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力提升我国肝癌防控水平,PreCar 项目应运而生
肝癌是严重危害国民健康的恶性肿瘤,每年全球超过 50% 的肝癌新发病例在我国。最新统计我国肝癌患者 5 年总体生存率仅为约 10%,绝大多数患者在肝癌确诊时已处于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或者术后快速复发转移。乙型/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等是我国肝癌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因此实现对高危人群发生肝癌的极早期预警、防控是响应习主席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重要指示,显著提高我国肝癌患者生存期、改善患者生存质量的重要举措。
国内外研究均证明现有肝癌血清学诊断标志物甲胎蛋白(AFP)等在极早期肝癌患者诊断和预警方面特异性、敏感性仍然存在不足,患者早期漏诊率较高,因此急需开展大规模、前瞻性、多中心肝癌极早期诊断、预警新标志物的大规模筛选和验证。
为有效解决肝癌早诊难题,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科技部传染病重大专项副总师、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海军军医大学东方肝胆外科医院王红阳教授和亚太地区肝病学会主席、中国防治肝炎基金会副理事长、广州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拟共同牵头开展全国多中心、前瞻性肝癌极早期预警筛查项目。
项目计划建立 1~1.5 万人肝癌高危人群随访监控队列、一期开展为期 3 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并依托成熟的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等技术开展血清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的筛选、鉴定以及应用。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将确立我国在肝癌早诊早治领域的国际领先地位, 极大有助于提升我国肝癌防控水平以及近亿肝病患者的生存质量, 助力健康中国 2030 计划的顺利实施。
王红阳院士:「PreCar 项目先导试验结果帮助国内肝癌早期预警筛查研究迈出扎实一步。」
2018 年 10 月 11 至 13 日,由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主办,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承办的「中国医师协会临床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 2018 年会暨第三届精准医学高峰论坛」在山东济南隆重召开。会议期间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教授接受媒体采访,对我国肝癌诊疗和精准医学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图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肝癌科学中心主任王红阳教授
主持人:想请问您目前中国的肝癌诊疗情况如何,是怎样的背景情况?
王院士:肝癌对于我们中国来讲意义非常重大,因为根据目前的统计,全世界新发的病例51% 以上在中国。所以中国的病人承受了肝癌带来的许多痛苦,科学家也面临战胜它的巨大挑战,所以攻克肝癌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任务。
我们国家的肝癌发病诱因复杂,也和其他国家有很大的区别。比如,我们国家的85% 以上肝癌患者都有乙肝病毒感染的病史,在我们国家防控肝炎的任务也比较艰巨,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我们也已经开始了接种乙肝病毒的疫苗,对于防控肝癌是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在年轻的人群当中肝癌的发病率有所降低,但是在 60 岁以上的人群,肝癌仍然是死亡病例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肝癌在成年劳动人口中造成很大的威胁,所以攻克肝癌的任务仍然任重道远。
主持人:我们知道您刚刚成立一个全国多中心,前瞻性万人队列肝癌极早期研究。这个项目您觉得现在早筛早诊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主要有哪些?
王院士:我们在一个比较长的时间把很多的财力物力用在终末期肝癌的治疗上,但是我们觉得成效是不够显著。我们国家现在实施健康中国的的战略,要迁移研究和防控,要更加关注疾病病因的研究,阻断从肝炎向肝癌转化。PreCar 项目是由我和广州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牵头,和瑞基因联合发起的项目,得到全国多中心、多医院、多平台的大力支持。这是目前国内最大的一个正在开展的肝癌前瞻性队列研究项目,也是我国肝癌临床基础研究权威机构和我国肿瘤基因检测领军企业共同合作的典范。
PreCar 项目将招募超过 1 万例肝癌高危人群,其中肝硬化患者超过 5000 名,乙肝患者超过 5000 名,建立随访监控队列、开展为期 3 年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依托高通量基因组测序等技术进行外周血肝癌极早期预警标志物的筛选、鉴定以及应用,总投资规模超过 1 亿元,绝大部分由和瑞基因承担。
该项目采用了多类别 BioMarker 检测,通过和瑞基因的 cSMART、Home-Seq、SNAPSHOT 等实验技术全面检测了血浆内包括 ctDNA 位点突变、结构变异、表观变异、外源基因组整合以及表达水平变化等在内的多类指标。通过对肿瘤/非肿瘤人群的分子特征进行区分,初步完成了肝癌早期筛查分类特征值的评估。
经过超大规模原始数据汇总后,研究人员对这些指标进行分类,通过机器学习、大数据合成、查找算法等方式不断优化分析过程,确定出稳定的特征性指标值。之后在对多指标数据进行整合分析、交叉验证的基础上,还使用了独立的样本集进行验证。在刚刚结束的 CSCO 大会上,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的陈磊教授代表课题组公布了 PreCar 项目先导试验结果。
数据显示,在特异性 95% 的情况下,肝癌检测灵敏度超过 90%;即使把特异性标准设置在 99%,灵敏度也达到了 87%。相较行业前期水平,这项研究每万人可以多检出约 40% 的早发肿瘤,同时减少约 80% 的假阳性结果。这标志着中国肝癌早筛研究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阶段性的领先优势,这是整个国内肝癌早期预警筛查研究迈出的扎实一步。
主持人:您作为中国医师协会精准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您觉得现在精准医疗在中国的发展如何?
王院士:我们国家的精准诊疗进展的非常好。但同全球的精准医疗一样,都还是刚刚起步的一个阶段。虽然发展空间和潜能巨大,但是因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也有多基因的参与,还有很多暗物质没有被发现,因此精准诊疗从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防控,一直到精准的对每个病人定制方案。这个过程实际上还是有很多的挑战。我们对肿瘤的异质性问题研究并不是非常透彻,因此要对每个病人实行精准治疗还有难度。但是我们对一部分病人,比方说非小细胞肺癌可以进行精确的分型,也有对症的药物;例如胰腺癌和肝癌,我们虽然可以对它进行分析,但还缺少有效的药物,所以精准医疗仍然在路上。
参考资料: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简介与「大事记」
为解决肝癌防治这一重大科学难题,吴孟超、汤钊猷、闻玉梅、顾健人、杨胜利、郑树森、王红阳等七位院士联合牵头向国家提出开展肝癌集成研究的建议。经过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改委)多次沟通和详细论证,最终形成了在上海建设国家肝癌科学中心的方案。2009 年 8 月 14 日国家发改委批准国家肝癌科学中心项目正式立项。
由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东方肝胆外科医院、上海交通大学、复旦大学共同参与论证和建设的国家肝癌中心建设可行性报告于 2010 年底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国家肝癌科学中心项目总投资为 40038 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 14945 万元,仪器设备费用 20999 万元,预备费用及其他费用 4094 万元。资金由国家发改委出资 2 亿,上海市匹配 2 亿。后由原总后勤部追加资助 3800 万元。中心建设法人单位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军医大学。
国家肝癌中心占地面积约 30448.7 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26000 平方米。建筑主体包括科研楼,学术交流中心,动物房和行政楼;并已于 2017 年初建成并投入试运行。王红阳院士为该中心的首任主任。
中心作为国家级肝癌研究公共技术平台、国际交流的中心和人才培养高地,工程的实施对于我国整合优势科研资源、实现肝癌研究的跨越式发展,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确立肝癌研究国际领先地位,奠定产业化基础,提升肝癌领域医药产业竞争力等有着重要作用。
中心主要通过系统集成的方式,建立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室﹑分子病理学研究室﹑肿瘤免疫与治疗研究室﹑细胞信号转导研究室﹑分子流行病学研究室﹑病原与感染研究室﹑肿瘤药学研究室﹑医学转化研究室﹑精准医学研究室﹑信息保障室、实验动物保障室 11 个核心平台,主要任务是创新性地深入研究肝胆疾病的发病机理,提出我国肝胆肿瘤防控新策略,研发更为科学有效的肝癌预警、早期诊断、治疗、抗复发转移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大幅度提高我国肝癌的总体诊治水平。在建设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的同时,推动肝癌研究的国际合作与可持续发展,并成为国际肝癌科学研究交流与合作的中心。
国家肝癌科学中心大事记:
2009 年 01 月 16 日 「国家肝癌科学中心」项目建议书上报
2009 年 08 月 14 日 「国家肝癌科学中心」项目建议书获批
2010 年 08 月 20 日 「国家肝癌科学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上报
2010 年 12 月 31 日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获批
2011 年 10 月 12 日 项目开工仪式
2016 年 5 月 建筑工程基本结束
2016 年 6 月 设备及仪器分批进驻并调试, 启动行政和技术人员入住
2017 年 1 月 实验配套完成, 具备科研条件, 启动行政和技术人员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