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学组 2
图为激光学组第二次专场学术会议上半场主持人。
6 月 23 日下午 14:00,中华医学会第二十四次全国皮肤性病学术年会激光学组第二次专场学术会议如期举行。本场会议围绕激光及注射技术特殊病例展开,会场上大咖云集,内容精彩纷呈,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吸引了大量同仁前来参会,500 多人的会场内座无虚席。
本场会议上半场由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杨慧兰教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李承新教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林彤教授共同主持。
首先,来自宝岛台湾的海峡两岸皮肤医学暨医学美容交流学会的林长熙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医美疗程中出现的获得性色素缺失》专题报告,介绍了造成色素减退或脱失的原因,包括外用杜鹃花醇、口含草药叶子以及调 Q 激光、皮秒激光治疗后等原因,并分享了自身及文献中治疗色素脱失的病例,包括窄谱 UVB 治疗、308 准分子激光照射、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及表皮移植治疗等。
来自陆军总医院的夏志宽教授介绍了《化学酸治疗痤疮典型病例分析》,首先通过介绍不同类型的化学酸治疗的机制的引出不同类型痤疮治疗的具体案例,着重分享了新型复合酸治疗的案例;对于痤疮的治疗,药物治疗是基础,选择好适应症,利用好各种类型的化学酸,均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图为激光学组第二次专场学术会议上半场各位专家教授风采。
来自陆军总医院的隋志甫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注射美容美学设计 ELSA Codes 实例》。隋教授讲解光和影在注射美容美学设计中的作用,包括高光区和暗影区中的点位设计。他分享了 ELASA Codes 密码的面部美学设计实例,通过玻尿酸、肉毒杆菌的注射应用,运用好光影调整,达到面部年轻化的目的。
杭州颜术医疗美容连锁集团的宋为民院长围绕《肉毒素治疗玫瑰痤疮中的经验》进行了分享:除玫瑰痤疮的分型和分级,以及玫瑰痤疮的常规治疗方法外,重点分享了肉毒素治疗红斑毛细血管扩张型玫瑰痤疮的经验和方法,并通过大量实例证实肉毒素皮内微滴注射的方法对神经敏感型玫瑰痤疮疗效显著。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李远宏教授为我们介绍了《新型光声电技术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的典型病例分析》。她分享了雄激素源性脱发的治疗原理,并逐步深入地引入联合疗法,如黄金射频、非剥脱点阵激光、微针、纳米微晶等联合药物导入在雄激素源性脱发治疗中的应用。通过动物实验及大量临床实例,证实了联合疗法在治疗雄激素源性脱发中的有效性。
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的林彤教授为我们带来了《皮秒激光在解决色素性问题中的典型病例分析》,通过实例分析展示了皮秒治疗对色沉-息肉综合症、黄褐斑、咖啡斑、雀斑、色沉、网状色素沉着等的具体效果和应用方法。
来自上海第九人民医院的周国瑜教授为我们带来了《血管性疾病的典型病例分析》,通过大量临床案例介绍了光电设备在血管瘤治疗中所起的作用,重点指出了长脉冲 1064nm 激光在血管瘤治疗中的重要性,并介绍了不同类型血管瘤治疗的思路。
来自解放军广州总医院的杨慧兰教授为我们分享了《痤疮的光电治疗技巧》,包括痤疮的临床表现、痤疮国际改良分类法,以及痤疮的分级治疗。她重点分享了痤疮治疗的新方向,即光电治疗,通过实例介绍了具体治疗方法。
上半场最后由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杨智教授分享了《微波仪治疗腋窝多汗症及腋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他介绍了腋窝多汗症、腋臭的传统治疗方式,结合临床实例,重点讲述了 miraDry 微波治疗仪的运用方法和效果。
图为激光学组第二次专场学术会议下半场主持人。
下半场的特殊病例报告由李远宏教授,卢忠教授和尹锐教授主持。多位专家介绍了自己在光声电以及药物透皮等领域的临床经验。
李凯教授介绍了射频的联合治疗经验。例如,热玛吉联合多极射频、光子嫩肤,肉毒素注射,玻尿酸的 MD Code,填充以及联合 1927nm 铥激光并同时导入菲洛嘉。
刘冰教授报告了两个特殊病例。第一例是前臂增生性瘢痕伴有色沉的案例,应用二氧化碳点阵激光、光子和调 Q 激光联合治疗,可同时解决瘢痕色沉和红斑。第二例为重度痤疮患者,联合果酸焕肤,单针射频以及二氧化碳点阵激光治疗。
尹锐教授全面系统地讲述了敏感肌肤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病理学特征以及诊断要点,同时深入讲解了如何用综合疗法改善敏感肌肤。
陈瑾教授深入浅出地讲解了黄褐斑的综合治疗:在黄褐斑的治疗上要权衡利弊,分清主次,找准时间,精准治疗。
骆丹教授讲解了如何用纳晶导入技术有效治疗黄褐斑,白癜风,眼周静态纹以及脱发。
来自于台湾的黄柏翰医生讲解了如何联合光、声、电、针、线等不同的技术分层次改善光老化。
图为激光学组第二次专场学术会议下半场各位教授为大家带来精彩讲座。
刘盛秀教授主要讲解了窄谱精准光在色素性及血管性疾病中的应用。
蔡绥勍教授主要讲解了如何联合不同的光电技术改善痤疮及痤疮的并发症。
夏秀娟教授分享了如何利用光电技术来解决临床常见的顽固性皮肤病,包括慢性湿疹,神经性皮炎,感染性皮肤病等。
通讯员:李远宏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刘冰 中国人民解放军 301 医院
光动力皮肤科应用新进展
图为光动力皮肤科应用新进展现场,业内大咖和青年才俊同台汇报交流。
光动力技术已经发展成为医学研究与创新最为热门活跃的领域,其在皮肤科的应用尤为突出。
第 24 届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年会延续历年传统,6 月 23 日下午 16 点于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开设光动力专场 — 光动力皮肤科应用新进展,本次大会由光动力治疗研究中心首席专家王秀丽教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陈周教授、陆军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雷霞教授共同主持,8 位业内大咖和青年才俊同台汇报交流,从基础到临床,从疗效到机制,多个视角聚焦光动力治疗皮肤疾病。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邹先彪教授为我们带来了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一系列实践锦囊,他详细讲解了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的治疗原理、治疗前的准备工作、治疗中操作要领及治疗护理经验,值得临床实战参考借鉴。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光医学治疗科张国龙副主任医师提出 ALA-PDT 可贯彻非黑素瘤性皮肤癌(NMSC)防治全程,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临床策略能有效防治早期浅表性 NMSC;同时需不断提升 ALA-PDT 的临床疗效并扩大适应证,以最终实现 ALA-PDT 有效治疗 NMSC。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曾抗教授为我们带来了光动力治疗尖锐湿疣疑难病例荟萃及点评总结,针对临床中难治性病例,应加强执行治疗指南和专家共识的规范性,实施 HPV 分型定量监测掌握病情变化,帮助发现隐性病灶,减少复发。成长和发展都是是伴随教训的,规范治疗,注重细节,是突破难治性尖锐湿疣光动力治疗瓶颈的关键所在。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光医学治疗科的张玲琳主治医师从事光动力治疗多年,她为我们分享了光动力治疗各种难治性毛囊皮脂腺疾病的新策略,包括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减少复发等。光动力治疗全程的处理策略很好兼顾到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平衡,值得临床进一步探索和推广。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瑞金医院的陈小英主治医师通过分析鲜红斑痣的皮损颜色、部位,既往治疗史以及治疗次数与疗效的相关性,结合团队实践经验对海姆泊芬光动力治疗鲜红斑痣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为广大皮肤科临床医生提供了新思路、新视角,报告内容立足临床,精彩实用。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张瑜芬医师此次分享了 ALA-PDT 通过炎症小体 NLRP3 通路介导 SZ95 皮脂腺细胞焦亡的机制研究。她细致讲述了 ALA-PDT 对皮脂腺细胞杀伤的作用的信号通路,为大家理解光动力的原理开拓了新思路,并为进一步指导光动力的临床应用研究指明了方向。
苏州市第五人民医院的吴敏智教授展示了光动力联合共聚焦激光显微镜无创诊断亚临床表现的乳房外 Paget 病 10 例。通过真实可靠的临床数据,证实了光动力联合共聚焦激光显微镜对无创诊断亚临床表现的乳房外 Paget 病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为临床确定肿瘤边界及手术范围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四川省人民医院刘伟副主任医师通过一系列严谨缜密的细胞及动物实验,研究了低剂量光动力治疗对细胞增殖活力、线粒体功能、组织急性创伤和急性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并得出了低剂量光动力有利于急性兔耳创伤的愈合,并对小鼠急性缺血再灌注 IRI 模型有保护作用的结论。报告将基础研究与临床应用相结合,新颖独到,精彩纷呈。
图为专家答疑及众多学者驻足观看交流投稿壁报。
此外,本次光动力专场收到来自全国各地稿件 50 余篇,其中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光医学治疗科年轻力量吉杰、朱路得等研究生的投稿壁报吸引众多学者驻足观看交流;来自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等各地青年学者在精彩壁报汇报中崭露头角,为我们介绍了光动力治疗多种非肿瘤性皮肤病的应用进展,为皮肤疾病的光动力治疗研究注入新鲜血液。
通讯员:刘沛, 申抒展, 王佩茹 上海市皮肤病医院
病理学组 2:淋巴瘤诊断的思考
图为病理学组 2:淋巴瘤诊断的思考专场主持人:王琳教授、孙建方教授、冯义国教授
2018 年 6 月 23 日上午 8:30-10:00,病理学组第三场学术活动——《病理学组 2:淋巴瘤诊断的思考》继续进行,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孙建方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王琳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冯义国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根据真假淋巴瘤诊断和分型的难点以及最新进展,本栏目特邀请国内知名专家作专题报告,必将提高广大与会代表对真假淋巴瘤临床诊断治疗的认识。
首先王琳教授向大家讲授了「EB 病毒相关的淋巴增殖性疾病」,王教授首先详细讲授了 EBV 阳性的弥漫大 B 细胞淋巴瘤、淋巴瘤样肉芽肿病、结外鼻型 NK/T 细胞淋巴瘤等 B/T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组织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标记特征。
随后重点讲解了 EBV 阳性的慢性活动性 EBV 感染的蚊虫叮咬超敏反应、种痘样水疱病样 EBV 阳性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等一组疾病的临床病理特点、治疗及预后,并以典型的病例加深了大家对此类疾病的认识,最后强调淋巴瘤诊断一定要临床病理密切结合。
图为病理学组 2:淋巴瘤诊断的思考专场各位讲者风采。
第二位讲者为冯义国教授,冯教授带来的专题报告题目是「皮肤假性淋巴瘤」。冯教授以风趣幽默的方式讲述了假性淋巴瘤的促发因素、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案、预后等方面,强调临床特征和随诊一定不能忽略,同时展示了淋巴瘤样丘疹病、皮肤淋巴细胞浸润症、梅毒误诊等精彩的病例。
接下来,由来自北京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汪旸教授作题为「外周 T 细胞淋巴瘤 」专题报告。汪教授以精彩病例展示的方式,向与会代表讲授了原发性皮肤侵袭性亲表皮性 CD8+T 细胞淋巴瘤、皮肤-T 细胞淋巴瘤、原发性皮肤 CD4+小-中多形性 T 细胞增生性疾病、外周 T 细胞淋巴瘤(非特指)等一组外周 T 细胞淋巴瘤的临床特征、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线索、免疫组化标记、分子病理诊断、治疗、预后。
最后,精选的自由投稿讲者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朱思曼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熊竞舒医师、上海长海医院张希琳医师和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张燕飞医师分别汇报了伴嗜酸细胞增多的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E2-2 抗体免疫组化在母细胞性浆细胞样树突细胞肿瘤诊断中的价值、Vulval myeloid sarcoma as the presenting symptom of acute myeloid leukemia: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 of Chinese patients、掌跖角化型蕈样肉芽肿等疾病的精彩病例分析及研究进展。
会议期间,大会主席孙建方教授、王琳教授、冯义国教授均对专题报告和病例分析进行精彩点评,并为与会代表理顺淋巴瘤诊断的线索,与会代表受益匪浅,不时报以热烈的掌声。
通讯员:张德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病理学组 3:皮肤病模仿大师
图为病理学组 3:皮肤病模仿大师专场主持人:曹双林教授、普雄明教授、刘业强教授
2018 年 6 月 23 日下午 16:00-18:00,病理学组最后一场学术活动——《病理学组 3:皮肤病模仿大师》继续进行,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普雄明教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曹双林教授和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刘业强教授共同担任大会主席。
根据素有「皮肤病四大模仿大师」之称的梅毒、结节病、麻风病、蕈样肉芽肿等的临床表现的多样性,不同疾病阶段病理特征的复杂性,本栏目特邀请相关专家作专题报告,必将开拓广大与会代表对具有多种多样临床表现的模仿大师疾病的认识。
首先由普雄明教授为大家带来题为「早期蕈样肉芽肿临床病理及鉴别」的专题报告。普教授从蕈样肉芽肿的三种临床分期特点讲起,先后讲授了经典型和变异型蕈样肉芽肿的临床诊断线索,以及早期蕈样肉芽肿临床病理诊断线索,最后以 4 个病例举例说明强调多次不同皮损活检及严密临床随诊的重要性。
第二位讲者是北京协和医院的李军教授,李教授带来的专题报告题目是「梅毒临床病理及鉴别 」。李教授以病例展示的方式向与会代表讲授了梅毒是如何模仿其它皮肤病或各种皮肤损害的,展示病例的同时,详细讲述了梅毒的不同临床表现、病理特点、免疫组化染色、免疫荧光染色、、银染以及梅毒螺旋体血清学检查等。
图为病理学组 3:皮肤病模仿大师专场各位讲者风采。
接下来,由来自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丁媛副教授为大家带来「麻风病临床病理及鉴别 」。
丁副教授以「眉毛的陷阱篇」为副标题给与会代表更大的想象空间,以共同的眉毛脱落特征为表现的麻风、瘤型麻风、亲毛囊性蕈样肉芽肿、非霍奇金淋巴瘤、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综合征、皮肤结核等大量病例展示,以期加深与会代表对「眉毛脱落即是麻风」的错误理解,同时以组织样麻风瘤病例,又让大家了解到麻风也不一定会出现眉毛脱落,丁副教授以风趣讲故事的方式讲述麻风模仿大师的角色,让与会代表报以热烈的掌声。
第四位专家讲者来自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杨希川教授,杨教授带来的专题报告题目是「结节病临床病理及鉴别」。
杨教授详细讲授了结节病的病理特点、临床表现、系统症状、相关综合征、诊断及鉴别诊断、发病机制等方面,同时展示了大量的不同临床表现的结节病皮损,在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杨教授强调结节病属于排除性诊断,一定完善相关检查,让与会代表深刻认识到结节病的复杂性。
最后,精选的自由投稿讲者杭州第三医院沈宏教授、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周红梅医师、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甘璐医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二院景璟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闫桢桢医师等分别汇报了掌趾部 MF、头部多发性疣状角化不良瘤、结节性皮肤狼疮黏蛋白病、环状皮疹病例、红斑鳞屑性皮疹等疾病或皮疹精彩分析。
至此,本届 CSD 年会病理学组所有学术活动专场全部结束,我们明年见!
通讯员:张德志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
感染性皮肤病新挑战 2
图为感染性皮肤病新挑战专场主持人。
2018 年 6 月 23 日 10:30-12:30 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蕙兰厅进行了以感染性皮肤病新挑战:分枝杆菌感染为主题的专场学术会议。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人群生活方式及医疗手段的改变,感染性皮肤病逐渐成为皮肤疾病中诊断、治疗困难的一类疾病。
随着近年感染性皮肤病诊治领域临床及研究的普及、开展,专家学者们分享了各自多年的感染性皮肤病的临床病例积累。本场由李玉叶教授、韩建德教授和张振颖博士担任主持。
首先,由来自陆军军医大学西南医院的郝飞教授带来精彩开场——皮肤结核病的诊断与治疗。
郝飞教授通过对皮肤结核病的流行病学、发病率、分类、皮损特点、病理特点,诊治及病例分析等进行精准、详细的讲述,强调了对于皮肤结核病,关注临床特征、诊断线索,重视皮肤病理与病原学检测的重要性,以及治疗方案的特殊性,郝飞教授的精彩讲授,提升了参会人员对于皮肤结核病的诊疗意识,对防止皮肤结核病的漏诊、误诊以及对皮肤结核病的治疗提供了有效指导。
图为感染性皮肤病新挑战专场各位讲者风采。
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张建中教授讲授了非结核分枝杆菌皮肤感染。张建中教授对分枝杆菌做了系统的介绍,对于一些疑难罕见病例如海分枝杆菌感染、脓肿分枝杆菌感染进行了生动的汇报,同时也对非结核分枝杆菌的诊治提出独特见解,张建中教授对于海分枝杆菌感染的诊断「五字决」——水、手、慢、轻、冷,生动形象,易于记忆,解决了临床上此类疾病诊断困难的难题,赢得阵阵掌声。
来自山东省皮肤病医院的张福仁教授介绍了低流行状态下不典型麻风的诊断,张教授从麻风的概念、麻风的防止历史与流行趋势、麻风防治与皮肤科、低流行状态下麻风患者的特点以及疑似病例分享几个方面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在当前麻风的低流行现状下,对于麻风的历史渊源,麻风的及时发现与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临床理论依据。
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的伦文辉教授介绍了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的特点。
伦教授对艾滋病患者机体的免疫受损机制进行了讲解,对分枝杆菌特点,艾滋病患者容易合并感染的分枝杆菌种类及其临床要点进行详尽讲解,并进行了颇具代表意义的临床病例分享,表明了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在临床并不少见,是艾滋病患者主要致死因素,少见肺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病例在艾滋病人群中不断被发现,同时,艾滋病合并分枝杆菌感染以系统感染为主,皮肤表现不典型。
来自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许汪斌教授介绍了从实验室检查解读感染性疾病。许教授通过对自己多年丰富临床经验的总结,对一些皮肤科临床医生容易忽略的实验室指标进行了细致的讲解,讲述了多个实验室指标与感染性疾病中病原微生物种类、感染严重程度、预后等的关系,许教授的精彩讲解对皮肤科医生精确诊断、评估感染性疾病有很好的启发作用。
最后,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的张韡博士讲授了病理诊断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和应用。张韡博士通过对病理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宏观和微观层面上皮损表现和皮肤病理的一一对应关系进行剖析,并进行了精彩的病例分享,表明病理诊断在感染性疾病中的价值除了直接提示诊断外,还可给出诊断线索,提示进一步检查方向以及重要鉴别诊断,此外,还可在一定程度反映机体免疫状况。
感染性皮肤病新挑战:分枝杆菌感染专场举办期间,现场参会者频繁提问,热烈讨论,以带入临床问题的方式对感染性皮肤病,尤其是分枝杆菌感染相关的临床要点进行了多方面探讨,提高了皮肤科医生对于疑难、危重感染性皮肤病诊治的意识和水平。
通讯员:朱蕾 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自由投稿与专家点评 3-激光与美容
图为第三场的自由投稿与专家点评专场主持人。
第三场的自由投稿与专家点评专场的主题为「激光与美容」,于 6 月 23 日 19:00 正式开始,由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陈晓栋教授和空军总医院刘玮教授担任大会主持,吸引广大皮肤科专家、同仁参加与交流。
第一位讲者是来自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的仲少敏,她带来的是「不同类型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外用改善黑眼圈的疗效和安全性评价」,比较了调 Q 激光、皮秒以及长脉宽激光等不同激光联合氨甲环酸对黑眼圈的疗效。
紧接着,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张雪汇报了「微动力负压材料辅助植皮前肉芽床准备的研究」。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汤昭阳汇报了「黄金微针射频与 1565nm 非剥脱性点阵激光治疗妊娠纹的临床对比观察」。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严淑贤讲授了「皮秒激光的临床应用经验总结」。
接着,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曹珂带来「痤疮丙酸杆菌和肽聚糖体外活化人皮脂腺细胞芳香烃受体及其在痤疮发病中的意义」,指出芳香羟受体激活促进了痤疮的发生。
北京精诚杏林诊所赵晋带来了「A 型肉毒素联合自体脂肪移植在面部年轻化的应用」。
图为第三场的自由投稿与专家点评专场各位讲者风采。
高照星皮肤科诊所的许汉铭汇报了「台湾特有种黄水茄植物配方 SR-T100 凝胶在日光角化病及尖锐湿疣临床治疗之疗效与安全性」。
之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吴艳汇报了「不同的透明质酸制剂通过多种真皮给药模式对于皮肤年轻化的作用」,提出复方非交联透明质酸联合滚针治疗、交联透明质酸注射真皮深层以及非交联透明质酸真皮水光针注射等不同适应症及疗效。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任韵清为大家带来的是「肉毒毒素美容注射治疗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带来了许多相应的临床经验。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的王倩倩,她汇报的是「面部衰老量化新方法」。
大会主持就每位讲者的发言一一作出点评以及提问交流,现场观众更是高朋满座,会场内气氛火爆,可见激光与美容专题对大家的吸引力极高,期待下一场的自由投稿与专家点评。
通讯员:林梦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自由投稿与专家点评 5-精彩病例
图为第五场的自由投稿与专家点评专场主持人。
第五场的自由投稿与专家点评专场主题为「精彩病例」,大会主持及点评工作由中国医学科学院皮肤病医院北京医院常建民教授共同担任,本次专场同样吸引了众多皮肤科同道前来聆听与交流。
第一位发言的是来自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的高琰,她带来的是「幼儿黄色肉芽肿合并神经纤维瘤 1 型合并幼儿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孙建方教授对此进行了点评,孙教授认为该病例极为少见,还需与儿童良性组织细胞增生症相鉴别。
第二位发言的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刘薇,她讲述的是「慢性苔藓样角化病 1 例」。
紧接着,来自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林梦婷代纪明开汇报了「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孙教授评论该病例十分典型,并强调了色素减退型蕈样肉芽肿在临床上与白色糠疹十分相像,易造成误诊。
接着,孙教授又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李薇薇带来的「肛周生殖器部位丘疹性棘层松解性角化不良 4 例分析」,进行了点评,提出该病需与表皮松解性棘皮瘤、棘层松解性棘皮瘤等相鉴别。
图为第五场的自由投稿与专家点评专场各位讲者风采。
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华夏汇报「发热型溃疡型急性痘疮样苔藓样糠疹合并肝炎和肺真菌感染 1 例」,孙教授同样强调了该疾病的鉴别诊断。
之后是来自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皮肤病研究所的张莹带来「皮肤 Rosai-Dorfman 病 75 例临床病理分析」,常建民教授强调了病理在该病诊断中的重要性。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董田田讲述「泛发性发疹性组织细胞瘤 1 例」,由孙教授进行点评,提出该病需与其他组织细胞来源的肿瘤相鉴别。
之后是由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张婧为大家汇报「S-100 阴性的粘液型神经鞘粘液瘤 1 例并文献回顾」,孙教授评论该病例十分有趣,需要更多的病例来完善探究。
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朱天向大家讲述了「结节性多动脉炎与EB病毒的关系」,孙教授提出仍需完善更多相关检查以明确其中关系。
接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朱慧玲带来「以全身散在水疱、坏死性丘疹和结节为主要皮肤表现以及具有特殊病理表现的深部真菌病 1 例」,常教授认为该病例的真菌检查应及时进行。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吴琼汇报了「伴脑膜样小体的色素性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 1 例」。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夏建新同样带来了少见病例「儿童横纹肌肉瘤 1 例」。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蒋思汇报了「以过度虫咬反应首诊的淋巴结边缘区淋巴瘤 1 例报告」。
图为第五场的自由投稿与专家点评专场各位讲者与大家分享精彩病例。
接着是由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的曾欣带来「误诊为纤维瘤的足背恶性外周神经鞘瘤 1 例」。
西南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何佳骏汇报了「下肢巨大黏液样脂肪肉瘤合并去分化脂肪肉瘤一例」。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常远带来「表现为红皮病的 CD8+蕈样肉芽肿一例」,孙教授认为该病例可诊断,需注意对患者的回访。
最后一位发言的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的于世荣,汇报的是「Paget 样网状细胞增生病 1 例」。
本次专场现场气氛火爆,专家点评精彩、详细,为各位讲者以及在场观众传授了许多经验与临床思路,大家纷纷对自由投稿与专家点评专场的开展给予了高度评价。
通讯员:林梦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自由投稿与专家点评 6
图为第六场的自由投稿与专家点评专场主持人。
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自由投稿与专家点评 6-儿童皮肤病精粹于 2018 年 6 月 23 日下午 14:00-16:00 顺利举行。
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皮肤科郭一峰老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徐哲老师主持。多位专家、学者对婴幼儿、儿童相关皮肤疾病的研究进行了深入的讲解。
来自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曾跃斌老师分别从「抗组胺药分类、作用机制、药代动力学」、「各年龄段婴幼儿抗组胺药的合理应用」这两部分介绍了婴幼儿期过敏性疾病患者抗组胺药使用的新进展,强调了 1 岁以内使用氯苯那敏,最小可用于 1 个月。
徐哲老师提出了目前仙特明滴剂可以适用于 1 岁以下婴幼儿,按照 0.25 mg/kg 体重给药,每 0.5 mg 为 1 滴。
接着,来自上海市儿童医院的陈茜岚老师带来了「手足口病后甲剥脱 212 例的临床和微量元素分析:1 年回顾性研究」,研究发现甲剥脱时间和手足口病发病时间的时间间隔从当天到半年不等,且手足口病的甲剥脱与儿童微量元素是否缺乏无明显相关性,并提出建议当临床确诊手足口病后,无需进行微量元素检测也无需药物治疗,任其自愈即可,以减轻患儿家庭经济负担。
听完讲者的阐述后,郭一峰老师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手足口病所导致的甲剥脱常见,本研究紧贴临床实践,但最终无需用药可能需要斟酌,毕竟需要考虑患者临床心理思维需求。
紧接着,来自湖南省儿童医院的罗鸯鸯老师对他们医院 9 例的儿童药物超敏反应综合征进行了临床分析,入组采用 RegiSCAR 作为诊断标准筛选入组,结果发现主要致敏药物为抗生素,占 44.4%,以及抗惊厥类药物也是高发,尤其是苯妥英钠更为常见,皮疹主要以剥脱性皮炎为表现,且常出现肝脏、心肌损害,对于存在慢性病毒感染的患者,需警惕 2 次高峰现象,病情进展迅速者可合并噬血综合征。
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皮肤科的姜念芬老师则是对她们医院 16 例儿童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进行了相关临床分析,其中包括天疱疮、类天疱疮、线状 IgA 大疱性皮肤病、EBA、疱疹样皮炎等自身免疫性疱病进行研究,发现儿童最常见的类型是线状 IgA 大疱性皮肤病及疱疹样皮炎,对于皮疹泛发、病情较重的患儿需注意及时进行综合治疗以改善预后。
听了这么多临床病例分析后,我们来看看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的蒋金秋老师为我们带来的基础研究内容,题目叫做「DOCK8 蛋白缺陷对调节性 B 细胞功能影响及机制研究」。
之所以研究 DOCK8 蛋白是因为临床发现在一名高 IgE 综合征的患儿,行二代测序检查,发现其为 DOCK8 基因缺陷,同时伴有明显的特应性皮炎及过敏体质,就想到 DOCK8 基因缺陷是否能够影响 AD 患儿的皮肤屏障功能呢?
通过一系列研究发现 DOCK8 基因能够维持 Treg 细胞的稳定,使其能发挥抑制炎症反应的作用,并用敲除湿疹模型小鼠 DOCK8 基因的方法来研究小鼠是否发生 AD,最终发现 DOCK8 基因敲除的小鼠发生 AD 概率增加,但具体机制及是否影响皮肤屏障功能尚未明确,有待将来进一步研究。
图为第六场的自由投稿与专家点评专场讲者风采。
紧接着,又是一项历时比较久的临床调查研究,来自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的许爱娥医师讲述了局部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治疗 0-14 岁儿童白癜风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本身在指南中,0-16 岁儿童可以使用局部外用钙调神经磷酸酶抑制剂治疗白癜风,选取了各种类型及各种分期的白癜风患儿进行调查,其中也有合并使用 308 准分子激光及光疗的患儿,发现联合治疗对于局限型的白癜风患儿疗效最佳。
在身体皱褶部位选择吡美莫司,其余部位可选择 0.03% 他克莫司治疗。来自河南省人民医院的雷红召老师讲述了儿童鲜红斑痣的海姆泊芬 LED 光动力治疗的临床研究,研究得出结论,LED 光动力适用于血管瘤较大、多发、不能耐受药物治疗的患儿。
在场两位专家,也就婴幼儿血管瘤的激光治疗提出了一些疑问,如:「儿童进行海姆泊芬 LED 光动力治疗是否需要进行全身麻醉?年龄越小是否需要将复诊时间延长?」,雷红召老师则认真进行了疑问回答,他认为年龄越小,间隔时间需要越长,全麻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以避免全身副作用产生。
接下来,同样是针对血管瘤,来自昆明市儿童医院的张曌提出了「婴幼儿血管瘤皮肤镜下特征和疗效监测」,可将婴幼儿血管瘤皮肤镜下的表现归纳为四个:紧密排列的「鹅卵石」样结构;膨大扩张血管结构;稀疏排列的红色腔隙样结构;弥漫红色结构。
最后由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的余霞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个比较罕见的病例,疣状痣样表现的 CHILD 综合征一例,患儿在明确诊断后,先后使用了激素、维 A 酸乳膏、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口服阿维 A、局部皮损切除术后均出现了慢性复发,最终使用了外用辛伐他汀和胆固醇溶液成功治疗。
本场所有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吸引了相关行业的医师前来听讲,在座评委专家的精彩点评让全场观众积极投入,大为赞赏,与会期间,大家积极讨论,学术氛围较为浓烈。与此同时,自由投稿与专家点评专场的全部场次均已圆满落幕,受到了各位专家同仁的一致好评。
通讯员:林梦婷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本文转载自:CSDCMA资讯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