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医学发展新趋势 百姓微创诊治新选择

2018-06-15 21:45 来源:丁香园

6 月 15 日上午,为期 4 天,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主办,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共同承办的 2018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年会在江苏南京隆重开幕。大会主题为「提升介入医师能力与促进介入医学行业规范」。 中国医师协会会长张雁灵、秘书长李松林,江苏省卫生计生委主任谭颖,东南大学党委书记左惟等领导,以及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代表 6000 余人出席此次介入学术盛会。

聚焦能力提升与行业规范

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成立于 2014 年,标志着介入医学由技术向学科发展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我国一万多名介入医师依法行医、权益维护、学科建设等搭建了一个重要平台。近几年来在组织构架、规范培训、基层推广等多方面取得了阶段性成果。由于在各地各医院在硬件、技术、人才等方面存在的不均衡性,介入治疗技术的普及和规范迫在眉睫。

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介绍,此次介入大会将主题确定为「提升介入医师能力与促进介入医学行业规范」,旨在进一步提升全国各地医院介入技术应用的水平与能力,更好地规范介入治疗的临床发展。

为此,在为期 4 天的会议中,设立了 160 多场会议、600 多项专题发言、50 多项国际发言、30 多场 workshop、230 多个小时的继续教育,从 6 月 15 日下午开始,将有 22 个分会场同步开会。不仅有介入相关指南发布、手术展示,还有病例大赛等实战练兵,在交流与研讨中提升整体介入水平。同时为进一步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吸引了美国介入学会、欧洲介入学会、世界肿瘤介入学会、世界胃肠介入学会等国际著名介入学会强大的专家团队前来参会授课和交流。

多学科融合形成「大介入」格局

滕皋军教授表示,近年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和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化,介入医学发展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全国各地介入技术开展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发展。除了传统的介入科外,消化内镜、神经、急诊、超声等多学科、多类别、多领域介入技术发展迅猛,为广大患者带来了一系列先进的介入微创治疗新方法。

例如:消化内镜介入技术应用于临床,已经形成了涵盖超声内镜(EUS)介入、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ERCP)、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食管胃静脉曲张内镜治疗(EVL、EIS)及经血管介入治疗、小肠镜介入治疗、智能胶囊内镜以及经自然腔道内镜手术(NOTES)的全方位介入技术体系,消化内镜专家大胆创新、积极引导开展了「内镜下胃肠吻合术」、「内镜下胆囊取石术」等新技术,逐渐确立了消化内镜介入「由表及里」、「由内而外」、「由宏观到微观」、「由人工到人工智能」的发展模式,原先许多需要外科手术的病症,如今在内镜介入下得到了微创治疗。

大会执行主席、南京市第一医院顾建平教授介绍,外周血管介入领域具有涵盖范围广、技术和器械更新快的特点。除心脏和大血管以外,包括了主髂动脉闭塞介入治疗、下肢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或闭塞(ASO)介入治疗等各种血管性疾病介入诊疗的体系,并且还在不断扩大介入治疗的适用范围,使疾病治疗由巨创向微创转变、由有创向无创发展是医学科技发展的必然趋势,未来一定会有越来越多新的介入诊疗手段和方法加入到外周血管介入的大家庭中来。

此次大会的亮点之一就是多学科融合构建「大介入」格局,大会开设肿瘤介入、外周血管介入、大血管介入、消化介入、神经介入、综合介入、介入护理等专场,几乎涵盖了所有介入方面。出席大会的专家及代表,不仅来自介入与血管外科,还有消化内科、急诊科、神经科、超声科以及医学工程技术与生物技术领域的专家,多学科在交流与碰撞中共同探索大介入的创新与发展,在产、学、研、用等各环节形成紧密合作。

介入技术创新成果层出不穷

近年来,中国的介入技术发展不仅快速,而且介入科技创新研发成果捷报频传,不少领域领先国际。

中国为食管癌发病大国,每年全球一半以上的新发和死亡病例发生于中国,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切除,但是,仅 15-20% 的食管癌患者可获得根治性手术切除,大部分患者在临床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丧失根治性手术机会。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滕皋军教授课题组与南京微创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合作,成功研发了装载有碘粒子的内照射食管支架,将支架置入与内照射粒子治疗技术结合起来,旨在快速解除吞咽困难的同时,对肿瘤进行近距离放射治疗,提高了支架术后通畅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最终延长患者生存。

随后,滕皋军教授课题组在发明原创的食管放射粒子支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到恶性胆管梗阻介入治疗,成功研发出胆管内照射支架及配套输送系统,将内照射支架进一步延伸应用到不可切除的恶性胆管梗阻治疗。

国内 20 多家医院开展的「内照射支架对比传统金属支架治疗不可切除胆管恶性梗阻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成果显示,放射性粒子支架显著降低了支架的再狭窄率,并显著地延长了患者生存时间,该研究采用的放射性粒子支架技术将成为无法手术切除恶性胆管梗阻临床治疗的新标准。

据查证,这项历时五年的全国性研究是目前世界上针对无法手术切除恶性胆管梗阻支架置入的最大样本量随机对照临床研究。通过严格的统计论证,证实了内照射胆管支架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有望成为无法手术切除恶性胆管梗阻治疗的新标准,助力我国在此临床医学领引国际前沿,推进我国原创性技术和产品占领国际市场。

目前,该消化道系列粒子支架的创新研究还在持续进行中,更多的创新研究将造福更多的病人。

另外,滕皋军教授团队率先在经肾动脉消融去交感神经术治疗顽固性高血压;经血管腔内去交感神经术运用于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和腹腔神经压迫顽固性疼痛患者;胃左动脉栓塞术治疗单纯性肥胖症患者,均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江苏省人民医院卒中救治中心,南京市第一医院的外周血管、大血管介入等技术在全国均名列前茅。

介入治疗已成患者诊疗重要选择

「什么是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以最小的创伤、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的一系列的治疗技术;是现代医学即内科、外科两大治疗体系之后兴起的第三大治疗体系;数十年的发展证明,介入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代表着现代医学的发展趋势。」大会主席、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医师分会会长、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院长滕皋军教授,用了三句话解答了介入治疗的重要地位与意义。

滕皋军教授介绍,介入治疗既不同于内科的「吃药打针」,也不同于外科的「开刀手术」,而是在先进的影像设备引导下,通过置入体内的特种导管等微创手术器械,在体外进行操作和治疗,因此具有损伤小、见效快、疗效好等特点,受到了国内外医学界高度重视,且发展迅猛,很多医院都专门成立了介入放射科或介入科。中国介入水平跟国际同步,有些项目为国际领先水平,与欧美国家的介入医疗水平几乎齐肩。

大会执行主席、江苏省人民医院施海彬教授介绍说,目前介入治疗已经在肿瘤、外周血管、大血管、消化道疾病、神经系统、非血管等数百种疾病的诊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介入治疗范围可以说是「从头到脚」,并且已经成为部分疾病治疗的首选方案。

施海彬教授针对「从头到脚」、「由里到外」具体解释说,在大动脉疾病如主动脉瘤、神经介入如脑动脉瘤等方面,介入微创治疗的效果日益突出,可以及时消除隐藏在人体大血管内的「炸弹」,防患于未然。

在食道、胆道、气管梗阻等消化道疾病介入治疗方面,中大医院在国内外首次研制出碘 125 粒子同位素内照射支架,为消化道梗阻患者的治疗提供了崭新模式。

介入方法可治疗多种良恶性肿瘤。以肝癌为例,近年来,随着介入微创技术的成熟与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原发性肝癌的非手术治疗中的首选方法,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微创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体压缩性骨折、椎体肿瘤等脊柱疾病具有独特的优势,手术通过穿刺,采用微创手术器械进行,创伤小、疗效好、恢复快。

在下肢血管介入治疗方面,如采用介入方法治疗糖尿病足。介入医生可以借助先进的介入手术开通糖尿病足患者病变闭塞的血管,从而免除截肢之苦。

介入能治这么多病,患者受益才是牛技术。大会执行主席、南京市第一医院顾建平教授说道,微创治疗大大缩短了病人的平均住院日,大部分病种的介入治疗住院时间可控制在 10 天以内,且患者恢复快、痛苦少,总体花费较低。如果再从卫生经济学角度去考虑,出院患者很快就能投入到工作中,还可以更早、更快地创造更大的价值。

亚太微创介入医学联盟同时成立

在此次大会举办期间,专为介入医生打造的学术交流平台---亚太微创介入医学联盟新媒体平台同时成立,该交流平台是由徐克教授、滕皋军教授联合国内外微创介入领域专家共同发起,旨在为年轻介入医师提供一个在线学习和交流平台,为介入行业大咖提供一个在线授课和传播平台。平台开设了介入头条、视频教学、名家手术、疑难病例、大咖视角、介入论坛等多个学习交流模块,同时常规开展介入大会直播、手术直播、网络授课、名家访谈等各类学术活动。未来还将开设面向公众的介入科普教育栏目,向大众普及先进的介入微创技术和科学知识。

此次大会还开通了线上直播,亚太微创介入医学联盟专设直播平台,为不能到会的场外介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提供线上同步学习交流机会,受到了广大专业医务人员的好评。

编辑: zhangyux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