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我国糖尿病防控新形势,促进医防融合,《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于 3 月 2 日在安徽合肥举办的华东内分泌代谢病论坛上隆重发布。该共识由母义明和朱大龙教授牵头,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以及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会内分泌学专业学会富有基层糖尿病防治工作和教育经验的专家共同制定。会上,母义明、朱大龙、翁建平、李小英、余学锋、时立新以及章秋教授参加了此次发布仪式。
母义明教授谈《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
糖尿病前期人群庞大,糖尿病预防意义非凡
糖尿病是最重要的慢性病之一,其并发症会带来的严重健康、医疗支出与社会公共卫生问题。据国际糖尿病联盟发布的数据,2017 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达到 1.14 亿,成为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作为「健康人群」和「糖尿病人群」之间的过渡阶段,糖尿病前期人群数量同样惊人,2008 年全国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的该人群总数达到 1.48 亿,成为糖尿病的庞大后备军。糖尿病前期人群作为最重要的糖尿病高危人群,其出现标志着发生糖尿病的风险增高,每年约有 5%~10% 的糖尿病前期人群转变为糖尿病患者。而多项研究表明,有效干预糖尿病前期可明显减少其转化为糖尿病的可能性。因此,对已发现的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有效管理成为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
「如何」预防即临床干预具体举措成本次《共识》亮点
为应对糖尿病防治关口前移带来的新问题、新挑战,专家组在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制定了《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该《共识》采用新颖的问答形式呈现,简明扼要,让指南更具实用性,对基层、一线的临床医生更加友好,指出了糖尿病预防的关键流程和临床干预具体措施。
鉴于糖尿病前期往往是在糖尿病筛查中发现和诊断的,《共识》指出由易于发现糖尿病高危人群的医疗机构和医务工作者,如基层医疗机构、体检中心和医院相关科室共同承担起糖尿病筛查的责任。其次,由于我国人口数量庞大,《共识》提出首先应用费效比合理的筛查工具——中国糖尿病风险评分表进行风险评估,对风险评分总分 ≥ 25 分者进行葡萄糖耐量试验进一步确诊。在此过程中对发现的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分层管理,对风险不同的前期人群采取不同的临床干预措施。此外,《共识》中展现的糖尿病前期干预流程图也使基层医生和社区群众获得了更加清晰的操作指导,让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措施有据可依。
母义明教授表示,这份专家共识专门针对糖尿病前期,从理论到实践、到药物干预,更加具体,贴近临床使用。
糖尿病前期也分危险程度——分层管理,有的放矢
《共识》中针对糖尿病前期「危险程度」不同,首次提出了「分层管理」,依据发生糖尿病的风险高低将糖尿病前期分为较高风险人群和较低风险人群。《共识》提出对于较低风险人群可通过强化健康教育,以更具执行性的生活方式干预进行临床干预;而对于较高风险人群或具有健康需求、有经济和医疗条件者可考虑在生活方式干预的同时进一步选择适当的药物干预。通过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进行有效的临床干预,延缓和预防糖尿病的发生。
母义明教授指出,分层干预在某种意义上就是为了有的放矢,更加有效地预防糖尿病人群的变化。另外,还可节约更多资源,集中优势资源,来关注那些更应该获得关注的人群。
糖尿病预防,医患携手,越早越好
「糖尿病前期发现越早,干预越早,效果越好,将来的获益就越大。所以,现在要强调预防为主。」母义明教授说。他表示:「希望广大医务人员首先思想上重视,了解糖尿病前期是糖尿病最大的危险因素,而且在短期之内会进展为糖尿病,需要着手教育这类人群,让其注意并防治这种转变。另外,对于患者来讲,如果有合并糖尿病高危因素就应该去医院接受相关检查。如果检查早发现血糖异常,可以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获益将更大。最终的目标是预防和延缓糖尿病的发生。」
2 型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糖尿病前期人群进行有效管理是预防糖尿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期待《中国糖尿病前期临床干预专家共识》的发布为我国糖尿病预防工作提供更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落地指导,以推动我国糖尿病防控事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