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院士:构建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

2016-09-24 07:08 来源:丁香园 作者:yuanwang322

2016 年 9 月 22-25 日,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CTS)年会暨第十七次全国呼吸病学学术会议在文化历史名城陕西西安召开。本次大会主题是「构建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9 月 23 日,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医院院长王辰教授就此次大会主题的内涵和施行要点进行了介绍。

王辰教授指出呼吸学科传统的、经典的、固有的、核心的内涵是指:研究呼吸系统的健康和疾病的问题;维护呼吸系统健康,预防、诊断、治疗疾病。呼吸内科发展为现在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后,呼吸学科的内涵也是单一的、平面的、狭义的、局限的。「经典的」呼吸学科需要改变往日独立作风,与心血管病学、放射肿瘤学、风湿病学、药学、流行病学等学科相互交融,建立合纵连横、交汇共融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这样才能更好地深化呼吸学科发展,更好地防治呼吸疾病。

屏幕快照 2016-09-23 下午11.21.17.png
图 1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日医院院长王辰教授做大会主题报告

回顾往昔与现今,呼吸学科未能成其广大

在当今转化医学大形势下,呼吸学科在与其他学科协同的意识上、主动性上、系统性上、深入性上都是不够的,这局限了呼吸学科的发展。以往及目前,呼吸学科未能有意识地展现出其所处的「基地」、「领地」意识,「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现代观念与思维尚未在中国呼吸界被广泛地接纳与践行。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作为一个与其他几乎所有学科都有交叉的学科,在以往及目前仅仅局限在自己的圈子里,其他相关学科并没有分享到呼吸学科的「一勺羹」,未能完全展现呼吸学科的价值,未能「成其广大」。

构建「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成就呼吸学科之大

一个点只能成其一点,两个点能够成为一线,三个点能够构成一面,而多个点,才能实现合纵连横,立体交融。因此,呼吸学科需要广泛的协同及借助其他学科的力量,形成以呼吸学科为主导的、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稳定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拓展、深化呼吸疾病研究和临床诊治能力,成就呼吸学科之广大。

屏幕快照 2016-09-23 下午11.22.05.png
图 2 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的内涵

所谓立体,即加强与呼吸相关学科以及这些学科的相关学科联系;所谓交融,即通过诊断、治疗、预防、研究、教学上的多学科、多角度共同聚焦于呼吸疾病防治的方式,构建呼吸学科与其他相关学科相互交流的立体交融网络,最终形成拥有多学科团队的(multi-discipline team),能够开展群组实践(group practice)和团队工作(teamwork)的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学科体系。

学科群建设:让合作学科「各得其所」,让呼吸学科「首得其彩」

学科群是指由若干相关学科围绕某一领域,以一定形式结合而成的学科群体。学科群是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现代高度分化和综合的结果。学科群内的相关学科间,或相互嫁接原理和方法,或相互借用技术与手段,或组织联合攻关,以期解决单一学科难以解决的理论或实践问题。学科群使学科之间呈现出多学科、跨学科交叉的网络,同时表现出作为一个协作整体的逻辑结构关系。学科群也是功能上相互关联、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多个学科的集群。

建立以呼吸学科为主导的学科群符合转化医学、循证医学、精准医学对多学科协作的要求。在此学科群中,要以呼吸学科为主导,以防治呼吸疾病为核心,与其他学科相互支撑,让与之相合作的学科「各得其所」,让呼吸学科「首得其彩」。

渐进实现呼吸学科与临床、医技科室的协同

呼吸疾病并不仅仅是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科内的事情,呼吸疾病与心血管内科、耳鼻喉科、神经内科、口腔科等各种科室之间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医生不能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必须与其他科室的医生之间加协作、交流才能完成疾病的诊治。与此同时,还要加强与相关医技科室的协同,推进放射科、检验科、病理科等协同科室在呼吸疾病诊治方面的能力,提高呼吸疾病预防、诊断、治疗的水平。形成针对呼吸疾病的「海陆空多兵种立体作战体系和模式」,利用当代医学各个学科的所有力量,来解决呼吸疾病面临的问题。

呼吸学科发展要开放,不要「以邻为壑」

王辰教授强调,在转化医学发展的大形势下,构建多学科立体交融的现代呼吸病学体系符合呼吸学科未来的发展特点和趋势。一个学科的发展不能只看所谓「传统」、「核心」、「固有」的内涵,一定要进行广泛的交流、交融和协同,形成立体思维,掌握立体方法,构建立体交融网络。另外,没有必要担心呼吸学科会在学科交融体系中「迷失自我」、会被「吃掉」,关键看自己是否足够强大,去发挥协作中的主导作用。学科之间一定要开放,不要「以邻为壑」。建立「以呼吸学科为主导,与其他学科合作」的多学科立体交融模式,对呼吸科意义重大。

编辑: yaojunh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