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跑的日韩:SpineWeek 2016 里中国的亚洲邻居们

2016-05-19 14:14 来源:丁香园

作者:邵逸夫医院骨科 胡子昂博士;发自新加坡

在世界性的各大会议中,黄皮肤黑头发的亚洲人早已不是新鲜面孔。这其中包括原本就来自欧美顶级实验室或医院工作的亚洲人,也包括在各自国家工作的「本土人」。走在会场里,我们都会下意识地试着去分辨迎面走来的亚洲面孔,究竟是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抑或是新加坡人?

早在二战时期,美军在亚洲战区就印发一本小册子,上面详细地介绍了在战场上如何分辨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以及东南亚范围的人群。其中对于日本人的描述即是「矮身材,大板牙,走路拖着脚」。

而在 2016 年 SpineWeek 的会场中,笔者发现另一种分辨日本人的方法,就是「集团军」效应。在会场的走廊里,时常可以发现一大群人聚集在一起, 那多半就是日本学者团体了。在今年的大会中,除了在分会场的主席台上经常看见日本专家坐镇以外,来自日本大学或者实验室的壁报或者口报可以说是铺天盖地。有的时候甚至会场的某一个时段几乎变成了日本专场。

日本学者报道的内容涵盖了临床手术技术演示,临床回顾性分析报道,生物力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动物实验等等几乎所有与脊柱相关的学术内容。

rh1.png

而其中更发生的一件轰动会场的事情,一位日本女性研究员穿着整套整齐的和服登台报告。她用相对流利的英语向大会宣读了自己的研究,阐述了 JAK/STAT 通路在调控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让台下的听众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对日本女性的观念。回想一下,小保方晴子其实更是一个有力的例子,说明当今的日本女研究员实力也是独挡一面的。

rh2_副本.png

这个由许多人组成的大团体虽然看起来似乎各自之间都比较熟识,但是很明显来自日本的各个大学和实验室,他们之间应该不可避免的存在竞争关系,但是是什么样的因素会使他们如此的抱成一团呢?

这次 SpineWeek 前方报道暂且不介绍某一个具体的研究内容。因为我们在学习和感叹他们每一个构思巧妙,设计合理,数据完整的研究报告同时,更应该想一想这种「集团军」的效应,数据共享、抱团合作、各自突破的研究模式,有没有让我们值得学习的地方?

除日本之外,韩国队,新加坡队和香港队也是一股不容小觑的势力,同样在主席台上占有一席之地。除了第一天介绍过的新加坡 LEE 教授之外,这几个国家和地区的研究报告同样层出不穷。

我们团队成员感叹,确实应该提高在国外会议的参与度,只有走出去,才能参加进去,融入进去,真正和国际水平接轨。

以上报道由邵逸夫医院脊柱外科研究团队从新加坡会议现场发回,更多 SpineWeek 2016 的精彩报道敬请关注丁香园骨科频道。SpineWeek 2016 专题点此查看 >>

编辑: liuf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