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卒中时间」杭州站顺利召开 会议精彩内容看过来

2016-03-28 07:52 来源:丁香园

2016 年 3 月 26 日 ,由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神经科学专业委员会、丁香园网站主办,浙江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协办的「神经病学时间·卒中时间」(杭州站)精品学术会议在杭州顺利召开。来自全国各地的 100 余位医生参会,一场场「速度与激情」的临床思维碰撞完美上演!

10.pic_hd.jpg
图 1 会议现场

作为东道主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楼敏教授致开幕词,欢迎各位远道而来的同仁,邀请大家一同「燃烧海马」,共享今天这场学术「饕餮盛宴」,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杨弋教授主持了上午的学术会议。

3.pic_hd.jpg
图 2 徐蔚海副教授

在上午的讲座中,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徐蔚海副教授与我们分享了青年卒中的临床诊疗思路,并就此与参会的各位专家学者进行了深入交流。徐教授指出根据目前的研究及临床现状,青年卒中最常见的病因还是早老性动脉粥样硬化,青年卒中病因诊断需要谨记一个原则:先考虑典型疾病,少考虑少见疾病的少见表现,诊断的重点应该放在传统病因的筛查,如果找不到传统高危因素和病因再考虑特殊疾病,而且考虑特殊病因时仍应先考虑相对常见的疾病。

12.pic_hd.jpg
图 3 楼敏教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楼敏教授为我们带来的讲座题目是—脑出血的点征,通过该讲座楼教授向大家介绍了目前头颅 CTA 和 CTP 点征阳性这一影像学标记,可以早期识别高风险患者,为提高患者临床预后,阻止血肿扩大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然后,CT 点征识别的敏感性和预测意义有待进一步提高;有更多未知领域需要探索,如点征评分高的患者是否可以通过积极降压治疗获益,通过点征来筛选适合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等。

4.pic_hd.jpg
图 4 杨弋教授

评价脑血管储备功能状态对于早期诊断脑血管病、制定治疗方案、预测疾病预后及评估治疗效果有重要的价值,脑血管储备功能的临床评估包括哪些方面?常用的评估方法又有哪些?在此次「神经病学时间·卒中时间」(杭州站)会议上,来自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的杨弋教授为我们进行了讲解。

6.pic_hd.jpg
图 5 胡兴越教授

在此次「神经病学时间·卒中时间」(杭州站)会议上,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胡兴越教授为我们介绍了 ARB 类药物对脑血管保护作用方面的内容,其指出 Ang II 与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在高血压导致的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中有关键作用;ARB 有效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各个环节,延缓或逆转动脉粥样硬化进程、稳定斑块,从而降低包括卒中在内的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起到保护脑血管的作用。

5.pic_hd.jpg
图 6 董海蓉副教授

卒中患者血压管理向来是临床比较有争议的话题之一,在该次会议上,来自江苏省人民医院的董海蓉副教授就这一话题结合自己的临床经验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认为卒中合并高血压患者比率高,合理降压可降低卒中风险及死亡风险,指南推荐降压目标值为 140/90 mmHg;卒中指南推荐利尿剂用于卒中患者降压,ARB/CCB/ACEI 联合 HCTZ 是指南推荐的合理降压方案。

8.pic_hd.jpg
图 7 卢晓东教授

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卢晓东教授和我们分享的主题是缺血性卒中长期二级预防抗血小板治疗策略,卢教授指出我国缺血性卒中患者长期面临卒中复发风险,复发率逐年上升,需加强长期二级预防药物治疗的依从性;缺血性卒中病理基础长期存在,血小板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长期抗血小板治疗可有效降低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临床医生应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患者制定最佳的抗血小板治疗策略。

下午的会议同样精彩纷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楼敏教授主持了下午的学术会议。

7.pic_hd.jpg
图 8 田成林副教授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田成林副教授与我们分享了卒中进展和恶化方面的诊疗观点,田教授指出缺血性卒中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现象,多种机制参与,其中临床特征、影像改变、理化指标等多个因素对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有一定价值。对缺血性卒中个体早期神经功能恶化风险的准确预测和机制判断仍有待探索,针对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应根据其可能的机制采取个体化的处理措施。

1.pic_hd.jpg
图 9 付建辉副教授

频发卒中的病因有哪些呢?来自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付建辉副教授就这一主题与大家分享了他的经验,付教授指出频发卒中常见病因包括:卒中高危人群;固定的思维模式导致漏诊;检查设置落后,隐源性卒中病因未明;发病机制理解不充分;用药不规范或不彻底;药物的抵抗;病因罕见,多种疾病并存等。

对于频发卒中患者我们应该首先应用各种检查手段对复发的病因及机制进行筛查和研究,然后根据目前的循证证据和指南,结合患者临床、影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给予精准治疗。患者病因及发病机制不同,采取的治疗方案也不同。

9.pic_hd.jpg
图 10 吴士文副教授

武警总医院神经科主任吴士文副教授这次和大家分享的主题是肿瘤与缺血性卒中,吴教授指出肿瘤相关性卒中临床并不少见,肿瘤患者发生缺血性卒中的常见机制可能是非细菌性血栓性心内膜炎和血液高凝状态;隐源性卒中患者中,肿瘤应该考虑到,尤其影像学提示多血管流域梗死,D-dimer 升高者,应高度怀疑;对于肿瘤相关缺血性卒中的治疗尚待进一步探索。

13.pic_hd.jpg
图 11 徐蔚海副教授与同道交流

14.pic_hd.jpg
图 12 会议现场激烈讨论

本次会议压轴的仍然是每次「神经病学时间」会议最精彩的环节:病例讨论部分。此次共有 4 个病例分享,台上台下的听众及专家对每个病例都进行了仔细梳理,经过激烈讨论最终给出了正确的诊断。这个环节这么受欢迎,是由于其为临床医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疾病诊断思路和临床判断思维的机会。

2016 年「神经病学时间·卒中时间」(杭州站)会议圆满落下帷幕,感谢今天前来参会的每一位专家和同道,希望「神经病学时间·卒中时间」会议继续带给大家更多相互交流、共同学习的机会。


编辑: namei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