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格宁教授:当代胸外科医生需要注重知识更新与规范化

2012-09-12 0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编者:由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举办的全国普胸外科新进展论坛将于2012年9月21日~22日在上海举行。会前,丁香园专访了本次论坛的执行主席、肺科医院胸外科主任姜格宁教授。


丁香园:全国普胸外科新进展论坛将于9月21~22日在上海举行,作为本次会议的执行主席,请您介绍一下本次论坛的概况、主题内容的特色和亮点?

姜格宁教授:同济大学上海市肺科医院举办的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全国普胸外科新进展论坛》是国内普胸领域最早举办的两个学习班之一,在全国基本已被同行所认可,目前已经办到第15届了。会议的主题每年都会变化,主要围绕这一年度国际上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交流,并配合手术演示。今年主要讨论我国仍未攻克的一个领域--气管外科的相关内容,邀请到了美国麻省总医院胸外科主任Mathisen教授来分享《气管外科进展》主题讲座。

第二,为探讨我国普胸外科近年发展趋势和地位,同济大学上海市肺科医院主导研究统计了近5年国内普胸外科发表在SCI收录并具有影响因子的期刊论文,也将在本次论坛上分享研究结果。从研究内容上看,肺癌、食管癌是国内普胸外科的热点问题和主要方向;从数据变化情况看,国内普胸外科SCI论文数整体处于上升状态,5年平均环比增长速度为44.3%。统计在普胸外科影响力最大的Ann Thorac Surg和J Thorac Cardiovasc Surg杂志上发表的论文数,前三甲分别是同济大学上海市肺科医院、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和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期间,论坛将邀请Ann Thorac Surg杂志主编Edmunds教授与我们分享《Ann Thorac Surg等胸外科主流杂志的论文发表分析》,探讨非英语国家投递稿件录取率偏低的原因并给出建议。并推出保留节目,即《2012  美国胸外科协会(AATS)年会精选内容赏析》;此外,论坛上将会设立主题讲座,探究我国肺癌的疾病谱及手术方式变化的趋势?

会议的第二天常规设置胸腔镜演示环节,届时每次将同时播出九台手术演示,在最短时间内提供更多的信息量,供与会者观摩与学习,参与胸腔镜手术演示的专家包括日本Kohno教授、香港Alan Sihoe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王俊教授、华西医院刘伦旭教授等。

丁香园:有研究表明,对于Ⅰ期患者,肺段切除可以获得与肺叶切除相似的长期生存率,对于Ⅰ期NSCLC,VATS 应当作为首选手术方法。2010 年NCCN NSCLC 临床实践指南指出,VATS 及保留肺组织的解剖性肺切除术临床效果达到与以往肺叶切除手术一样的治疗效果。但是,对于这种尽量多地保留肺组织的切除方法能否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目前似乎还存在争议。

姜格宁教授:肺段切除术的研究曾经走过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弯路。大约在1995年的时候,一位美国胸外科领域的权威专家曾经发表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早期肺癌患者,肺段切除术的局部复发率是常规肺叶切除术的3倍,而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肺叶切除术,由于该专家在领域内的影响力,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人去反驳这个观点,也有好几代人被耽误了。但是,并不能完全说该教授的观点错误,这可能与当时的疾病谱是相关的,是当时的情况下做出的合适的选择,只是随着疾病谱的变化,治疗手段也将不断变化。

基于上述原因,肺段切除术的研究较少,目前国内尚无相关研究,欧美、韩国、日本的研究正在进行中,需要较长时间,结果尚未公布,目前上海肺科医院已经积累了100余例肺段切除术经验。开展肺段切除术需要严格把握适应症,必须考虑肿瘤的大小和淋巴结的转移情况,术前应进行CT检查,如果肿瘤的直径小于两公分,淋巴结转移为阴性,可考虑行肺段切除术,并且在术中进行多项冰冻检查,包括前哨淋巴结、肺段尖淋巴结、残支、切除的肺段段面肺组织冰冻检查;如果切除的肿块距离段间肺裂不足2公分,造成肿瘤播散的风险也会比较大,不适宜做肺段切除术。若冰冻发现淋巴结转移,或行肺段切除有困难,应改为肺叶切除甚至开胸手术,因而肺段切除的回旋余地比较大。总体来说,肺段切除较肺叶切除安全性更高,在保留患者的残肺肺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等方面也更有优势,但必须严格控制适应症。随着疾病谱的变化,越来越多的肺癌患者在极早期被发现,肺段切除术甚至是楔形切除术将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丁香园:如何定位要切除的肺段?

姜格宁教授:可以首先通过术前CT、三维重建大致确定要切除的肺段,术中阻断远端支气管,经麻醉机吹气,使健康肺段扩张,即可明显区分病肺与健康肺的界线,然后用电刀标记病变肺段的解剖界限并切除。

丁香园:您在本次论坛上将分享主题为“肺移植进展及在中国开展肺移植的关键技术”的重要讲座,能否提前透露下讲座主要信息?

姜格宁教授:首先是讲述有关肺移植的最新进展和一些数据库的更新情况,然后讨论一下国内肺移植术后近期的高死亡率与远期的低生存率与哪些因素有关,最后分享一些手术的心得体会,并结合文献一起探讨成败的原因。

肺移植经过近30年发展,已经成为许多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治疗方法,国外的围手术期死亡率一般都小于5%,2年生存率接近80%,5年生存率也超过50%。国内的肺移植数量逐年上升,国内肺移植数量已达200多例,肺科医院从2002年开始开展肺移植手术,目前已经积累了超过50台肺移植手术经验,围手术期死亡率等各项数据均与国际水平相近。但国内总体水平与国际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术后受者的平均围手术期死亡率居高不下,达到20%,2年生存率也不到50%,究其差距原因,与手术适应症的把握、供受体选择标准、围手术期处理、手术技巧都相关。

丁香园:外科手术是NSCLC多学科综合治疗的基石,未来普胸外科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姜格宁教授:主要有两个发展趋势。一个是胸外科微创技术,与疾病谱关系较大,目前肺科医院每年的胸腔镜手术就达到1600多台。第二个是器官移植,是我国普胸外发展的一大趋势,其中供体的获得需要相关法律的支持,目前正在全国推广的是根据新脑死亡标准判断的死亡者。

丁香园:好的,再次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祝您工作顺利!

编辑: belinda_12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