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S2016:中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的研究进展

2016-09-07 19:58 来源:丁香园

来自中日友好医院的翟振国教授在 ERS 2016 会议上介绍了中国肺栓塞与肺血管病的研究进展,着重于肺栓塞 (PE) 和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CTEPH)两大疾病上。

在过去的 15 年间,PE 的确诊人数有快速的提高,医生和公众对该疾病的认识增加,诊断和防治规范化工作取得进展,相关的研究也在不断推进。一项多中心的注册研究表明,1997-2008 年间 PE 的发病率不断增加。在住院患者中,急性卒中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发生率为 21.7%,COPD 急性加重(AECOPD)的 DVT 为 9%~11%,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和急诊重症监护病房 (EICU) 住院 7 天内发生 DVT27.02%,多发生在远端(60.71%)。

从既往的研究中发现中国 PE-DVT 的患病率并不低,低剂量 rt-PA 与标准剂量相比,既保持相似疗效,又能降低严重出血风险,而下肢静脉曲张、特发性肺栓塞则为深部静脉血栓再发的风险因素 (P<0.001)。此外,长期的肺栓塞预后如累积生存率在恶性肿瘤患者中显著降低,翟教授在回答现场提问时答道「新诊断的肺癌中肺栓塞和 DVT 的发生率较低约 9%~11%,但在肺癌的晚期,发生率约 30%~40%,而至于肺栓塞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关联仍在研究中。」因此需要对肿瘤患者予以更多关注,如长期应用低分子肝素治疗肿瘤伴发急性肺栓塞患者可延长生存时间。此外,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如利伐沙班也应用于 DVT 和 PE 的治疗。

翟教授介绍了正在进行的中国肺栓塞注册研究,从该研究中可以更全面的了解 PE,如风险因素、病因学、临床表现、影像学诊断方法的应用等,并能更好的研究疾病的管理和预后,以及各种治疗方法的观察,新型和传统口服抗凝药物的比较,肺栓塞治疗中药物、剂量、疗效和安全性的比较、下腔静脉滤器、介入治疗、外科手术等。

而对于 CTEPH, V/Q 是更好的一种初筛检查方式, Echo、CT 和 MRI 可用于 CTEPH 的功能性评估,而肺动脉血栓内膜剥脱膜手术对于近端血栓能够达到治愈的效果,而球囊血管成形术对于远端 CTEPH 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此外有一些新型药物如利奥西呱(Riociguat,一种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也被应用于肺动脉高压(PAH)和 CTEPH 的治疗。一些研究则对 PAH 和 CTEPH 的新型生物标志物作了探索,如氧化应激和 NO 信号相关的生物标志物二甲基精氨酸 (ADMA) 等。

翟教授总结道「中国目前的肺栓塞与肺血管疾病治疗挑战与机遇并存,与高加索人种比,目前的研究看来并无显著差异,在治疗过程中要提高诊断意识,加强风险评估,建立规范化治疗,可引入新药和新的治疗方法,总之,需要做的仍很多。」

编辑: 菜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