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您的故事:感染病诊治中我的体会

作者:马莹 肖玉玲   2015-12-02
字体大小:

每个医生在工作中都会遇到自己印象非常深刻的病例,正是这些点滴的故事展示了医者仁心,也正是这些故事体现了第四届京港会「感染病诊治,你我共参与」的主题。

杨青教授:一例粪类圆线虫感染病例

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杨青教授和大家分享了他遇到的一例粪类圆线虫感染的病例。寄生虫感染者看似随着生活水平和卫生条件的提高越来越少,但事实上正象杨教授所说的,「there but not seen」, 并不是不存在而是未被发现。也许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些之前的传统寄生虫病减少了,但同时又有新的问题涌现出来。

原虫由于虫体小,形态特征不易掌握而常常无法通过形态学检查进行诊断,易漏诊;另一方面,随着免疫抑制和免疫缺陷人群的增加,机会致病寄生虫如粪类圆线虫,隐孢子虫等的感染增加了,但是由于检验人员的经验以及检查手段的局限,往往无法及时诊断。

杨青教授的报告给了我们一个非常及时的提醒,寄生虫仍然是一类非常重要的病原体,不要忽略它,希望我们能做到「 there and found」。

廖康教授:大数据时代 我们怎么用自己的数据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廖康教授紧跟时代潮流,带来的讲题是大数据时代,我们怎么用自己的数据。分析了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下,如何充分利用微生物实验室和医院信息系统所挖掘的数据。

廖教授提出基于药敏报告的季度分析,年度分析和国内外多中心研究的资料,将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MIC,PK/PD 参数进行充分整合,给予临床更容易理解和使用的剂量相关的药敏报告,以期改善经验性用药的合理性,实现更畅通的临床沟通。

王占伟老师:优化微生物检测流程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占伟老师讲授的题目是优化微生物检测流程。王占伟老师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切身体会出发,告诉我们如何从改善微生物实验室操作的细节,进而优化整个检测流程。同时提出一个微生物实验室技术人员应该着力加强包括阅片能力,临床沟通技巧等在内的扎实基本功。

曾吉教授:一例少见病原引起的血行感染的「破案」经验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曾吉教授为我们带来一例少见病原引起的血行感染——「破案」经验分享。一个 5、6 h 报阳的血培养瓶,涂片为革兰阳性细长杆菌,以此作为案发现场,曾教授团队紧紧追踪,抽丝剥茧,紧密联系临床,通过抗酸染色,基因测序以及再次血培养的报阳,抓住真凶:耻垢分支杆菌,最终证实这是一例耻垢分支杆菌引起的少见血流感染。

鲁炳怀教授:GBS 筛查的利弊之间

民航总医院的鲁炳怀教授给我们讲解了 GBS 筛查:利弊之间。新生儿 B 链球菌感染(GBS 感染)是造成产褥感染的主要致病菌,40%~70% 在分娩时垂直传递给新生儿,导致新生儿败血症,肺炎和脑膜炎,可遗留多种后遗症甚至死亡,产前筛查 GBS 尤为重要。

鲁教授从 B 族链球菌的由来娓娓道来,阐述了检测 GBS 的临床意义,国内外筛查现状,提出对于怀孕 35-37 周的孕妇应进行阴道和直肠的 GBS 筛检,提高预防效率,节省资源,减少不必要的抗生素使用。

本文作者单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编辑: 姚俊华    来源:京港感染论坛(微信号:PIDMIC)

声明:

1.丁香会议频道仅负责发布会议信息,如需参会、获取邀请函或会议日程,请与主办单位联系

2.部分会议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您发现信息有误,请联系meeting@dxy.cn纠错

3.如您发现信息不全,可点击Google搜索更多

4.更多服务信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