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 王兴鹏院长主持开幕式
2010年10月16日,2010年上海市消化系疾病学术年会在上海新天哈瓦那大酒店举行。本次会议由上海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王兴鹏院长主持。上海消化病学界老中青三代人会聚一堂,对消化病学近年来在基础与临床进展进行了探讨。参加本次会议的既有学界的老前辈,如邱德凯、刘厚钰、王吉耀、袁耀宗、江石湖等老教授,也有上海消化病学界的中坚力量,像房静远、谢渭芬、沈锡中等专家,更有众多的青年专家与代表,如马雄、刘杰、孙奋勇等等。另外,本次会议还邀请了相关学科专业的专家共同交流,像瑞金医院感染科谢青主任、中山医院肝外科樊嘉主任、同济大学生命科学院康久红教授及沈阳军区总院郭晓钟主任。来自上海各级医院的400余名代表参加了当天的会议,现场座无虚席。
图2 大会现场座无虚席
本次会议分设“消化系疾病研究前沿讲坛”、“消化疾病临床进展讲坛”、“消化质控中心专题讲坛”三个讲坛,本着“注重学术、注重水平、注重普及”的原则,围绕消化病临床与基础研究的的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与交流。另外,本次会议组织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不设卫星会,让与会代表能更加关注讲座,关注消化病学的新进展。
图3 康九红教授在作报告
会上康九红教授作了“干细胞与表观遗传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作用”的报告,他指出人多能干细胞之间基因组和表观基因组方面差异显著;遗传背景相同的多能干细胞系间存在明显的发育潜能差异;表观遗传变化是发育、细胞分化和体细胞重编程的实质调控者;表观遗传调节参与控制体细胞重编程的完整性;信号转导通路是表观遗传特异性的调节者。
图4 孙奋勇教授在作报告
会上第十人民医院孙奋勇教授作了“解码基因组中的‘暗物质’:长非编码RNA调控肝癌基因表达的分子机制”的报告,他指出目前研究人员对长非编辑RNA(lncRNA)功能所知甚少,在多数情况下,只能根据临近或重叠mRNA序列判断功能。孙教授带领的科研小组提出lncRNA功能新机制的假说:细胞内是否存在内源性的miR海绵,并通过研究对HULC基因在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阐述。
图5 沈锡中教授在作报告
沈锡中教授作了“系统生物学技术与消化病临床”的报告,系统阐述了系统生物学的产生,发展及在消化系统疾病研究与诊疗中的应用;同济医院消化疾病研究所郜恒骏教授同样提到了系统生物学的研究进展,并指出临床疾病从单纯的“诊断治疗”走向“3P医学”,即Prediction、Prevention、Personalization。
图6 邹多武教授在作报告
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邹多武教授作了“解读慢性便秘诊治指南”的报告,指出对于部分慢性便秘的患者分析判断心理状态的改变和便秘的因果关系,另外也提到功能性胃肠病发生、发展中的精神、心理因素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
图7 谢青主任在回答与会代表提问
病毒性肝炎一直是公共卫生领域的重大议题,也是消化科与感染科医生共同关注的话题。在本次会议上,来自瑞金医院感染科的谢青主任作了“病毒性肝炎有关共识意见”的讲座,对2005中国指南、2007AASLD指南、2008APASL、2008Keeffe及2009EASL指南进行了比较和解读。谢青主任的讲座引起了与会代表强烈的兴趣,会后提问者络绎不绝。
图8 王兴鹏院长主持闭幕式
最后,王兴鹏院长对本次年会进行了总结,对热情参会的专家与代表表示了感谢,特别提到众多老专家能从早到晚一直在会场听取演讲者的汇报并进行交流的精神值得年青的医生学习,期待明年的大会更精彩。会后,与会代表在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就餐,欣赏浦江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