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马骏、孙颖教授团队找到提高鼻咽癌疗效新方法!

2019-06-02 18:58 来源: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马骏、孙颖教授团队牵头,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等全国共 12 个中心,共同开展了一项利用吉西他滨+顺铂(简称 GP)方案诱导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的大型前瞻性Ⅲ期临床试验,首次证实该方法有效。

美国当地时间 5 月 31 日下午,马骏教授应邀在 2019 年美国临床肿瘤学年会(ASCO)口头报告该研究成果。研究获得 ASCO 的最佳研究(Best of ASCO)殊荣,并同时在全球排名第一的临床医学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2018 年 IF:79),为中国内地学者主导的的肿瘤学研究第一次问鼎该杂志(点击阅读原文)。

1.jpg

图 1 马骏教授在国际肿瘤学大会 ASCO 做研究结果的口头汇报

2.png

图 2 该研究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在线发表

小 can 说 cancer

中国的鼻咽癌发病率居世界之冠,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近一半的鼻咽癌发生在中国。由于鼻咽癌发病部位隐蔽, 70% 以上患者在就诊时已经是局部区域晚期,治疗效果差。如何提高这部分局部区域晚期患者的治疗效果,一直以来都是全世界学者研究的重点。

这项临床研究于 2013 年在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启动(主要研究者:马骏教授),联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胡国清教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张宁教授)、广西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朱小东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杨坤禹教授)、贵州省肿瘤医院(金风教授)、第四军医大学附属西京医院(石梅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五医院(程志斌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田野教授)、广东药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王希成教授)、北京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孙艳教授)和江西省肿瘤医院(李金高教授),共招募了 480 名初诊无远处转移的三四期鼻咽癌患者。

3.png

图 3 由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牵头全国 12 家医疗中心参与本项临床试验

研究结果发现,同期放化疗前增加吉西他滨+顺铂(GP 方案)诱导化疗,可将 3 年无瘤生存率从 76.5% 提高到 85.3%,3 年总生存率从 90.3% 提高到 94.6%。同时,GP 诱导化疗方案十分安全,超过 95% 的患者可以顺利完成 3 程诱导化疗;GP 诱导化疗期间,仅 5% 的患者出现 4 度副作用;并且也没有增加患者治疗后患合并症的风险。

该研究在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综合治疗方面,具有里程碑意义!

4.png

图 4 GP 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明显提高 3 年无瘤生存率、总生存率及无远处转移生存率

坚持不懈优化治疗策略,从「减毒」到「增效」再到「减毒增效」

自 1998 年,国际指南推荐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患者在同期放化疗后接受强化的 3 个疗程的辅助化疗;然而,这一推荐是基于欧美的研究成果。在 2006 年,马骏教授团队开展了一项临床研究,发现对于中国鼻咽癌患者,额外的辅助化疗并不能提高疗效,反而增加了患者治疗的毒副反应和经济负担。研究成果于 2012 年发表于《柳叶刀. 肿瘤》。文章发表当年,欧洲指南即采纳了该研究结果。次年美国指南也基于此研究做出了相应修订,改变了沿用 15 年的指南。

然而,仅仅成功「减毒」远远不够,寻找能够「增效」的治疗策略迫在眉睫。考虑到患者在接受同期放化疗之后,身体条件较差,难以承受 3 个疗程的化疗,因而马骏教授团队提出,将 3 程化疗提到放疗前进行,看能否提高疗效。2016 年,马骏教授团队通过一项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发现,在同期放化疗前增加多西他赛+顺铂+5-氟尿嘧啶三药方案诱导化疗,可以明显提高患者生存率。研究成果于 2016 年再次发表于《柳叶刀. 肿瘤》。2018 年,美国指南采纳了该研究成果,将诱导化疗定为局部晚期鼻咽癌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但是,此三药诱导化疗方案毒副反应也较大,如何在保障疗效的同时减低毒副作用发生率,成为了进一步研究的重点。在既往两项 II 期临床研究中,对局部区域晚期患者采用 GP 诱导化疗方案,肿瘤近期缓解率高,并且毒副作用低。因此,马骏团队便开展了这项 III 期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探索在同期放化疗基础上增加 GP 诱导化疗,是否可以提高患者生存,并且评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在病人的收治过程中,各中心的主管医生会彼此交流经验,普遍认为这个方案肿瘤缓解率高,而且的确十分安全。这也使得大家越来越有信心,入组速度也逐渐加快。同时,在 2016 年,中肿内科张力教授领衔的研究将 GP 方案确立为复发转移鼻咽癌中一线标准治疗方案,更是证明了研究团队当初选择这个化疗方案的正确性。

经过对入组患者的长期随访,结果显示,GP 诱导化疗联合同期放化疗可以明显降低患者远处转移风险,进而提高无瘤生存、总生存。结合患者在治疗期间毒性反应小、耐受性好,我们相信,此治疗模式未来会被国际指南采纳,成为局部区域晚期鼻咽癌的标准治疗方案之一。

5.jpg

图 5 GP 研究总结研讨会

1964 年院所成立之初,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便将「广东瘤」——鼻咽癌这一严重危害华南地区人民健康的恶性肿瘤锁定为研究与攻克的对象,一代代人薪火相传,不畏艰辛,求索不止,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步步前行,在鼻咽癌的发病风险预测、预防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推动鼻咽癌临床诊疗进入个体化精准诊疗时代。

表 1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附属肿瘤医院、肿瘤研究所)鼻咽癌研究成果

5.png

6.png

6.png

主要研究者简介

马骏(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放疗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鼻咽癌放疗科首席专家。现任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院长。长期从事鼻咽癌的放化综合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以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2009&2015),并获全国创新争优奖及广东省突出贡献奖,同时为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获得者、百名南粤杰出人物。

孙颖(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广东省 2018 年度珠江学者特聘教授,从事鼻咽癌研究近 20 年,致力于鼻咽癌精准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策略优化等方面的研究。以第 3 和第 10 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2 项(2009&2015)。现任中国抗癌协会青年委员会副理事长、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谢方云(共同通讯作者):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致力于鼻咽癌分期优化及综合治疗策略优化等方面的研究。

Melvin L.K. Chua(共同通讯作者):新加坡国立癌症中心放疗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期致力于鼻咽癌的精准治疗和转化研究。为美国放射肿瘤学学会官方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头颈部癌症分会高级编辑;「British Journal of Radiology」副主编。

文/放疗科、党政办

编辑: docbb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