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 华夏神经病学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病学年会第三日(2016 年 11 月 6 日),精彩的汇报涵盖了神经病靴领域的最近进展及研究热点,跟随我们的现场报道来领略一下现场的活跃气氛和专家风采吧。
癫痫专场
来自美国国立神经病学与中风研究所的陆军教授讲解了不安腿综合征的神经环路,有睡眠多导图与视频介绍,还介绍了皮质脊髓束,红核脊髓束,多巴胺能神经元,基底节在不安腿综合征的作用。
Edwards 教授是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的癫痫中心主任,神经电生理室主任,且在 2016 年当选美国临床生理学会的主席,此次应邀出席我们 2016 华夏神经病学论坛癫痫分会场并给予讲座,题目是「The Evolution to Minimally Invasive Epilepsy Surgery」。Edwards 教授认为行癫痫外科手术的患者获益是远远大于风险的,且对南卡罗莱纳医科大学癫痫中心的工作进行介绍,包括 SEEG 和神经刺激等方法。
宣武医院功能神经外科的遇涛教授介绍了颅内电极在癫痫术前评估中的应用。
卢强教授是北京协和医院的神经科副教授,主要研究癫痫,临床脑电图。本次会议卢强教授就协和医院最近五年的自身免疫脑炎特点进行介绍,包括临床、脑电图、抗体分类以及各类型自身免疫性脑炎的标志性特征。
神经重症专场
会议开场由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病房(NCU)主任给大家带来题为「中国 NCU 调查」的报告,近 10 余年来,全国各地 NCU 组建与专业队伍发展迅速,2010 我国的第一次 NCU 调查显示:神经重症工作正在稳步而有序地发展,但仍存在专业规范化程度不一、专业仪器设备配置不一、专业医护配备不一等诸多问题。第 2 次 NCU 调查(2015.10.1 至 2016.1.1)采用横断面研究方法,对 31 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具有专职医师负责的 NCU 进行封闭式问卷调查,共收到 28 个省市自治区直辖市 92 家医院 101 个 NCU 提交的调查问卷。与第 1 次调查相比,中国的 NCU 数量仍在增加,仪器设施配置趋于完备,医护人员队伍继续壮大,但医护人员短缺、专业技能培训不够、部分仪器设备独立完成率不高等问题需要改进。
本次会议我们有幸邀请到了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潘速跃教授,他给我们带来了关于「颅内压增高管控目标」的报告,潘教授分享了颅内容积的增高导致颅内压增高。当 ICP 为 15-25 mmHg 时为轻度增高;25-40 mmHg 为中度增高;>40 mmHg 为重度增高。ICP 增高的关键措施是治疗引起 ICP 的病因,治疗颅高压是为了避免颅高压引起 CPP 下降,导致脑组织继发性损害。在脑血流自动调节功能正常的情况下,可采取以 CPP 为目标的治疗。但脑组织病变引起的颅高压,由于微血管分流通道开放,使 CPP 和 CBF 不能反应脑组织的实际灌注情况。在颅高压时,脑血流自动调节的上限降低,下限抬高,使其窗口变窄。PRx 和 CVRx 等动态反应脑血管自动调节功能的指标对临床判断最佳 CPP 更有价值,值得研究。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艳副教授做了题为「重症自身免疫性脑炎治疗研究动态」的演讲,讲述了自身免疫性脑炎治疗方案尚无随机对照临床研究证据,多中心的前瞻性临床观察证实免疫治疗有效。对于确诊病例,且发现肿瘤的患者,免疫治疗联合肿瘤切除是最佳的治疗方案;对未发现肿瘤的患者,及时给予免疫治疗可以显著改善患者预后。初始免疫治疗开始的时间越早,治疗效果越好。一线免疫治疗包括: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静脉点滴丙种球蛋白及血浆置换。二线治疗为免疫抑制剂。对重症患者既要积极免疫治疗和去除肿瘤,又要做好生命支持,争取缩短其 ICU 诊疗周期。复发的主要原因包括首次发作时未尽早治疗或者未予二线免疫治疗。研究建议初次治疗者维持口服糖皮质激素 3-6 个月,复发后激素治疗则需要维持 6 个月以上,使用免疫抑制剂至少 1 年,即予长程免疫治疗。
本次会议我们荣幸邀请到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科副主任王芙蓉教授,王教授为大家带来的题目是「脑出血微侵袭治疗后再出血管控目标」,王教授指出微创术治疗脑出血具有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有效清除血肿、减轻灶周水肿的优势,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4)推荐对特定患者可应用微创手术清除血肿。微创术联合 rt-PA 治疗脑出血再出血率低,安全性较好。但微创术伴随一些术后并发症,其中微创术相关出血最为常见(0~19.4%)。超急性期手术、术前血肿扩大、点征、大剂量 rt-PA、穿刺损伤及术前高血压可能与再出血相关。积极复查 CT,发生(血肿扩大、点征、穿刺损伤、再出血等)后稳定至少 6 h 后行手术及液化治疗,可能减少再出血发生。再出血后继续液化仍可有效减少血肿量,但需警惕二次再出血。
帕金森病专场
上午的帕金森病分论坛首先由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唐北沙教授开场为大家介绍《帕金森病遗传进展》,唐北沙教授是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副院长,神经内科、老年病科主任医师,主要从事神经变性病与遗传病(PD、AD、ALS、SCA 等)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此次为大家介绍了新发现的 PD 相关基因,包括 RAB39B、VPS13C、CHCHD2、TMEM230,为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来自宣武医院的吴涛教授主要从事利用功能影像技术进行帕金森病神经机制及生物标记物研究。在国际上首先将静息态 fMRI 技术引入帕金森病研究,利用神经网络连接组学研究帕金森病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吴涛教授结合静息态功能核磁在帕金森病中的应用,介绍了帕金森病临床前期,帕金森病运动症状、疾病晚期运动并发症及常见非运动症状的脑功能网络研究。
来自天坛医院的冯涛教授对《帕金森病生物标记物》做了主题汇报,冯涛主任是天坛医院神经内科神经变性病科主任,长期从事帕金森病的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在帕金森病周围组织突触核蛋白检测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应用分子影像学技术诊断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冯涛主任结合多巴胺能神经元突触代谢,介绍了多巴胺递质显像、多巴胺转运体显像、多巴胺 D2 受体显像在临床中的应用。
进展期帕金森患者夜间症状常常被临床医生忽略,冯涛主任在卫星会期间为大家介绍了力备在控制帕金森病患者夜间症状中的优势。
本次帕金森病分论坛圆满结束,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搭建了一个帕金森病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
认知障碍专场
美国凤凰城 Banner 研究所 Kewei Chen 教授开场汇报「构建用于 AD 临床药物测试及防御的神经影像指标」。近年来,国际学术界已逐渐达成共识,AD 的诊治研究应提前到临床前 AD 阶段(pre-clinical AD)。神经影像标记物的研究进展对 AD 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Chen 教授首先介绍了两项正在进行的 Aβ抗体 RCT 研究,分别针对 PSEN1 家系及 ApoE 基因携带者。该两项研究中,神经影像生物标记物均为重要的效果观察指标。然后,Chen 教授从葡萄糖代谢、Amyloid-PET、全脑萎缩、静息态功能 MRI 及 Tau-PET 等多方面综合阐述了 AD 药物 RCT 的作用。同时,应用多模影像数据,即将多个影像标记物相结合,将使分析功效显著升高。最后,Chen 教授总结了神经影像指标具有高特异性、敏感性、客观性,具有丰富的信息量,并提出应做为 AD 相关 RCT 研究中的重要评测指标。
宣武医院魏翠柏教授带来 「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指南(第二版)解读」。历时 1 年多的时间,《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第二版已经于今年 9 月由人民卫生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本次指南修订,纳入了近年来国际上认知障碍疾病领域诊治研究的最近进展,对认知障碍疾病的临床诊治和研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2015 版《指南》更新了认知障碍疾病的诊断方法,将脑脊液检查及结构影像做为痴呆患者的常规检查;明确了有家族史的痴呆患者应进行基因检测,筛查 FTD、AD 常见突变位点,以帮助诊断,ApoEε4 基因型检测可用于 MCI 患者危险分层,预测其向 AD 转化的风险;更新了认知障碍疾病的诊断标准,包括 MCI、AD、DLB、FTD、PDD 均给出了相应的诊断标准;介绍了「主观认知障碍」、「AD 痴呆前阶段」这两个概念。同时,2015 版《指南》还提出了诊疗中心建设的标准:推荐二级以上医院应成立记忆门诊或认知障碍疾病诊疗中心;聘请专业的认知障碍专科医师、专职神经心理评估师;设立独立的诊疗室和神经心理测评室;开展认知障碍疾病相关的血液、脑脊液和影像学等检查;按照初筛、初诊、复诊和定期随诊的规范化流程对认知障碍患者进行系统诊治。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贾建军教授进行了「额颞叶变性专家共识解读」 。目前,我国额颞叶变性的诊治水平参差不齐,存在早诊率低、错诊率高、治疗轻循证重经验等问题。该疾病的标准化诊断及治疗迄今仍是临床难题,急需统一规范的指导。为进一步规范额颞叶变性诊断和治疗,额颞叶变性专家共识撰写组编写的《额颞叶变性专家共识》于 2014 年 5 月正式发布。该《共识》充分回顾近年来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成果,参照多国现行指南标准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额颞叶变性的流行病学、影像学、病理、分类、诊断及治疗进行梳理和规范化,具有重大的临床意义。根据该《共识》内容,贾教授系统介绍了额颞叶痴呆的分型及各亚型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并且系统地介绍了痴呆患者的诊断流程及常用评估量表,具有很强的临床实践指导意义。最后,贾教授还介绍了额颞叶变性治疗的常用药物及其各自的优劣,指导大家在临床中注意选择。
宣武医院武力勇教授带来了一个额颞叶痴呆合并帕金森(FTD-P)的病例。女性,48 岁,主因「头晕,进行性行动迟缓 2 年伴认知功能 8 月」就诊。该病人进行了详细的检查,鉴别诊断排除中毒、代谢、副肿瘤、脱髓鞘、自免脑等病因,进行了结构 MRI、SPECT 等检查,最终明确诊断为额颞叶痴呆合并帕金森(FTD-P),并携带 MAPT 基因突变。
会后,工作人员向认知障碍会场所有参会人员发放了 2015 版《中国痴呆与认知障碍诊治指南》。最后,认知障碍论坛工作人员还邀请各位神经内科认知障碍方向的医生,参加本月底的 2016 宣武医院痴呆与认知障碍学习班(国家继续教育学习班)。
心身疾病专场
下午的心身疾病分论坛首先由清华大学医学院郭晓欢研究员为大家介绍了《肠道微生物及其免疫》,郭晓欢研究员入选 2016 年中组部「青年***」。长期从事肠道黏膜免疫和天然淋巴样细胞领域的研究,发现了多个参与调控天然样淋巴细胞发育和功能的关键蛋白,在肠道感染、炎症性肠病和肠道菌群等方向取得了杰出成就。此次为大家介绍了定居在我们肠道的微生物的组成、分类及其与免疫的关系,并结合自己目前所研究进展向与会者展示了其研究新进展,为肠道微生物影响大脑功能及其机制研究提供了清晰的思路。
来自宣武医院的王红星教授主要从事临床神经精神疾病研究。结合自己经验和国际新进展向大家展示了肠道微生物可能影响大脑的 5 条途径及其机制,并结合动物研究进展,对比分析个体从怀孕、出生、成长过程中,肠道微生物的定居、变化、动态演变及其与免疫的关系。同时,介绍了目前自闭症、精神分裂症、抑郁症、老年性痴呆等肠道微生物的变化特征。最后,与大家分享了通过肠道微生物开发治疗大脑疾病的前景。
来自天坛医院的王春雪教授对《脑血管病生存质量的康复—情绪认知与睡眠》做了主题汇报,王春雪教授是天坛医院北京天坛医院神经精神医学与临床心理科主任。专业方向侧重于脑血管病防治及危险因素的全面管理,脑血管病伴发的精神、情感、行为、认知及睡眠障碍的诊断与治疗。本次详细讲解了脑血管病患者的抑郁表现及其对脑血管的影响,并结合国内外新进展提出了自己新颖的观点,推荐大家适度运动,保持好心情,促进康复。
最后由来自北京大学第六医院的岳伟华教授,报告了《抑郁症的诊断与治疗》。岳伟华教授长期从事常见精神疾病的临床科研工作。在《Nature Genetics》、《Molecular Psychiatry》等国际学术刊物发表研究论文 70 余篇。岳教授本次不仅详细系统地讲解了抑郁症的临床识别、评估、诊断、发病机制、临床治疗,而且还向与会者分享了抑郁症当前的研究前沿进展,包括病因机制、诊断和治疗。
针对综合医院常见的焦虑抑郁共病情况,宋海庆主任在卫星会上为大家介绍了 5-HT 和 NE 再摄取抗抑郁药物-欣百达在控制焦虑抑郁障碍尤其是有疼痛症状患者中的治疗优势。
本次心身疾病分论坛圆满结束,内容引发了与会者的兴趣,得到了参与者的高度好评,为该领域的诊断、治疗及其机制探讨搭建了多学科、跨专业的专业交流平台。
睡眠障碍专场
下午最后一场的睡眠障碍分论坛,邀请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睡眠中心主任韩芳教授、宣武医院神经内科睡眠中心詹淑琴教授及李宁主任进行专题发言。
首先由韩芳教授开场,韩芳教授任亚洲睡眠学会副主席,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中华呼吸学会睡眠学组副组长,在睡眠呼吸疾病及发作性睡病等的研究方面有很深造诣。此次韩芳教授为大家介绍《睡眠障碍概述》,分述了睡眠医学发展历程及主要疾病分类,睡眠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自 2007 年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至 2016 年,国内已有大小不一的睡眠中心 1300 余家。其中,韩教授着重对中国发作性睡病的临床特点做了详细阐述,该阐述基于对我国自 1998 年至 2015 年的 3500 余名患者的调查研究,提出了中国人群发作性睡病相比欧美、日本等国的不同特点,同时对该病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了详细介绍,结合丰富的视频资料,提高了大家对该病的认识。
之后由詹淑琴教授介绍《睡眠相关运动障碍》,詹淑琴教授是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副秘书长,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哈佛大学医学院 BIDMC 医学中心睡眠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此次详细介绍了 ICSD-3 中关于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的不同特点及表现,结合视频资料,使与会者对不宁腿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睡眠腿痉挛、睡眠相关磨牙、睡眠相关节律运动障碍、良性婴儿睡眠肌阵挛、入睡脊髓固有性肌阵挛、其他疾病、药物或物质滥用所致睡眠相关运动障碍、独立的症状和正常变异如睡眠惊跳等有了直观深刻的认识。
最后由李宁主任对《2016 年失眠障碍指南》进行充分解读,李宁主任是中国睡眠研究会青年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长期从事睡眠障碍相关工作,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是睡眠中心团队的骨干,此次对指南的解读包括失眠障碍的定义、病理机制和假说、失眠的评估、慢性失眠的诊断标准、诊断流程、鉴别诊断及失眠的治疗。
作为此次大会的最后一个板块,睡眠障碍分论坛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好评,搭建了睡眠障碍领域具有影响力的交流平台。伴随着睡眠障碍分论坛的结束,2016 华夏神经病学论坛暨第二届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神经病学年会圆满落幕,祝与会者们都能从此次大会有所收获!期待明年的再次相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