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现场采访林桐榆教授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2014-06-07
字体大小:

丁香园现场采访林桐榆教授。

林桐榆教授讲课:大肠癌靶向治疗的中国研究

丁香园:林教授,现在临床上结肠癌肝转移化疗应用能取得较好疗效,影像学上可见到特征性表现消失。若再次出现影像学表征,再次化疗时方案应延用上次还是加以变换?

林桐榆教授:这仍是一个治疗上的难题,影像学定位后,若能手术可考虑手术治疗。若无手术适应症,可考虑采取如无水酒精注射、氩氦刀等局部治疗。

丁香园:林教授,术后结肠癌应用靶向治疗的病人均是晚期病人吗?

林桐榆教授:由于现在靶向治疗在早期病患中的应用,其安全性和疗效还没有有效证明,所以现在暂时只用于晚期病人。

林桐榆教授简介:

 林桐榆,1987年中山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留校于肿瘤医院从事肿瘤内科临床工作。1997年获肿瘤学博士学位,1999年晋升副教授。2000-2002年在美国MD Anderson肿瘤中心工作学习。对肿瘤的内科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和生物治疗等方面有较丰富的经验。

现任中山大学肿瘤医院淋巴瘤首席科学家、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副主任。中山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国家肿瘤药物临床试验(GCP)中心常务副主任。

 林教授和其导师管忠震教授1994年在国内率先提出高危进展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概念和诊断标准;并在国际上创新性地提出并证明G-CSF支持下缩短化疗的间歇期,能提高高危非霍奇金淋巴瘤病例的治疗效果。这一成果在近期已被美国、德国和日本的不同研究机构证实。缩短化疗间歇提高疗效被认为是进展型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来的最大治疗进展之一。从2004年起G-CSF支持下缩短化疗的间歇期也同样被引入高危乳腺癌的辅助性化疗中。

林桐榆教授对乳腺癌和大肠癌也有较深的造诣,在肿瘤靶向治疗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和一定的创新性。共发表论文50多篇,其中多篇为SCI收录的国外著名专业杂志,包括《Cancer Research》、《Oncogene》、《Molecular Therapy》、《Gene Therapy》、《Journal of Gene Medicine》、《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ncology》等国际著名杂志。文章被SCI医学专业杂志引用141次,单篇引用达42次。

林教授的主要社会兼职有:广东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会常委,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委员,美国临床肿瘤协会、美国癌症研究协会、美国血液肿瘤协会会员,美国《Gene Therapy》(SCI刊物)和美国《Oncology》(SCI刊物)审稿人,《癌症》、《临床肿瘤学》、《中国肿瘤临床》、《中华胃肠外科杂志》等杂志编委。

编辑: 袁小燕    来源:丁香园

声明:

1.丁香会议频道仅负责发布会议信息,如需参会、获取邀请函或会议日程,请与主办单位联系

2.部分会议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您发现信息有误,请联系meeting@dxy.cn纠错

3.如您发现信息不全,可点击Google搜索更多

4.更多服务信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