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始为终——CDE变更研讨班体会

2013-04-26 11:20 来源:丁香园 作者:dts1014

从北京CDE变更技术要求研讨班学习回来,我一直在想我到底从这次培训班里学到了什么,是水改粉一定不能做,还是变更都要以目前技术认知为基础,或者是所有变更都不是孤立、单一技术问题。可没想脑海里翻来覆去就这四个字:以始为终。

(一)老师们讲到“以始为终”,是从杂质谱引入的,说越接近终产品,杂质越难溯源和去除。因此当你发现一个未知杂质,在分析其杂质谱时,要从起始物料以及生产工艺的源头开始分析,寻找可能引入杂质的起始物料、反应试剂、工艺步骤;同时关注这些起始物料和中间体可能的降解途径,观察这些降解产物是否引入到终产品的杂质谱中;还要推断制备工艺是否会产生与目标产物结构相关的副产物,进而从这些源头来确定未知杂质的来源,通过严格要求起始物料的质量、优化工艺流程、控制反应参数来达到去除或者降低未知杂质的量这一目的。老师们说,从源头控制未知杂质往往是最直接、最有效率的控制手段,比起从目标产物入手,通过不断的精制,或者严格控制终产品的质量标准来控制杂质的量,要省时省力的多,这就是以始为终,而不是以终为终。

(二)后来一直在讲变更,规格的变更、质量标准的变更、工艺的变更等等等等,每篇变更的开头,老师们总是强调,变更申请最为重要的就是我们熟知的“变更的依据”:变更一定要有理有据。“有理”不外乎CMC部分更加可控更加优化,和临床使用更加安全、有效、方便,大家多多少少能找出除商业目的之外的理由。可是这个据,往往和“理”牛头不对马嘴,比如有些申请的“有理”是稳定性更加优秀,结果试验出来,与变更前产品一比,稳定性没有得到改善或者提高,只是和变更前稳定性相当;比如有的变更要求修改有关物质的检测方法,目的是提高方法的灵敏度,提高检出效能,结果色谱图出来,检出效能是提高了,保留时间短了,可是灵敏度没有得到改善,检测出的有关物质的量和变更之前没有区别,与其提出的变更理由不吻合。还有好多例子,后来我想,这最重要的“变更依据”不就还是那四个字“以始为终”么:一定要记得你是为什么变更,试验结果和分析一定要回到你的这个理由上来,要能充分支持你的变更理由,别做到最后,得出的结论和你的理由大相径庭,各说各话。

(三)再到后来,答疑部分,有位同行提了一个问题:在做包材相容性试验时,他们制备的粉针太结实,晃不碎也磕不下来(且不谈“太结实”是否预示冻干工艺有缺陷),药物粉末无法与丁基胶塞相接触,这样是不是就不用做相容性试验了。我在偷笑的同时,还是想到的那四个字“以始为终”:包材相容性试验是主要目的是考察包材与药物的相容性,而且熟悉工艺和质量的人,都知道其实粉针的相容性和瓶子关系较低,反而与胶塞关系密切,这试验一定是要做的;那么既然试验的起始目的是相容性,而不是考察微生物,温湿度或者别的影响因素,你为嘛不能把瓶子敲碎,拿出粉末来与胶塞接触,或者直接用粉末包裹了胶塞,放置在合适的条件下来做相容性呢。别忘记你试验的最初目的,是考察相容性,而不是影响因素或者稳定性什么的。

(四)后来的后来,我忽然想起在实验室的那些个日子,做试验时做到后来时,往往忘记了试验的最初目的,为了液相中的一个鬼峰,为了找出柱压变化的原因等试验中出现的问题,早把试验的目的抛在脑后,转而开始研究其这些问题来,弄的试验人不人鬼不鬼的,你说解决问题了吧,是解决了,可是试验的目的达到了吗,没达到。倒是没有浪费时间,但是工作效率却低下的可怜。那时候,脑海里早就没有“以始为终”这四个字了,那些试验条件的变化是不是需要重点考虑,这些变化对试验目的和试验结果到底有多大影响,早就抛之脑后。

(五)想起上面的后来后,又想起那时做的一个LC-MS,每天结果都很好,准确性重复性都不错。但有一天,实验结果离了均值十万八千里,头大啊,找原因啊。找啊找啊,以为柱效低了换柱子,以为试剂污染了换试剂,以为没平衡好重新平衡一整夜,差点就要拆了仪器,说丫的仪器抽筋了,但是问题还是没有找到。结果怎么着,实验室大妈在来收瓶子时,说你怎么用的这个离心管啊,我说你们没洗来新离心管嘛,大妈说哦。这时候我娇躯一颤,没准就这离心管的事。换了离心管后,结果还真是,虽然不知道为什么,但确实是离心管的不同大大影响了试验结果。这不是还没做到“以始为终”么,试验条件是改变了,可是你没从头上想起,半中腰开始分析起来,从终点往回推,费劲还没结果。

一直以为,理念的学习比实际操作的学习来的精深,理念是可以举一反三的,操作却很少能达到这个效果。欧美最新的QbD理念说起来先进又玄乎,其实想想,我的理解也还是贯穿了“以始为终”四个字:在我们设计处方、设计工艺、设计试验方案、分析试验结果、拟定标准时,一定要做到能够溯源,合理的设计试验空间,多做比较,多做空白,多做留样,从源头出发来找到与终产品属性和质量相关的影响因素、工艺参数,从而更加有效、快速的达到预期的试验目的。

PS:后来的后来的后来,想想,人生也不是一样要做到“以始为终”:当初干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喜欢这个人是喜欢她什么,选择这个行当有什么理想,进入这家公司有什么目的,未来一段时间自己有什么打算等等等等,每过一段时间,把这些事拿出来想想,看看当初的那个自己,不要被身边繁杂的事情模糊了眼睛,记住那句“人生若只如初见”,才能更加坚定、不迷惘的继续生活吧。
 

编辑: xuxinl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