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滨教授:超声显像对肾上腺转移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2014-05-28
字体大小:

  超声显像对肾上腺转移癌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价值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超声科(266003  王正滨  王建红   

 

目的:肾上腺转移癌临床并非少见。肾上腺转移癌的声像图表现较有特征性,而有关方面的文献报道甚少。现将我院十几年来经手术、病理等证实的57例肾上腺转移癌的超声显像诊断与鉴别诊断结果报告如下。

方法:本组57例肾上腺转移癌为我院十几年来的住院病人,经超声诊断后由手术及病理证实。其中原发癌来源于肺癌17例,胃癌10例,肝癌9例,肾癌7例,乳腺癌5例,胰腺癌3例、食管癌与胆管癌各2例,、腹膜后肉瘤与膀胱癌各1例。右侧30例,左侧23例,双侧4例。男31例,女26例,年龄21~74岁,平均(41±13.7)岁。应用美国ATL4型、GE Logiq 9型等超声显像仪,探头频率3.5~8MHz。患者取仰卧位、侧卧位和俯卧位。在左肾上极、腹主动脉与脾脏之间显示左肾上腺或病变;在右肾上极、肝脏和下腔静脉之间显示右肾上腺或病变。当显示团块后,仔细观察其大小、形态、有无包膜、内部回声及其与毗邻脏器的关系等,最后结合患者临床病史与体征,作综合分析。

结果:本组57例肾上腺转移癌中,声像图表现患侧肾上腺轮廓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难以显示正常肾上腺回声,可显示不规则形团块38例,椭圆形团块19例;肿瘤最小1.9cm,最大达10.6cm;团块边缘不规则,境界较清楚者36例,局部境界欠清者21例;团块内部回声不均匀,呈低回声者21例,弱回声9例,较高回声6例,混合回声者21例;团块内部有斑点或斑片状强回声者7例,有12例于团块内部显示直径0.2~1.8cm透声较差的无回声区。有4例肿瘤浸润患侧肾脏与其边缘分界不清,3例肿瘤浸润下腔静脉并形成癌栓。本组57例肾上腺转移癌中,超声显像结果经与手术及病理等诊断结果对比,超声显像诊断正确者53例,符合率占92.9%53/57),不符合者4例,占7.1%

讨论:文献报道按原发癌转移至肾上腺多寡先后排序,为肺癌、肝癌、肾癌、胆管癌、胃肠道癌等。本组57例肾上腺转移癌中,原发癌来源脏器与文献报道基本相似。对于原发癌转移至肾上腺的机理尚不够清楚,其转移途径多为通过血循环或淋巴系统播散,或原发癌直接浸润肾上腺。 由于肾上腺转移癌起病隐匿,多无明显肾上腺内分泌功能异常,因此临床诊断较为困难。通常多为行超声显像或CT时检出本病,尤其是超声显像具有设备普及,方便易行,无损伤性等优点,深受临床的重视。超声显像的优点还在于,不仅可显示肾上腺肿瘤的大小、形态及其内部回声结构的改变,尚可显示肿瘤与周围组织、脏器及其大血管的解剖关系、腹膜后与腹腔内淋巴结有无肿大等,大体判断肿瘤的性质,从而为临床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提供较可靠的依据。本组57例肾上腺转移癌,超声显像首先发现肾上腺转移癌者38例,由CT或其他影像学检查首先发现者19例, 最后经手术与病理等诊断证实,超声显像诊断符合率为92.9%,由此可见,超声显像对本病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肾上腺转移癌的轮廓多比较大,超声显像较容易检出。然而较大的肿瘤压迫毗邻脏器并与其分界不清或对轮廓较小的肿瘤,超声诊断有时较为不易。因此要求从事临床超声诊断工作者,除应具有又一定的超声显像检查肾上腺技术条件之外, 熟练掌握肾上腺肿瘤的超声显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至关重要。超声显像诊断时常见应注意与肾上极肿瘤、胰腺癌、肝肿瘤等进行鉴别。综上所述,鉴于肾上腺转移癌多有明显原发脏器恶性肿瘤的病史,尤其对原发于肺癌、肝癌、肾癌、胆管癌、胃肠道癌、乳腺癌等的患者,行超声显像检查时,应特别注意仔细观察肾上腺有无转移性病灶。固然超声显像对肾上腺转移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然而鉴于其声像图表现并无特异性,因此,对于超声显像诊断与鉴别存在困难时,应结合临床病史、体征及其他影像学检查结果,相互印证,互为补充。

编辑: Zhu    来源:丁香园

声明:

1.丁香会议频道仅负责发布会议信息,如需参会、获取邀请函或会议日程,请与主办单位联系

2.部分会议信息来自互联网,如您发现信息有误,请联系meeting@dxy.cn纠错

3.如您发现信息不全,可点击Google搜索更多

4.更多服务信息请点击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