系副主任兼秘书、亚太肌病中心理事、世界肌肉协会、国际神经病理协会会员和德国神经病理协会和德国肌肉病协会的会员。
在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主要通过病理研究诊断神经内科疾病,重点在于周围神经病和肌肉病的病理和基因研究。所带领的研究梯队已在国内外发表论文 240 余篇,内容主要涉及周围神经病、肌肉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负责翻译和主编了 4 部专著。先后获得教育部、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重大课题、北京市自然基金的资助。目前负责承担国家自然基金一项、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课题一项和国家十二五重大课题一项。
社会兼职包括亚太肌病中心理事、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神经病理学组副组长、肌肉病学组副组长,卫生部" 全国临床医学专业中级技术资格考试" 试题命题专家组神经内科组长。北京市罕见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和神经科学理事会理事。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中国神经免疫和神经系统疾病杂志编辑委员。
卢祖能,男,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共党员,神经病学主任医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Ⅱ)主任;湖北省神经精神研究所神经病学研究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电图学组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第三届编辑委员会审稿人;《中国卒中杂志》审稿人;湖北省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常委,第三届《卒中与神经疾病》编辑委员会副总编辑、常务编委;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神经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临床神经电生理学杂志》以及《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编委。
担本科生、硕士生教学工作,已培养硕士研究生 17 人。近 20 年来在临床神经生理学领域里重点钻研,确立了在该领域的学术地位。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90 余篇;获湖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1 项(排序第一),三等奖 2 项(分别排序第一、第三);主编及参编著作 4 部,其中主编的大型专著《实用肌电图学》(187 万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目前已被正面引用 300 余次,在国内产生了广泛影响。
赵重波,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副教授、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肌肉病学组委员、上海医学会神经内科专科委员会神经肌病组委员,上海市药学会药物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2 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获临床医学博士学位,2004.6 赴法国巴黎 Salpêtrière 医院参加神经肌病暑期学校培训并获结业证书,2006.4-2007.5 赴美国亚利桑那州凤凰城 Barrow 神经病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
一直从事神经免疫疾病和肌病的临床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从医以来共发表论文 90 余篇,其中 SCI 杂志 16 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 6 篇),参与《现代内科学》、《实用内科学》、《神经病学》等著作的编写,主编《神经内科病例分析—入门与提高》,主译《简明神经肌肉疾病学》。
奚剑英,女,1981 年生,2007 年硕士研究生(七年制)毕业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神经病学专业。毕业后留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工作至今。2008 年赴法国 Salpitere 欧洲肌病中心暑期培训并获得结业证书。现为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治医师,复旦大学神经病学专业在读博士,主要从事遗传性骨骼肌疾病的诊治及相关研究。
先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调节性 T 细胞在重症肌无力自身免疫机制中的作用研究」、市科委基金「骨骼肌疾病诊断流程的建立和新技术应用」及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大 GTPase 家族蛋白在线粒体病中的作用机制初探」等课题研究。
以第一作者发表 SCI 文章 3 篇、第一或通讯作者发表国内权威及核心期刊文章 7 篇,参与《简明神经肌肉疾病学》编译。多篇论文在中国神经病学年会、东方神经病学会议、神经肌病年会、第十二届亚洲和大洋洲肌病中心学术年会等国内、国际会议上发言交流。
牛婧雯,女,博士,1985 年出生。2011 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临床医学八年制,同年起在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工作,任住院医师至今。主要研究方向为神经肌肉病及神经电生理。发表 SCI 文章 3 篇。
张进,丁香园网站 CEO。
1999 年开始基于互联网的的医药实践,对医疗及健康领域的互联网产品设计有深入了解;
2004 年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工作;
2008 年加入丁香园,现任首席执行管兼产品总监,负责公司日常运营及产品设计。
分会场嘉宾(按出场顺序排列):
陆正齐,男,主任医师、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神经科科主任、专科主任。 广东省委保健专家,中国卒中学会循环与代谢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全国脑血管病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卒中预防与控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兼神经病理学组组长,广东省医师协会神经病学分会常委,《中华神经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神经医学杂志》编委。获得国家自然基金 2 项,省部级重大基金基金 5 项,省自然基金 5 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 SCI 论文 26 篇。 研究方向:脑血管病、神经免疫病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
吉训明,男,医学博士,MBA;神经外科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于 1991 年毕业于江苏南通大学,1998 年和 2000 年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病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2 年获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博士后学位。2005 年 5 月-2006 年 5 月先后以访问学者、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迈阿密大学脑血管病研究所和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从事课题研究及临床进修。2009 年获中欧国际工商管理学院 EMBA 学位。
现担任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副院长、北京市脑血管病转化医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北京市老年病医疗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市科委脑血管病首席专家、中国老年医学会副主任委员、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首医大宣武医院-哈佛大学麻省总医院中美神经科学研究所中方主任、北京脑重大疾病研究院理事、中华医学会科研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委和卫生部高颅压与脑静脉病变诊治中心主任等。
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骨干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和北京市教委优秀青年骨干人才等多项人才项目资助。
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奖励共 6 项;获得发明专利、使用新型专利授权 7 项,成果转化 2 项。承担国家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项目共 14 项。SCI 收录文章 70 余篇,国际学术报告 4 篇。
师从于我国神经外科专家凌锋教授,主要从事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作。包括急性脑梗死溶栓与神经保护治疗研究、慢性脑缺血的适应保护治疗研究和脑静脉病变的诊断与治疗研究。
徐俊,医学博士,美国匹兹堡大学博士后,主任医师,副教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脑科中心兼神经内科主任,神经医学研究所所长,功能神经疾病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领域为认知障碍和神经免疫遗传疾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部省级课题 19 项;发表 SCI 论著 15 篇,中文核心期刊 80 余篇;申请发明专利 2 项;出版科普专著 2 部。南京医科大学,扬州大学医学院及吉林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江苏省 333 人才 (第三层次)。中国医师协会老年医学分会认知障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神经病学组委员,国际阿尔茨海默协会研究与治疗组 (ISTAART) 国际委员,美国神经科学协会 (SfN) 会员,美国神经病学研究院 (AAN) 高级会员。《临床神经病学杂志》,《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
靳令经,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同济大学附属同济医院科研处处长、伦理委员会副主任、医科所常务副所长、神经内科副主任。
擅长领域:神经系统运动障碍性疾病康复技术、高选择性肉毒毒素治疗技术。
主持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教育部等多项课题,近 5 年发表论文 42 篇(SCI 15 篇);参编著作 7 部;获批专利 5 项。获奖与荣誉:上海市曙光学者、 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上海市卫生系统银蛇奖、上海市五四青年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