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临床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学方法及 SCI 论文撰写培训班

作者:   2016-07-05
字体大小:
  • 会议时间: 2016-08-18至 2016-08-21
  • 会议地点: 北京
  • 电话:135 8151 3211
  • 传真:暂无
  • 联系人:张馨雨
  • Email: beidahangtianpxb@163.com
  • 联系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15号航天中心医院
  • 会议网址:暂无

会议背景:

医生的成长是一个不断求索、不断学习的过程。面对医学发展及医生素质提高的两大需求, 在校学习的科研设计、医学统计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难以发挥作用,临床医务工作者面对医学科研更是感到迷茫。在实际科研中,相当多的科研人员仍以自己最习惯的思维进行科研研究。

进行科研设计时,置三要素、四原则而不顾,纳入标准不明确,选择指标不恰当,研究因素为单因素还是多因素亦不清楚,纳入对象不随机,基线不可比,随意设立对照组,样本估计不准确;数据描述不恰当,统计分析方法选择不合理等。研究发现,即使发表在 N Engl J Med 、JAMA 和 Lancet 三大著名医学杂志上,亦近 1/3 的研究数据结果未能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在实际科研工作中,很多作者由于缺乏医学科学论文的写作知识,所撰写的论文不符合条件而得不到发表,甚至使很多有价值的素材被浪费。

如何在忙碌的临床工作之余, 捕捉科研方向、进行科研设计、选择统计方法及发表高质量的 SCI 论文等都是我们面对的迫切且实际的问题。为此, 我们拟定于 2016 年 8 月 18-21 日, 举办第四届临床医学科研设计/统计学方法实战培训班/SCI 培训班。

此次培训有别于其他科研院所及杂志举办的提高班或高级班, 主要针对临床医生科研设计、统计学的薄弱环节进行培训。此次培训班将由杨旭副主任牵头,邀请擅长临床科研设计、统计学、论文撰写的陈大方教授、Yuchuan Ding 及彭晓霞教授等担任主讲,统计学专家刘芬副教授、王安心博士等负责统计学实战操作。

会议信息:

主办单位:  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神经内科

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循证医学教研室

协办单位:  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儿童医院临床流行病学循证医学中心

培训时间:  2016 年 8 月 18 日全天报到,2016 年 8 月 19-21 日开课。

培训对象:  临床医务人员、科研工作者 、研究生等。

培训地点:  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 15 号 (航天中心医院,科教楼多功能厅)。

注册方式: 本次培训班的指定收款单位为泽信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请将培训费汇至指定帐户。

注册与培训费用:

8 月 10 日前交费:2000 元/人;8 月 10 日后交费:2500 元/人。

招生人数限 150 人,按交费先后顺序确定名额及座次。培训班统一安排食宿, 费用自理。

注册费请汇款至:

账  户: 泽信康(北京)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开户行: 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建外大街支行

账  号: 110915338710402

注:请在汇款附言栏注明会议名称/姓名,汇款后请将汇款凭证传真或 EMAIL 至会务组。提前注册但届时不能参会者请以传真或电子邮件形式通知会务组,开课前 3 天申请退费,退还已交注册费的 80%,开课后恕不退费。

备     注:

(1)上机实践需自带笔记本电脑,提前安装好 PASS 软件、Med-calc 软件、Epidata 软件、SPSS 软件等;

(2)报名时,可向会务组联系人通过手机提前索取下载的云盘地址及密码(360 云盘中存有练习用的数据集,供大家下载、提前练习),如有其它要求,请通过 E-mail 或电话说明。

(3)授予国家级 I 类学分 6 分。

联系方式:

会务组联系人: 张馨雨 135 8151 3211          

邀请函下载:beidahangtianpxb@163.com

授课专家团队:

胡永华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现任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主任,英国皇家科学院公共卫生学院院士,澳大利亚 Griffith 大学人口与环境科学所兼职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学客座教授。中华预防医学流行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卫生教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全国预防医学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秘书长、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应急管理专家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健康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中国诱变剂学会常务理事。承担《中华疾病控制杂志》、《中华预防医学杂志》副主编。目前已出版《公共卫生基础》、《遗传流行病学》等著作。目前已在国内外学术性期刊发表论文 180 余篇。主要研究领域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控制,心脑血管疾病的病因流行病学研究,遗传流行病学研究和流行病学方法学研究等。

陈大方,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流行病学与卫生统计学系教育部流行病学重点实验室办公室主任。目前为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 Therapy,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nd Alternative Medicine,Ope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Open Journal of Genetics,Journal of Endocrine and Metabolic Diseases,Pharmacology & Pharmacy 期刊审稿人。1994 至 2002 年,负责北京大学医学部与美国哈佛大学十多项国际合作课题。1998 年获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基金资助,以高级访问学者身份在美国哈佛大学进修群体遗传学和生物统计学。2000 年回国后作为课题负责人或子课题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计生委重大科技课题、北京市科委重点课题、国家十一五和十二五课题、国家自然基金以及国内合作课题二十余项。主编专著 3 部。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三等奖 1 项。共发表科研论文 140 余篇,其中 SCI 论文 54 篇。主要研究方向为分子流行病学、医学科研数据挖掘。

Yuchuan Ding, M.D. PhD. 美国韦恩州立大学医学院底特律医学中心教授。

Widely known for his extensive research in neurosciences, Yuchuan Ding, M.D., Ph.D. currently serves as the Director of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Laboratories, and the Associate Chair for Research in Department of Neurological Surgery, a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nd Clinical Faculty at The University of Texas Health Science Center at San Antonio. Dr. Ding also holds the position of Professor of Neuroscience, Neurosurgery, and Neurology for the Capital University of Medicine in Beijing, China, and for Weifang Medical College in Shandong, China.

This exceptional doctor received his Medical Degree at Beijing University Health Science Center and his M.S. in Surgery at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 in Beijing, China. Dr. Ding continued on to his Ph.D. in Developmental Neuroscience at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in Canberra, Australia. After finishing his residency in China, Dr. Ding became an attending surgeon.  He received his PhD in Australia.  Dr. Ding, then, had his postdoctoral training at Vanderbilt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 in USA and proceeded to become a faculty a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Dr. Ding is currently a member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Stroke Council, the Society for Neuroscience (USA), the Australian Neuroscience Society, Plastic Surgery Research Council (USA), National Neurotrauma Society (USA), and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Cerebral Blood Flow & Metabolism.   

His expertise as a researcher in biochemical sciences and neurosciences had led Dr. Ding to profound advances and conclusions with therapies of stroke, traumatic brain injury and thermal injury.  His research includes intra-arterial infusion and local brain hypothermia, beneficial effect of physical exercise on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 after stroke, ethanol and oxygen-induced neuroprotection, as well as close head injury on blood brain barrier disruption and synaptogenesis.  Dr. Ding has published over 110 peer-reviewed articles and numerous abstracts, as well as many book chapters.

余 丹(Dan Yu, M.D.,Ph.D),医学及生物学博士。

主要从事有关细胞紧密连接蛋白的动态运动及肠壁功能障碍的关系研究。2003 至 2010 年获得美国全额奖学金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博士毕业后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继续博士后的研究,期间研发了新的单分子远红外荧光蛋白并将其成功的应用与新型生物传感器的开发,申请了多项国际专利,在其研究领域具有世界级影响力,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重大学术大会进行交流;近年来发表 18 篇文章,平均每篇文章 SCI IF 在 25 分以上,总的影响因子超过 500,包括 PNAS, Nature Method, Nature Communication,The Journal of Cell Biology (JCB), Annual Review of Physiology, 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Molecular Membrane Biology,Gastroenterology,Biochimica Biophysica Acta,Neurological Research,etc。具有丰富的 SCI 文章修改、写作以及发表经验,成功帮助国内学者以及临床医生进行英文母语润色、发表了 80 余篇 SCI 文章。

彭晓霞,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北京儿童医院循证医学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分会青年委员。主要承担《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教学工作,负责留学生的《循证医学》英文授课。曾先后在北京市、首都医科大学获得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中获奖。近 5 年承担的研究项目有国自然 1 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子课题 1 项,卫生部行业基金子课题 1 项,参与了「邯郸眼病队列研究」。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 41 篇。在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 成功注册 2 项 meta 分析,在 PLoS ONE 等学术期刊上发布 7 篇系统评价与 meta 分析,同时在 Contemporary clinical trials 等期刊上发表的临床研究方法学的文献被同行多次引用。2006 年,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2013 年入选北京市高等学校青年拔尖人才培育计划。

吴 涛,北大医学部博士、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副教授、系副主任。

2012 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以病例双亲设计为基础的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全基因组关联研究》(2012-2014 年,项目负责人)。2014 年获得美国中华医学会慕课启动项目《The start-up fund for development of 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 (MOOC) in Epidemiology》(2014-2015 年,项目负责人)。承担本系本科生、研究生课程的讲授,并开设了双语本科生选修课《Fundamental Epidemiology》。2012 年获一项北京大学医学部教育教学项目《英文授课的效果评估》(2012-2014 年,项目负责人)。2014 年作为主讲人之一制作完成了国内第一门流行病学慕课,先后在 Coursera 大学上线,海内外共有 70 多个国家的 2 千多名学员注册学习。研究方向为遗传流行病学,慢性病流行病学。

刘 芬,首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

兼任《中国肺癌杂志》、《中华肿瘤预防杂志》等杂志审稿人。曾先后入选北京市科技新星计划,首都医科大学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计划「青年骨干教师」,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中青年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市属高等学校人才强教深化计划「青年拔尖人才培养计划」。 先后参与编写《医学现场调查技术与统计方法》、《医学统计学 SPSS 软件实验教》、《医学统计学案例版实习指导(第二版)》、《医学统计学与 SPSS 软件实现方法》、《Medical Statistics》、《Clinical Epidemiology》和《临床流行病学》等教材及专著。2009 年到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德卢斯分校做访问学者。作为负责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和北京市委组织部优秀人才资助等项目;曾参加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 项目)、香港大学合作项目、国家「863」项目及与美国 UCLA 合作项目等多个研究项目;在《Gastroenterology》、《PLoS ONE》、《Public Health》、《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国公共卫生》、《肿瘤防治研究》等中外杂志发表科研论文 30 多篇。

曾 琳,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临床流行病学博士。

北京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分会循证医学组委员,长期从事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研究方法学和生物统计学研究工作。作为临床研究方法学专业人员进行了超 1000 次的临床研究设计、统计分析咨询工作。作为主研者承担过一项首都卫生发展基金项目。参与过多项国家自然基金、科技部重点科研专项基金项目课题,并在其中负责统计分析统计报告撰写等工作。参与临床流行病学、临床研究方法学教学工作超过 300 小时。作为临床研究方法学特约审稿人参与多个核心期刊、SCI 收录期刊的审稿工作。

冯国双,博士,北京儿童医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副研究员。

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理事、中华预防医学会生物统计学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与循证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慢性病学杂志》编委;具有 10 多年的数据统计分析经验,主要擅长各种回归分析、非独立数据分析、药物分析建模、数据挖掘技术、新药临床试验中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Excel 数据清洗技术等。精通 SAS 统计软件,在众多研究机构、学校、医院等进行关于统计分析思路、Excel 数据清洗、图表制作等的讲座。先后编著《小白学 SAS》(电子工业出版社)、主编《医学案例统计分析与 SAS 应用》(第一版、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主编《医学研究中的 logistic 回归应用及 SAS 实现》(第一版、第二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主编《医学实验设计分析与 SAS 应用》(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参编《中药上市后临床再评价设计方法与实施》(人民卫生出版社);在国内外期刊共发表文章 50 余篇。持北京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1 项,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重点项目 1 项。参与国家十一五重大专项「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项目、全国职业健康调查分析项目、国务院淮河肿瘤防治研究项目等多项研究。

王安心,博士,助理研究员。

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专业,在国家神经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脑血管病中心、神经病学中心-神经临床试验与临床研究中心工作。长期从事临床研究的项目管理与数据统计分析,曾管理并参与「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卒中登记研究项目」「国家重大新药创制平台:脑血管病创新药物临床评价技术平台:CHANCE 研究」「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金桥项目」「开滦社区队列研究」等多项研究。先后在「Circulation」「Neurology」「Strok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rdiology」等 SCI 杂志发表文章 40 余篇。

周支瑞,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放射治疗科在读博士。

主要研究方向: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放射生物学研究、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循证医学研究、循证医学与 meta 分析方法学研究。熟练掌握循证医学及临床流行病学基本概念及各种类型系统评价制作过程,熟练运用系统评价及统计学相关软件。目前以第一作者、共同第一作者及合作作者发表 SCI 论文 20 余篇,以第一作者在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 4 篇,参编循证医学与统计学相关学术著作三部(《实用循证医学方法学》第 2 版、《傻瓜统计学》、《高级 meta 分析方法学》即将出版)。业余时间担任丁香园网站循证医学讨论版版主,《Journal of Thoracic Disease》杂志的 section editor,《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ractice》等多本 SCI 杂志审稿人。

杨 旭,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北大医学部研究生导师。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 秘书长、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医学科技促进工作委员会常委、北京医师协会眩晕专业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神经病学疑难病会诊中心专家、 全国眩晕规范化诊疗巡讲-神经眩晕专业组主讲人之一。兼《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等 10 种核心期刊编委、审稿专家。长期从事神经内科的的临床、科研及教学工作,具有扎实的临床及科研基础。先后承办北京市、国家级继教项目 7 项。获医院 2013-2015 年度" 三星专家" 称号。获 2014 年度「研究生优秀导师」及「优秀教师」称号,应 2014 北大(生物医学论坛)进行交叉学科主题演讲,应《中国卒中杂志》作为 2015 年第 5 期执行主编,进行眩晕专栏组稿。先后成功申报国家级、市级继续教育项目 10 项,在脑血管病的病因学 (动脉硬化、炎性机制及分子机制)、诊断学(早期标记物)、队列研究(卒中预测量表设计)及循征医学(Meta 分析)等方面研究较为深入;在眩晕的诊治,包括 BPPV(耳石症)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近 5 年主持、完成科研项目 15 项;部级 2 项,首发基金 2 项,指导研究生 18 人,发表中英文论文近 70 篇。

住宿等事宜:

1. 航天中心医院周边住宿酒店

(1)北京第 5 季时尚酒店

电话:010-88268308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 12 号(航天中心医院往北 50 米路东)

(2)海凌宾馆

电话:010-8827560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 16 号

(3)北京玉泉路客房部

电话:010-51768219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 83 号西门甲 10 楼(玉泉路地铁口往北 100 米,中科院高能所对面)

(4)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第二招待所

电话:010-66829030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复兴路 83 号院

(5)北京长峰假日酒店 (四星)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永定路 66 号

电话:酒店前台 010-68132299

(6)北京毛林惠丰大酒店 (四星)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阜石路 11 号(阜石路和永定路交汇处东北角)

电话:010-88637999

以上酒店学员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预定房间,也可以通过我们会务组进行预定

2. 航天中心医院(北京大学航天临床医学院)路线

路线.jpg

航天中心医院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玉泉路 15 号

地铁一号线玉泉路站下车,向北 800 米路西。

乘公共汽车 78、79、370、389、481、507、612、特 10、运通 114 路到航天中心医院站下车。

编辑: 马玥萌    来源:丁香园

声明:

1.丁香会议频道仅负责发布会议信息,如需参会、获取邀请函或会议日程,请与主办单位联系

2.部分会议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您发现信息有误,请联系meeting@dxy.cn纠错

3.如您发现信息不全,可点击Google搜索更多

4.更多服务信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