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发下一站:“轮辐”模式

2013-05-31 16:44 来源:医药经济报

“中国进行创新药物研发,与国际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相当落后。”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研究员、临床药理学家桑国卫在药物信息协会(DIA)第五届中国年会上如是说。

随着国家对新药研发的投入越来越大,经过“十一五”、“十二五”重大专项的努力,我国已有8个1.1类新药获得了新药证书,并且有18个1.1类新药已经进入了Ⅲ期临床。

但是,从宏观上看,我国在新药研发方面与制药强国还有巨大的差距。与会专家告诉记者,我国本土企业在新药研发的临床试验环节还达不到国际认证标准,制约着国内药物制剂的发展,成为我国本土企业新药走向国际市场的最大阻碍。

昆泰公司大中华区总经理甄岭指出:“随着生活习惯和疾病谱的改变,中国对新药的需求变得更加迫切,促使企业不断加快研发速度,缩短研发周期,提升质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用药需求。”

迫切的需求带动了中国本土企业研发热情高涨,但固有的习惯和盲目的自信影响着新药研发的进程。在投入大、周期长的传统线性研发模式难以为继的情况下,寻找成本更低、速度更快的研发模式,已经成为中国本土企业必须研究的难题。

模式变革降低研发门槛

上世纪90年代是西方制药业的“黄金时代”,多数制药企业都直接开展端到端的研发,在此基础上出现了大规模的研发中心和研发团队。但是,随着新药研发效率的下降,这样的线性开发模式越来越难以为继。

甄岭指出:“在线性开发的模式下,一家公司需要聘请各方面的专家,才能把所有环节控制起来。而聘用这些专家非常昂贵,导致新药研发成本很高,同时面临另外一个难题:许多制药公司必须控制成本,而唯一的控制办法就是裁员。”

这一模式的没落从裁员情况上就可以看出来,在过去8~10年,整个行业裁掉了3万名左右的医药专家和各类员工,这意味着有3万名专业人士失去工作。

在这样的背景下,CRO和制药企业的合作模式也发生了不小的变化,CRO不仅仅从事研发过程中一些较为简单的工作,更直接参与研发方向选定、临床试验推进以及上市销售过程。

昆泰公司亚洲区副总裁、首席医务官兼药品开发总监Amar Kureishi把新的研发模式称为“轮辐”模式,这种车轮加辐条的模式比线性模式成本更低。

Amar Kureishi指出:“以前的线性模式已经被证明不是特别高效,如药品的研发成本不断上升、新药推出的速度非常慢等。‘轮辐’模式是一种新出现的模式,它将整个研发环节分成几段,由擅长不同专项的公司负责不同的环节,将原来各公司之间的竞争模式变成协作模式,提高了各环节的效率,使药物研发变得高效、快速。”

这种模式已有成功的案例,日本卫材公司新开发的一款抗肿瘤新药就采取了这种模式。通过与昆泰合作,卫材借用了昆泰在临床试验方面的专业优势和一些专家专长,使得卫材以更低的成本完成整个新药的研发。

甄岭指出:“在这一项目中,昆泰不仅仅帮它做临床项目,还投入很多资金,承担临床方面的部分费用。昆泰不仅是服务商,还投资研发,与卫材公司一起推进这一项目。到产品上市销售时,昆泰可以分享10%的营业额。”

当然,很多企业担心分段外包会带来风险,或难以降低成本。面对这样的疑惑,Amar Kureishi表示:“这种新模式把每一个步骤分解,由各个具有专业技能、具有真正专长的公司承担,使得每一个环节的效率都提高。如果每一个环节的效率提高了,整体的药品开发效率就能得到提升。”

临床试验接近国际标准

近年来,我国临床研发项目数量一直保持高度增长。2008年,我国仅有200多个项目,而到2012年,项目数量达到370个。其中,国际项目占比达到25%。

虽然临床研发项目数量已成为衡量我国研发能力的重要指标,但临床质量水平不高已经成为阻滞我国药品进军国际的一块“绊脚石”。

在我国,《药物临床试验管理规范》(GCP)从引入到实施,经历了近10年。随着申办者及临床研究机构对GCP的重视,GCP执行水平不断提高。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GCP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方案依从性差,不能严格按照方案的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受试者,不能及时复查用药后出现实验室异常值的受试者,不能真实及客观地监测受试者服药的依从性,筛选日期与入组日期概念混淆等等,一直阻碍着我国新药研发的国际化和标准化进程。

甄岭指出:“一些有前瞻思维的本土药厂一方面希望新药在中国上市,另一方面也希望产品具备推向国外市场的可能性。这要求在国内做临床试验阶段,药企的方案更加全面。着手中国上市时,公司在国内取得的临床结果如果质量不好,甚至结果不很好,就会影响到国外药检机构对这个药的评审和认定。”

目前,国内有些企业已经认识到这个问题,开始考虑在“轮辐”模式下寻找优秀且专业的合作伙伴,在国内开展第一轮临床。

甄岭建议:“对于企业来说,首先要设计好方案,不能简单地满足药监局的要求就够了。如果设计比较好,部分数据甚至在国外做报批时就能用得上。其次是在临床实施方面,数据搜集的质量等要足够好,这样才有可能拿到国外报批。再次是数据分析的质量,在选择统计分析手段和方案时,是满足于国内简单的需求,还是把眼光放在国外?这都是企业需要在前期就考虑好的。”

为此,越来越多的大企业开始把寻找高水平CRO作为开展临床试验必备的手段。显然,一旦企业进入国际化轨道,临床试验质量必须达到相应高度。以天士力为例,为了开展复方丹参滴丸在美国的Ⅲ期临床,公司就选择了ICON(爱科恩)和PAREXEL(精鼎医药)这样的国际CRO进行合作。

不仅仅是国际化,随着监管部门对临床试验的要求不断提高,在中国,要获得新药证书,不提高临床试验水平也不行。原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中药室主任叶祖光指出:“以前只要拿到临床批件就等于拿到了新药证书,没有企业会因为临床试验的问题而被拿下,但是随着新药评审标准的提高,我国新药在Ⅱ期临床过关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在Ⅱ期失败的情况也多了起来。”

编辑: sunw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