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病诊治需要多学科合作」第五届京港感染论坛开幕

2016-11-18 21:47 来源:丁香园 作者:sunxujing

2016 年 11 月 18 日,第五届京港感染论坛在京召开,主题为「感染病诊治需要多学科合作」。中日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二部主任曹彬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王辉教授,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兼肝病中心主任王贵强教授担任本次论坛的共同大会主席。

原北京卫生局局长、现北京医师协会会长郭积勇会长,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刘晓琳主任,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陈佰义教授, 原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张正教授,中国香港玛丽医院孔繁毅教授、香港玛嘉烈医院的曾德贤医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教授等嘉宾应邀出席了开幕式。

大会合影2_副本2.jpg
图 1 第五届京港感染论坛开幕式合影

京港感染论坛由北京医师协会感染专科医师分会、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日友好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共同主办,香港感染和传染病协会、The Clinical Respiratory Journal 协办,北京协科技术培训中心承办。

5 年来会议规模不断扩大,吸引了越来越多感染、临床微生物及相关领域的同行参与,截止 11 月 17 日下午两点,参会注册总人数 1600 人,已签到人数 1164 人,北京当地参会代表 29%,外地参会代表 71%。

曹彬教授:京港感染论坛——It is our destiny!

曹彬.JPG
图 2 曹彬教授作精彩发言

曹彬教授介绍说,「京港感染论坛」 最初的设想是搭建一个感染科医师自由进行学术交流的平台,自 2012 年创办以来,历年的主题围绕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治临床经验和研究进展展开,层层剖析,深入浅出。随着论坛的发展,越来越多临床微生物专家、临床药师、相关临床科室的加入,为论坛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论坛的学术影响力和平台号召力逐年提升,成为国内感染领域重要学术会议之一。今年参会人员包括临床微生物科、检验科、呼吸科、感染科、ICU、急诊、影像、老年科等十余个学科,其中临床微生物检验人员与临床药师占总人数的 50%,感染科医生占 20% 左右。

曹教授指出,京港感染论坛「功夫在会外」,这不仅仅是一个每年为期 4 天的会议,而是一个学术品牌。京港感染论坛愿意成为感染病原诊断和治疗多学科交流的平台,希望各位志同道合的专家、学者、基层医生,以病原微生物诊断为核心,共同探讨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学诊断与合理治疗。

曹教授期待,每一位参会者都能真正参与到论坛中来,或成为讲者,讲自己的故事、自己的研究,介绍新的诊断技术、新药物;或积极互动,充分地进行讨论。曹教授希望论坛的凝聚力延伸至会后,愿意和大家一起利用这个平台,积极开展交流,取得更多收获。曹教授特别强调推动感染病规范、合理诊治是所有京港感染论坛人的共同使命——「 It is our destiny!Do you! Do me!」。

王贵强教授:感染病学科建设和发展机会与挑战并存

王贵明.JPG
图 3 王贵强教授作精彩报告

王贵强教授在大会报告中指出,感染病学科的发展面临学科重心转移,从传染病学到感染病学的转变以及从病毒性肝炎到细菌感染的转变,需要进一步提升抗菌药物应用能力,并承担不明原因发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责任。

王贵强教授分析感染病学科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病源不足,病种单一,形成所谓「肝炎科」、「肝病科」。第二,细菌感染和抗菌药物应用能力不足,学科带头人缺乏,人才队伍建设受限。第三,难治性感染性疾病增加,细菌耐药增加,多药耐药结核感染、机会性感染和医院感染高发。第四,病原学诊断滞后。第五,临床医师临床微生物能力训练不足,临床微生物科和临床一线脱节。第六,教学完整性不够等。

感染病学科建设和发展机会与挑战并存,一方面需要适应形势,制订学科发展规则,加强人才培养;另一方面需要明确学科定位、发挥优势、弥补不足。具体的措施包括以下几点:公共卫生方面做好突发传染病诊疗工作,巩固和发展病毒性肝炎和肝病的临床管理,重视和提升细菌感染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掌握临床微生物结果的判读,实现不明原因发热鉴别诊断的学科引领,加强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的管理,参与及为医院感染管理控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

陈佰义教授:经验性抗感染治疗的临床微生物思维

陈佰义.JPG
图 4 陈佰义教授作精彩报告

陈佰义教授在大会发言中指出,病原学检查结果未明时的经验性治疗需要抗生素应用得正确(或恰当)、充分、及时并注意病灶的控制。

陈佰义教授提到,正确诊断是正确治疗的前提,临床医生需不断提高感染性疾病诊断能力。根据不同发病部位感染病原体的流行病学特点,从病原学认识感染性疾病,以及进行个体化评估,从而正确评估病原体,选择能够覆盖病原体的抗感染药物。在流行病学的基础上,结合高龄、基础疾病、近期住院(ICU)、晚发医院感染以及抗生素暴露等个体化因素正确评估耐药性。陈佰义教授强调充分初始治疗改善预后,不充分治疗与耐药紧密相关。在充分治疗的同时需要注意避免出现重症感染的「广覆盖」演变成 「乱覆盖」的问题,「到位而不越位」。

曾德贤.JPG
图 5 曾德贤教授作精彩报告

曾德贤医师详细介绍了登革热和寨卡病毒两种疾病的流行病学特点、诊断、预防、治疗情况。曾德贤教授指出,在预防方面,登革热·黄热病疫苗对于 9 岁以上的人有用,研究中的减活登革热疫苗 TV003 可引发对登革热的完全保护作用;现在尚无针对寨卡病毒的疫苗,希望可以通用绝育蚊子来使传播得到控制。

孔繁毅.JPG
图 6 孔繁毅教授作精彩报告

孔繁毅教授在《严重感染中恢复期血浆和免疫球蛋白: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报告中,介绍了康复者血清治疗重症流感的研究,提出在流感大爆发流行时特别是重症,除了用抗病毒药之外还可以考虑康复者血清的资料。

大会现场_副本.jpg
图 7 大会现场气氛热烈

京港感染论坛的举办是临床工作的需求,也是医生对充分学术交流的需求。针对临床医生的需求,京港感染论坛也不断继承和创新。

今年的京港感染论坛除保留「百家讲坛」、「慧眼识菌」、「临床沟通」、「过五关走麦城」、「科研沙龙」、「临床大查房」等经典栏目外,还新增了「影像大观园」、「鉴证实录」、「药师在线」等。

学术的热情,冲淡了北京冬天沉重雾霾带来的忧郁,相信京港感染论坛对感染病学事业的推动不断惠及更多的感染、临床微生物及相关领域医生,助力国民健康事业的发展。

编辑: sunxujin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