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现场采访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戚晓昆教授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2014-06-09
字体大小:

丁香园通讯员现场采访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戚晓昆教授。



丁香园通讯员现场采访解放军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戚晓昆教授

 丁香园:影像学的发展突飞猛进,作为一个神经科的临床医生,您能评价一下影像学发展对于神经科学发展的作用么?

戚晓昆教授:神经科学这些年能取得这样的进展,影像学是功不可没的。由于影像技术的发展,它改进了诊疗手段,简化了过程,甚至纠正了之前的一些错误,让临床医生的工作更易于开展。

但是,影像技术归根结底还是一种辅助手段,面对影像学的片子和报告,我们不能不信,也不能全信,要懂得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有选择性的应用,这也是我们在临床上经常强调的。

丁香园:一个不会看片子的医生也许不能算是一个合格的神经科医生吧。

戚晓昆教授:是的。以前我们说,只有病理是金标准,但是病理也包含着人的主观判断,有时候也可能是错误的。所以,很多时候,要将影像、病理和专业知识结合来作出判断。可以说,每一种辅助技术都只能是增加诊治的筹码,不可能是一步到位的。

丁香园:您自己是一个神经科专科医生,但是您在免疫、影像、病理等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您觉得这些知识对您的工作有怎样的帮助?

戚晓昆教授:我其实做得还不够。这些知识其实都是我做好工作的很好的辅助手段,就像我刚才所讲的,做临床医生不能只会读影像报告,还要懂得自己去看片子,这样才有更大可能避免错误。免疫、病理也是一样的,将这些知识与自己的专业结合,才能更好地促进临床工作。我觉得这也是做好一个临床专科医师的基础。

个人简介:

戚晓昆,男,出生于1963年2月;临床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海军总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海军神经疾病研究所副所长,第二军医大学海军临床医学院神经病学教研室主任,第二军医大学临床神经病学硕士生导师。

1981年考入第四军医大学医疗系,1989年考入解放军总医院从师于朱克教授,攻读神经病学研究生。具有扎实的现代神经免疫学、神经影像学和神经病理学的基础,同时,能及时掌握国内外神经科发展的前沿信息,开展与临床紧密结合的科研工作,尤其在神经影像(核磁、CT等)方面有深厚造诣,能及时根据影像进行疾病性质的判断。

在国内神经科较早开展针对脑梗死、脑出血、脑脊髓炎或脑损伤的早期神经功能康复治疗。建立了以神经专科为主的卒中单元、卒中神经功能康复中心,具备完善的脑功能训练的各项条件,使脑血管病患者能够得到系统化、个体化的综合治疗。擅长诊断和治疗神经系统免疫疾病(多发性硬化、格林-巴利综合征、重症肌无力等)、病毒性脑炎、线粒体脑肌、多系统萎缩、帕金森病、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以及神经心理障碍疾患。此外,还擅长诊断神经科的少见病及疑难病,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

多年来发表论文70余篇;参编著作7部;《炎性脱髓鞘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获得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另有3项临床研究获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承担并完成了全军“九五”及“十五”课题;自2001年始承办了“全国神经疾病临床进展培训班”,先后举办4届,影响广泛。

学术任职: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副 主 编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常务编委
《中国卒中杂志》                     编委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常务编委
《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汇集》             编委会委员
《中华神经科杂志》                    特约审稿专家
《中华内科杂志》             通讯编委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学会神经免疫学分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学会青年委员会 委员
 北京康复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                  委员
 中华医学会神经内科北京分会                  青年委员
 北京市脑血病疾病防治指导专家组                委员
  北京市神经科临床病理讨论汇集编委会             委员
  海淀区,西城区,总后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库           成员
  海淀区劳动能力鉴定专家库                  成员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专题节目                  特约专家
  全军神经内科专业组常委                   委员
  海军神经内外专科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委员

编辑: 齐罗杨    来源:丁香园

声明:

1.丁香会议频道仅负责发布会议信息,如需参会、获取邀请函或会议日程,请与主办单位联系

2.部分会议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您发现信息有误,请联系meeting@dxy.cn纠错

3.如您发现信息不全,可点击Google搜索更多

4.更多服务信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