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班简介
近年来,脑科学研究热潮正在迅速席卷全球,围绕着神经科学和类脑人工智能的大国间竞争博弈日趋激烈。随着社会发展、经济转型的国家重大需求日益依赖于对脑智前沿科学研究的突破性创新,我国一直积极部署脑科学相关的重大科技项目,并已将“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上升为国家战略意图。科技部部长万钢表示,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将要部署一批与国家战略长远发展和人民生活紧密相关的重大科技项目和重大工程,目前,包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在内的几项重大项目实施方案编制都已经开始,预计两年内这些重大项目都要启动实施。
高端磁共振成像技术作为研究脑科学的主要工具,进展日新月异,已经广泛用于研究认知神经科学和临床神经精神类疾病(如功能磁共振,弥散磁共振等)。利用模式动物围绕神经和精神类疾病所开展的基础研究是当今人类健康研究的主要途径,
对复杂脑疾病的病理和干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啮齿类动物模型目前得以广泛使用,随着疾病机制研究更加深入,一些进化地位高的模式动物也越来越受到重视。非人灵长类作为一种理想的模式动物,与人类基因组同源性高达98%,是脑科学和脑疾病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实验模型,同时也是我国进行脑科学研究的优势资源之一。运用基因编辑技术制备非人灵长类脑疾病动物模型,结合新型神经影像技术开展的脑智研究更是目前国际前沿热点。与临床影像诊断和干预治疗相结合,动物磁共振成像研究的成果,无疑将对孤独症,抑郁症,老年退行性疾病等的预防、早期诊断、早期干预、缓解和治疗有着重大的意义,这也符合我国“脑计划”布局的战略需求。
本次培训班的主要目的是让初涉动物神经影像领域的学员们,通过系统的学习动物磁共振技术、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影像分析、结果解释等多方面的知识。对已有相关经验的学员们,本培训班也提供与领域内专家加强交流,深入理解的机会,例如,如何结合光遗传技术开展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磁共振成像,动物神经影像研究的国际前沿和最新动态等,相信这些内容将为大家做出更高水平的研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本次培训将结合实例,重点介绍麻醉动物fMRI和DTI,清醒动物fMRI,脑影像网络等系统神经科学研究和临床实验设计中所需要的基本要素以及数据处理相关的流程和统计方法。
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举办第二届全国动物磁共振培训班,内容涵盖啮齿类和非人灵长类,凸显六大特色内容:
邀请超高场动物影像研究领域国际知名专家,针对性地介绍基于动物模型的神经影像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实验设计、数据采集和数据分析等基本知识。
邀请光遗传磁共振脑功能成像领域国际知名专家,介绍超高场磁共振影像与光遗传技术结合的前沿研究,并分享实验过程中的技巧及经验。
邀请病毒学领域专家讲授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调控技术,瞄准国际前沿,讲解如何开展转基因动物模型与磁共振成像技术相结合的跨尺度、跨领域的合作研究。
动物实验现场演示。培训班安排活体动物实验,进行现场示范,讲解动物磁共振成像实验全过程,学员参与亲身体验。
数据分析现场演示。培训班分享提供样板数据和源代码,学员通过IE、火狐等网页浏览器即可登录云平台,现场学习使用脑影像分析软件,手把手操作。
学员专家集体互动讨论和小组答疑。针对动物磁共振领域中的热点和争议性话题,阐述各自不同观点和经验,与大家分享科研心得和论文发表经验,解答现场提问。
2017年7月由中国科学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全国动物磁共振影像培训班”将重点开展啮齿类、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相关的磁共振实验技术和数据分析专题培训。同时邀请国内外知名的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就利用磁共振成像技术开展的动物模型脑科学基础研究、前沿技术进展和临床应用进行现场交流,并面向所有与脑疾病相关的临床医生以及神经科学领域的相关实验研究人员,大家一定会获益匪浅。我们在上海热忱期待您的光临!
授课专家
杨一鸿 (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NIH)
现为国家药物成瘾研究所(NIDA)磁共振成像与频谱部主任,高级研究员。1995年获得美国伊里诺伊大学 (UIUC) 博士学位,师从磁共振成像技术发明者、诺贝尔奖得主Lauterbur
教授。1995年至1998年任NIH博士后,从事脑功能磁共振成像与灌注成像的技术研究。1998年至2002年任美国康奈尔大学助理教授,从事脑功能成像与弥散张量成像的技术开发及其在精神病学方面的应用。2002年至今,分别任NIH研究员、终身高级研究员,并且任国家药物成瘾研究所磁共振成像与频谱部主任。目前主要从事静息脑功能成像、灌注成像、弥散张量成像、图像分析、动物模型、磁共振频谱等技术研究与在药物成瘾方面的应用。已在国际主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40多篇,合著MRI与医学成像专著7部。多年参与美国NIH、英国MRC等基金的评审。
徐富强 (中国科学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
现为波谱与原子分子物理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科院生物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1998年获美国肯塔基大学分子生理学博士学位,1998-2001年在耶鲁大学医学院神经生物学系和分子生物物理与生物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2-2007年在任职于耶鲁大学磁共振研究中心,2007年起任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研究员、神经生物学/神经科学/神经影像学研究组组长、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神经学会常务理事,神经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北美华人神经协会秘书长,神经科学十三五战略规划组、学科建设组成员。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中心高级研究员。实验室主要关注神经生物学/神经影像学、分子遗传学、病毒学的最新进展,创建用于揭示神经环路结构和研究相应功能的工具病毒库。近5年带领课题组独立或合作在国际权威刊物包括Science, Nature Neuroscience, Neuron, Nature Communication (3), PNAS (2)等上发表论文约40篇。
薛蓉(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现为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磁共振脑成像中心射频实验室负责人。1989年获清华大学电机工程学士学位,1993年获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2001年获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博士学位。2001-2004年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放射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2007年担任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放射系生物医学影像中心研发工程师。长期从事磁共振成像领域的研究工作,主要专注于高场磁共振技术,并行发射接收成像,多通道射频线圈技术等脑功能成像技术及其在人体和小动物不同疾病模型方面的研究和应用。曾先后参与和主持了NIH、科技部、基金委、中科院等研究基金项目近20项,在MRM,NeuroImage, J Neurosci, Stroke等国际专业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得2项中国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国际医学磁共振专业期刊(如MRM、IEEE-TMTT)和国内专业期刊的审稿人,多项省部级科研与人才项目专家评审委员。
刘宁(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现为脑与认知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生物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双学士学位;200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动物学博士学位。2007-2016年,在美国科学院院士Leslie Ungerleider的实验室学习工作,建立清醒猴脑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并将其与其他多种实验技术手段(如行为学、药理学、电生理等)和神经计算模型相结合,对社会认知功能(如面孔处理、情绪识别等)及其相关脑疾病(如自闭症、脸盲症等)的神经机制及可能的新型治疗方案进行了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意义的创新性研究成果。目前已在PNAS,Neuron,Cerebra Cortex,J Neurosci等杂志发表相关文章22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论文9篇,并被Journal of Psychiatric Research,Psychoneuroendocrinology,Frontiers in Psychology,Journal of Primatology等杂志邀为审稿人。
梁智锋(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影像中心)
现为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8年于复旦大学生命科学专业本科毕业,2013年于马萨诸塞大学医学院比较神经成像中心获神经科学博士。2013至2016年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16年8月起任神经科学研究所研究员、9.4T机组负责人。主要从事小动物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建立了清醒大鼠功能磁共振成像方法,并将其应用于基础和脑疾病模型研究中。近年来进一步将清醒大鼠功能磁共振与光遗传学、钙信号光纤记录等神经调控和记录方法结合,拓展了小动物功能磁共振的适用范围。以上工作总计发表相关文章11篇,其中第一作者7篇(J Neurosci 2篇,Neuroimage 5篇),总引用数超过400。
王征(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影像中心)
现为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98年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2003年获华中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硕士学位,2008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获医学生物物理博士学位;2009年至2011年在美国范德堡大学心理学系和影像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2011年9月起全职加入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3.0T机组负责人。2013年入选中科院引进杰出技术支撑人才,2014年入选中科院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曾先后主持或参与了中科院3T非人灵长类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科院9.4T超强场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系统、中科院先导科技专项、基金委国家重大科研仪器设备研制和面上项目等相关科研任务。主要从事发展磁共振成像技术,基于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和矩阵计算技术,开展临床神经精神类疾病机制方面的研究。相关研究成果主要发表在Neuron、Biological Psychiatry、Cerebral Cortex、J Neurosci、IEEE TMI等国际主流学术期刊上。
尹大志(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影像中心)
博士,现为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副研究员。2014年6月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物理系上海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获得理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2012年9月-2014年5月),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系进行博士生联合培养(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2014年8月至今,在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影像中心担任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多模态磁共振成像技术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应用研究,主要关注脑功能网络的动力学模拟计算。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J Neurosci、Hum Brain Mapping, Neuroradiology等期刊,并多次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如ISMRM和OHBM等做口头报告。
课程安排
2017年07月21日(晚上7:00开始)
报告:磁共振脑联接图谱研究:从猴到人(王征)
专题讨论:动物磁共振的优势与局限以及相关实验技术问题
2017年7月22日(上午8:30开始):
8:30– 9:30 啮齿类动物超高场磁共振研究的前沿进展(杨一鸿)
9:30– 10:30 分子遗传学磁共振成像(徐富强)
10:30 – 10:45 茶歇
10:45 – 11:45 清醒猕猴磁共振成像(刘宁)
11:45– 13:30 午餐
13:30– 14:30 7T及以上超高场磁共振成像中的射频技术(薛蓉)
14:30– 15:30 清醒大鼠光遗传磁共振成像(梁智锋)
15:30– 15:45 茶歇
15:30– 16:30 小动物磁共振成像的数据采集及分析(梁智锋)
16:30– 17:30 大动物磁共振成像的数据采集及分析(尹大志)
2017年7月23日 (上午8:30开始):学员分组活动
学员组A:现场观摩学习9.4T小动物磁共振成像实验
学员组B:现场观摩学习3.0T大动物磁共振成像实验
学员组C:现场上机学习小动物磁共振图像数据分析
学员组D:现场上机学习大动物磁共振图像数据分析
学员组E:同讲课专家小组讨论
A,B,C,D,E组学员轮换
备注
培训费:每人2000元(提供“会务费”正式发票),包括培训费、资料费、餐费。交通及住宿费用自理。
培训地点: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神经科学研究所
(地址:上海市徐汇区岳阳路320号新生命科学实验楼A座405会议室)
学员住宿推荐:上海好望角大酒店、青松城大酒店、海友酒店、如家快捷酒店等。
全体学员于2017年7月21日下午在神经所集中报到,21日晚上19:00开始上课,22,23日全天培训。
最终课程安排以报到当日发放的课程表为准。
报名方法:电话或电子邮件均可,最好以电话确认。
培训班限额招生,报名截至日期:2017年7月10日,为便于会务安排,报名敬请从速!
联系人:吴尘, 13661635101, 8769898@qq.com
李燕,13501997405, 471666997@qq.com
交费方法:会议前银行转账或现场交现金(现场不能刷卡)
如通过银行汇款,请将学费汇至下列账号(注明: 2017动物磁共振培训班):
账户名称:上海汉联会展服务有限公司
银行名称:农行上海中原支行
银行账号:03353900040013715
- 会议时间: 2017-07-21至 2017-07-23
- 会议地点: 上海
- 电话:13661635101
- 传真:暂无
- 联系人:吴尘
- Email: 8769898@qq.com,471666997@qq.com
- 联系地址:暂无
- 会议网址:暂无
声明:
1.丁香会议频道仅负责发布会议信息,如需参会、获取邀请函或会议日程,请与主办单位联系
2.部分会议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您发现信息有误,请联系meeting@dxy.cn纠错
3.如您发现信息不全,可点击Google搜索更多
4.更多服务信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