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蛋白质和多肽大会

作者:   2011-11-29
字体大小:

                                                       2012第五届蛋白质和多肽大会五周年庆

 
主 题:强大的蛋白质和多肽
 
时间:2012年3月23-25日
 
地点: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主办单位: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承办单位: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
 
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资源总库大连生物与医药人才分库 

 

一、会议介绍
由国家外国专家局国外人才信息研究中心、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主办,百奥泰国际会议(大连)有限公司承办的2012第五届蛋白质和多肽大会(五周年庆),将于2012年3月23-25日在北京举行。
蛋白质和多肽大会在多方的关注和支持下迎来了五周年,本届大会将举办规模盛大的科技庆典,将组织1000位国内外专家、学者和企业家代表参加大会;将举办生物技术和仪器设备展览会,并邀请近百个著名企业参加展出;将设置100多个分论坛和关于前沿议题的研讨会。
 
大会科技议题包括:蛋白质科技前沿、蛋白质组学与宏蛋白质组学、人类疾病与蛋白质发现、蛋白药物及其临床意义、非人类蛋白的研发、多肽科学、多肽化学与合成方法、多肽药物发现、对生物活性肽及其应用的探索、肽的新应用、蛋白质工程技术、仪器设备的创新等14大分会和100多个分论坛。
 
会议有幸邀请到瑞士诺华制药公司执行董事Lorenz Mayr 博士,德国Aeterna Zentaris 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Juergen Engel 博士,美国罗氏公司亚太区高级科技总监Thomas M. Li 博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教授Mathias Uhlén 博士,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Samir Hanash 博士,蛋白质组学基本概念定义者,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Marc Wilkins 博士,加拿大蒙特利尔临床研究所教授Peter W. Schiller 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主任Chung Hsuan (Winston) Chen 博士等著名专家和企业家报告交流。
 
本次会议将为参会人员提供最前沿的科技资讯、传递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动向,将成为本年度蛋白质和多肽研究领域最具影响力的专业盛会!期待着2012年3月与您共聚北京!
 
二、著名演讲人

 

Mathias Uhlén 博士,瑞典皇家理工学院教授

 

Samir Hanash 博士,美国密西根大学教授

 

Marc Wilkins 博士,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教授

 

Juergen Engel 博士,德国Aeterna Zentaris 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

 

Albert Ahn 博士,美国AB科学协会主席

 

Lorenz Mayr 博士,瑞士诺华制药公司执行董事

 

Thomas M. Li 博士,美国罗氏集团新加坡亚太科技管理部高级总监

 

Wolfgang Baumeister 博士,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生物化学研究所教授

 

Peter W. Schiller 博士,加拿大蒙特利尔临床研究所教授

 

Vadim T. Ivanov 博士,俄罗斯科学院教授

 

Chung Hsuan (Winston) Chen 博士,台湾中央研究院基因组学研究中心主任

 

Kirsten Jung 博士,德国路德维希- 马克西米利安大学教授

 

G.M. Crippen博士,美国密歇根大学教授

 

Dave Litchfield博士,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

 

Acevedo-Duncan Mildred Enid博士,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

 

三、会议亮点
1)500多位国内外著名专家闪亮登台
2)100家展商展示新产品新技术
3)200多份海报展示最新科研成果
4)2000多位参会者构建庞大交流网络
5)著名历史古迹和文化景点的科技之旅
 
四、大会议题
第一部分:蛋白质科学技术
第一章:蛋白质科技前沿
章节1-1:蛋白质科学的最新研究
专场1-1-1:系统生物学与蛋白质发
专场1-1-2:蛋白质生源论,蛋白质合成与翻译水平调控
专场1-1-3:蛋白质折叠与错误折叠
专场1-1-4:蛋白质动力学及其意义
专场1-1-5:C反应蛋白
专场1-1-6:马达蛋白
专场1-1-7:泛素系统与蛋白质降解
专场1-1-8:蛋白家族的进化
专场1-1-9:大分子装配
专场1-1-10:蛋白质聚集及淀粉样化
 
章节1-2:蛋白质结构与特性
专场1-2-1:蛋白质结构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
专场1-2-2:核磁共振与晶体学在蛋白质结构特性研究中的应用
专场1-2-3:蛋白质与DNA和RNA 的相互作用
专场1-2-4:计算机模型在蛋白质结构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
专场1-2-5:蛋白质聚集与免疫原性的预测计算
专场1-2-6:蛋白质结构与特性
专场1-2-7:蛋白质设计方法与应用
专场1-2-8:氢键和疏水性及启示
专场1-2-9: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物理图谱
 
章节1-3:细胞学功能
专场1-3-1:膜蛋白、受体与信号传导
专场1-3-2:蛋白质相互作用与蛋白质转导
专场1-3-3:蛋白质翻译后修饰与活性调节
专场1-3-4:蛋白质生物合成
专场1-3-5:蛋白质运输/转运/移位/装配
专场1-3-6:细胞信号调节与配体结合
专场1-3-7:细胞周期调控蛋白
专场1-3-8:蛋白质凋亡
专场1-3-9:蛋白质修饰与代谢
 
章节1-4:蛋白质研究的新方法
专场1-4-1:蛋白质细胞定位
专场1-4-2:生物信息学在蛋白质研究中的应用
专场1-4-3:蛋白纯化的新方法
专场1-4-4:高通量蛋白测序技术
专场1-4-5:蛋白质别构调控与构象变化
专场1-4-6:蛋白质磷酸化作用的发展
专场1-4-7:核磁共振,电子显微镜与X射线晶体衍射
专场1-4-8:细胞内蛋白质可视化
专场1-4-9:蛋白质筛选与生物鉴定
专场1-4-10:蛋白质芯片,微流控,阵列与利用计算机预测蛋白质结构
 
第二章:蛋白质组学与宏蛋白质组学
章节2-1:蛋白质组学技术的革新
章节2-2:生物信息学在蛋白质组学与宏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章节2-3:动物模型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
章节2-4:纳米蛋白质组学与蛋白质组学中的芯片和阵列技术
章节2-5:质谱、质谱成像与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化/飞行时间质谱在癌症蛋白组学中的应用
章节2-6:癌症蛋白组学
章节2-7:人类蛋白质组技术与癌症研究
章节2-8:金属蛋白质组学
章节2-9:神经蛋白质组学
章节2-10:植物蛋白质组学
章节2-11:糖蛋白组学的功能与结构
章节2-12:宏蛋白质组学在天然环境微生态中的应用
章节2-13:口腔宏蛋白质组学及其临床意义
章节2-14:肠/胃肠道微生态及宏蛋白质组学
章节2-15:宏蛋白质组学与新酶发现
 
第三章:人类疾病与蛋白质发现
章节3-1:疾病中的蛋白质网络
章节3-2:蛋白质相互作用与疾病
章节3-3:蛋白质错误折叠与疾病
章节3-4:蛋白质折叠与传染病
章节3-5:固有无序化蛋白
章节3-6:蛋白质错误折叠与神经疾病
章节3-7:蛋白质凋亡与自噬
章节3-8:信号转导与疾病
章节3-9:热休克蛋白与疾病
章节3-10:代谢信号与疾病
章节3-11:淀粉样蛋白与疾病
 
第四章:蛋白药物及其临床意义
 
章节4-1:蛋白质药物发现技术
专场4-1-1:蛋白靶标的新发现
专场4-1-2:蛋白质结构,建模与基于片段的药物发现
专场4-1-3:蛋白质相互作用的药物靶标设计
专场4-1-4:基于跨膜蛋白与融合蛋白的药物发现
专场4-1-5:用于药物发现的蛋白质表面识别方法
专场4-1-6:血浆蛋白药物
专场4-1-7:抗癌蛋白药物
专场4-1-8:治疗免疫与炎症的蛋白药物
专场4-1-9:蛋白质药物的DMPK与ADMET
 
章节4-2:蛋白质生物标记物
专场4-2-1:诊断和治疗中蛋白质生物标记物的发现与鉴定
专场4-2-2:毒性生物标记物与生物标记物检测
专场4-2-3:癌症蛋白质生物标记物
专场4-2-4:蛋白质生物标记物在疾病中的应用:心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疾病、炎症于免疫性疾病
专场4-2-5:个性化医疗中的蛋白质生物标记物
 
章节4-3:细胞因子
专场4-3-1:细胞因子药物发现的新景象:从靶标/受体到筛选实验
专场4-3-2:新型细胞因子药物靶标
专场4-3-3:癌症细胞因子药物靶标
专场4-3-4:细胞因子受体及其意义
专场4-3-5:炎症细胞因子拮抗剂
专场4-3-6:血浆细胞因子,疾病与诊断
专场4-3-7:半胱氨酸
 
章节4-4:蛋白激酶
专场4-4-1:蛋白激酶结构,信号通路,网络与选择性
专场4-4-2:计算机辅助与基于结构的蛋白激酶药物设计
专场4-4-3:癌症,炎症与自身免疫蛋白激酶抑制剂
专场4-4-4:AKT/MAP,PI3-蛋白激酶药物靶标
专场4-4-5:蛋白激酶CK2
专场4-4-6:蛋白激酶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转录调控
专场4-4-7:筛选与监测药物代谢及毒性的激酶抑制剂
专场4-4-8:抗耐药性激酶抑制剂
 
章节4-5:基于NF-κB 的药物发现与临床意义
专场4-5-1:NF-κB 结构与分子基础
专场4-5-2:NF-κB信号通路与调控
专场4-5-3:NF-κB作为免疫疾病的药物靶标
专场4-5-4:NF-κB作为中枢神经疾病与神经紊乱疾病的药物靶标
专场4-5-5:NF-κB作为抗癌药物靶标
专场4-5-6:NF-κB作为抗炎药物靶标
专场4-5-7:耐药性NF-κB抗生素的发现
专场4-5-8:NF -κB基因靶向治疗
专场4-5-9:NF –κB治疗慢性肝病
专场4-5-10:NF-κB作为分子诊断生物标记物
 
章节4-6:蛋白药物制剂及药物递送
专场4-6-1:如何克服半衰期较长的蛋白质降解
专场4-6-2:聚乙二醇化蛋白药物
专场4-6-3:提高蛋白制剂质量的方法
专场4-6-4:透皮给药技术
专场4-6-5:口服及鼻腔给药技术
专场4-6-6:经肺药物输送技术
专场4-6-7:蛋白给药器械
专场4-6-8:优化配方及工业生产
专场4-6-9:配方特性及QA / QC
 
第五章:非人类蛋白的研发
章节5-1:非人类蛋白与发病机制
章节5-2:非人类蛋白与食品安全
章节5-3:动物蛋白
章节5-4:昆虫蛋白
章节5-5:植物蛋白工程
章节5-6:谷物蛋白
章节5-7:鱼蛋白
章节5-8:海洋蛋白
章节5-9:天然蛋白与重组技术
章节5-10:作为生物材料的蛋白
 
第二部分:多肽化学与生物学
 
第六章:多肽科学
 
章节6-1:多肽鉴定及生物学功能测定
章节6-2:多肽结构研究
章节6-3:多肽自组装系统
章节6-4:信号肽及其意义
章节6-5:表面结合肽及肽蛋白相互作用
章节6-6:多肽生物标记物
章节6-7:选择性报告肽
章节6-8:转运多肽与运输多肽
章节6-9:核糖体肽
章节6-10:膜活性肽
章节6-11:肽核酸,肽适配体与编码库
章节6-12:脂/糖/磷/硫肽
章节6-13:多肽微阵列及其应用
章节6-14:肽纳米技术与肽涂层量子点
章节6-15:细胞与肽工程
 
第七章:多肽化学与合成方法
章节7-1:肽组织与结构研究
章节7-2:基因表达与抗菌肽生产
章节7-3:肽纳米支架
章节7-4:混合组合库与固相合成
章节7-5:连续多组分反应合成肽
章节7-6:微波合成肽
章节7-7:合成分析肽体系
章节7-8:合成含肽大环和荚醚
章节7-9:酶法多肽合成
 
第八章:多肽药物发现
章节8-1:模拟肽药物设计与伪肽药物发现
章节8-2:多肽受体
章节8-3:基于天然生物活性肽的药物发现
章节8-4:酶底物与肽抑制剂
章节8-5:多肽药物输送技术
章节8-6:癌症放射疗法多肽靶标
章节8-7:抗癌肽
章节8-8:抗细菌肽
章节8-9:抗真菌肽
章节8-10:抗病毒肽
章节8-11:合成肽抗原与多肽疫苗
章节8-12:肽模拟糖尿病药物
 
第九章:对生物活性肽及其应用的探索
章节9-1:多肽激素
章节9-2:多肽免疫和炎症
章节9-3:脑肽
章节9-4:心血管肽
章节9-5:内分泌肽
章节9-6:胃肠肽
章节9-7:肾肽
章节9-8:神经营养肽
章节9-9:阿片肽
章节9-10:呼吸肽
章节9-11:血脑屏障肽
章节9-12:植物肽
章节9-13:两栖动物肽
章节9-14:无脊椎动物肽
章节9-15:毒肽
 
第10章:肽的新应用
章节10-1:信息素肽与肽类激素
章节10-2:鱼肽
章节10-3:肽,睡眠和生物钟组学
章节10-4:生物前肽及其应用
章节10-5:农业和水产养殖应用 肽
章节10-6:兽医应用肽
章节10-7:有机催化剂肽
章节10-8:肽生物材料及应用
章节10-9:肽生物表面活性剂
章节10-10:人工金属肽和硒肽
 
第三部分:蛋白质工业
 
第11章:蛋白质工程技术
章节11-1:设计和计算蛋白生物工艺
章节11-2:改良的蛋白质表达系统
章节11-3:蛋白质工程进化策略
章节11-4:蛋白CHO平台
章节11-5:高通量蛋白表达与纯化
章节11-6:蛋白产物生物合成途径工程
章节11-7:哺乳动物表达系统与膜蛋白
章节11-8:噬菌体展示蛋白质工程
章节11-9:细胞培养与上游工艺发展
章节11-10:无细胞蛋白质技术
章节11-11:生物治疗药物的扩大生产及工艺发展
章节11-12:蛋白质分离纯化技术
章节11-13:改良的分离,纯化,复原,晶体化和冻干法
章节11-14:可溶性蛋白表达的个案研究
章节11-15:难表达的个案研究
 
第12章:仪器设备的创新
章节12-1:发酵设备与一次性使用/一次性生物处理设备
章节12-2:用于生物制造的标签技术
章节12-3:优化与自动化蛋白质工程
章节12-4:色谱技术分离纯化蛋白质
章节12-5:污染物和杂质的清除与分析
章节12-6:用于重组蛋白生产的cGMP设施
 
第13章:蛋白质质量控制/质量评价与分析工具
章节13-1:用于药物发现的蛋白免疫原性评估
章节13-2:芯片与微阵列分析技术
章节13-3:高效液相色谱仪,液-质联用色谱和超临界流体色谱在蛋白质分析中的应用
章节13-4:PAT和GMP符合性分析技术
章节13-5:流式细胞仪与微生物展示技术用于蛋白定量
 
第四部分:蛋白质和肽类行业与市场
 
第14章:蛋白质/肽的CRO/ CMO与业务发展
章节14-1:蛋白质和肽的CRO策略
章节14-2:肽和蛋白质疗法的CMO
章节14-3:蛋白质/肽技术转让,业务发展及知识产权保护
章节14-4:蛋白质/肽供应商能力分析
章节14-5:多肽试剂和合成方法的发展
 
第五部分:微型研讨会,专题讨论与培训课程
微型研讨会1:青年科学家论坛之特定蛋白研究
论坛1-1:球形蛋白与纤维蛋白
论坛1-2:细胞骨架蛋白
论坛1-3:细胞外基质蛋白
论坛1-4:血红素蛋白质与凝血因子
论坛1-5:急性时相蛋白
论坛1-6:细胞黏附蛋白
论坛1-7:离子通道相关的蛋白质
论坛1-8:同向/逆向运输蛋白
论坛1-9:蛋白质激素和生长因子
论坛1-10:跨膜受体
论坛1-11:细胞内受体
论坛1-12:DNA结合蛋白
论坛1-13:转录调控蛋白
论坛1-14:免疫系统蛋白
论坛1-15:养分贮存/运输蛋白
论坛1-16:伴侣蛋白
论坛1-17:绿色荧光蛋白(GFP)
论坛1-18:分泌蛋白
论坛1-19:长寿蛋白
论坛1-20:精子蛋白
论坛1-21:视网膜蛋白
论坛1-22:金属蛋白
 
微型研讨会2:青年科学家论坛之蛋白活性与代谢的研究
论坛2-1:酶调节活性
论坛2-2:信号转导活性
论坛2-3:蛋白催化活性
论坛2-4:分子结构活性
论坛2-5:受体活性
论坛2-6:蛋白质,脂质结合
论坛2-7:蛋白质对细胞运动的作用
论坛2-8:蛋白质对膜融合的作用
论坛2-9:蛋白质对细胞通讯的作用
论坛2-10:蛋白质对生物加工中的调解
论坛2-11:蛋白质与发展
论坛2-12:蛋白质与细胞分化
论坛2-13:蛋白质对刺激的反应
论坛2-14:蛋白质对细胞粘附的作用
论坛2-15:蛋白质与细胞死亡
论坛2-16:蛋白质运输与蛋白核转运体运输
论坛2-17:蛋白质运输与蛋白离子转运体运输
论坛2-18:蛋白质运输与蛋白质通道转运体或孔隙类转运活动
论坛2-19:载体活性
论坛2-20:通透活性
论坛2-21:蛋白质分泌
论坛2-22:蛋白质电子传递与转运活性
论坛2-23:蛋白质发病机制
论坛2-24:伴侣调节活性
论坛2-25:核酸与蛋白结合
论坛2-26:转录和翻译的调节活性
论坛2-27:外组织结构
论坛2-28:蛋白质多络合结构
论坛2-29:高分子蛋白质代谢及分解
论坛2-30:核苷转运与代谢
 
专题讨论与培训课程
专题讨论1:与蛋白质科学期刊编辑对话
专题讨论2:蛋白质生物技术与技术转让
专题讨论3:蛋白质与多肽科学领域的职业发展
专题讨论4:健全的肽自动化合成工业研讨会
 
五、平行会议介绍
 
第一届分析大会
2012第一届分析大会是国际性的分析化学和生物分析领域的专业会议,致力于为全球的科学工作者、研究机构和相关企业搭建一个自由交流的平台,促进国际学术交流及商务合作。本届会议将于2012年3月23日-25日在北京隆重召开。
本次会议针对分析化学和生物分析领域共同关注的研究热点及市场趋势,拟组织多场技术讲座,来自国内外学术及企业界的代表将登台演讲,设立多个企业展位和项目展板。从会议组织以来,已经得到了海内外各界的广泛关注和大力支持,来自世界多个国家的国际著名专家、企业高管以及商务代表、实验室负责人、大学院系领导等专业人士纷纷报名参会,预计参会人数达600多人。
从内容上,涵盖了分析化学和生物分析领域各方面的内容。主要有:质谱、联用分析技术的革新、微阵列,微流控芯片和芯片实验室、电泳、核磁共振及其成像技术、X射线晶体学、成像技术与先进显微镜技术、光谱、生物传感器与生物电子学和生物分析应用等科技论坛,会议另有项目对接和商务合作等。从会议的组织形式上来看,有专题演讲,学术展板,项目对接,合作洽谈,产品推介会以及企业产品技术展示等多种形式。
本次会议会为参会人员提供最前沿的科技资讯、传递行业发展趋势和最新动向,是分析化学和生物分析领域的年度盛会。
 
第四届生软大会
在现代生物、医学、药学等领域的发展过程中,计算机与高性能的计算机技术发挥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学习生物、化学、药学和临床医学领域计算机技术最新发展趋势,给广大企业和科研人员提供一个技术创新、整合国际资源、扩大市场、增加合作的机会和平台,第四届生软大会将于2012年3月23-25日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召开。
本次会议将结合当前IT行业发展趋势和市场需求,把计算机技术在生命科学领域的发展和应用作为本届会议的主要内容,为IT行业寻找新的市场突破点和盈利点。大会议题涉及的领域主要有:生物硬件、生物软件,生物信息学,电子药物发现,电子临床试验,医学信息学,云计算,转化信息学,物联网技术的医学应用等。
 

六、会务组联系方式

2012蛋白质和多肽大会会议

网站:http://www.bitlifesciences.com/pepcon2012/cn/default.asp

2012蛋白质和多肽大会会务组         

联系人:丁玲         

电  话:0411-39607302       

传  真:0411-84796897

邮  件:dingling@bitlifesciences.com

 

参会报名

参会回执

姓名                          性别 ○ 男  ○ 女      

职务                          单位                                                    

电话                          传真                    Email                          

□ 参会   □ 演讲     □ 参展    □ 企业推介   □ 发表论文    □ 会刊广告     □ 赞助

请将此表发邮件或传真至大会服务处:联系人:丁玲,电话:0411-39607302,

传真:0411-84796897,邮件:dingling@bitlifesciences.com

 

 

 

 

 

编辑: 彦   

声明:

1.丁香会议频道仅负责发布会议信息,如需参会、获取邀请函或会议日程,请与主办单位联系

2.部分会议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您发现信息有误,请联系meeting@dxy.cn纠错

3.如您发现信息不全,可点击Google搜索更多

4.更多服务信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