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植入器械专题论坛---CRT 专题会议报道

作者:1989sunshine   2017-12-02
字体大小:

随着心血管疾病发病率不断升高,心律失常、心衰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全球植入心脏植入性器械(CIED)的数量因此也不断增长,CIED 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治疗心脏传导功能异常、改善心衰,以及预防心脏性猝死等。

在 2017 杭州市心电生理与起搏高峰论坛上,围绕 CRT 相关的前沿热点话题,设置了「起搏论道—CRT 专场」和「器械植入前沿论坛」两个专场。来自省内外的多位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汇聚一堂,就植入器械相关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

「起搏论道」---CRT 专场

上半场伊始,首先,来自南京市鼓楼医院的徐伟教授就 CIED 植入的围术期感染的预防策略发表了精彩的演讲。徐教授指出,起搏系统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相关因素、手术相关因素和器械本身相关因素。心衰、肾功能不全、糖尿病和呼吸衰竭患者是植入装置感染的高危人群。围术期抗生素的应用、选择合适的起搏器系统、合理的起搏系统置换/升级的囊袋制作策略、术中使用抗生素封套/贴膜和术后囊袋血肿的积极处理等均能起到有效预防起搏系统感染。

随后,来自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的宿燕岗教授为大家详细解读了 CRT 的最新指南。宿教授指出,对比 2013 年专门针对 CRT 和起搏器治疗的心衰指南,2016 年 ESC 心衰指南是大而全的指南;最新的心衰指南总的来说适应症似更加严格:QRS 波时限自 120ms 提高到 130ms,<130ms 为 III 类适应症。

对于 HFrEF 患者,无论 NYHA 分级,若存在心室起搏适应症及高度 AVB,推荐使用 CRT 而非右室起搏,以降低心衰发生率,包括房颤患者(I 类推荐,证据级别 A);指南同时区分了应用 CRT 获益的具体内容,并不再强调 NYHA 分级。最后宿教授强调到,新版 ESC 心衰指南有其局限性,不可能完全照搬。

此外,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的项美香教授手把手向大家传授了腋静脉穿刺的技术要点;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单其俊教授详细地介绍了 Adaptive CRT 的优势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来自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的林加峰教授总结了房颤合并心衰患者的诊疗策略。

器械植入前沿论坛

下半场,来自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许轶洲主任详细地阐述了冠心病血运重建后心脏性猝死(SCD)的预防策略。许教授指出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直接 PCI 出院后,心脏性猝死是死亡的主要方式;而对于慢性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患者血运重建后,SCD 仍是死亡的主要方式。

随后,许教授根据专家共识,分别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稳定型冠心病血运重建后、缺血性心脏病 PCI 术后的 SCD 的预防策略进行了详细的讲解。最后许教授为大家详细介绍了如何选择 ICD 器械以及高除颤阈值(DFT)的处理策略。

来自浙江省人民医院的王力宏教授从 BLOCK-HF 研究出发,重点阐述了如何进行 CRT 患者的选择。王教授总结 BLOCK-HF 的研究后指出:对起搏依赖,而心功能轻、中度不良的病人,可以考虑直接植入 CRT。

来自浙江绿城心血管病医院的沈法荣教授与大家分享了左室多部位起搏的最新进展。

论坛最后,来自解放军第一一七医院的吴丹宁教授、来自嘉兴市第一医院的王志勇教授以及来自湖州市中心医院的卢孔杰教授进行了精彩病例的分享。

编辑: 刘敏-专家服务    来源:丁香园

声明:

1.丁香会议频道仅负责发布会议信息,如需参会、获取邀请函或会议日程,请与主办单位联系

2.部分会议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您发现信息有误,请联系meeting@dxy.cn纠错

3.如您发现信息不全,可点击Google搜索更多

4.更多服务信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