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届中国PACS大会:影像与临床将更加紧密贴合

2013-11-14 18:18 来源:丁香园

11月4日,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和《e医疗》杂志共同主办、飞利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飞利浦”)协办的“第五届中国PACS大会”在厦门召开。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常务副理事长赵自林、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白知鹏、副理事长戴建平、副理事长郭启勇,副秘书长孟建国等领导出席大会。大会由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白知鹏主持。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副理事长戴建平,中国医科大学大副校长、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院长郭启勇,厦门市卫生局副局长孙卫,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董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神经外科主任马廉亭,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彭晓新,厦门大学数字医疗技术研发中心主任王博亮教授以及南京军区福建总医院的信息专家郭志旭,在大会上从各自的角度全面介绍了PACS技术的发展和临床与影像的紧密结合。大会合作伙伴华海盈泰、蓝韵、西门子、富士胶片、EPSON、SONY、EBM、岱嘉医学、德为视讯等公司的代表出席了大会。来自全国医疗卫生机构的专家和用户500余人聆听了大会报告。大会期间,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为成功通过2013年IHE-C测试的企业颁发了证书。


会议主讲台

会场现况

未来将走向医学影像平台

 郭启勇教授在发言中阐述了当今医学影像与信息化结合起来服务临床的发展。“单纯用一个影像做最后诊断的情况已经越来越少。利用PACS终端来进行综合影像诊断,会大大提高影像诊断的水平,这样的诊断要求是未来很好的影像诊断流程。检查的质量控制对最后的质量报告很重要,检查和诊断不在一起,我们如何保证检查出来的图像是反映患者真正问题的图像?专科化流程和专业化软件将给我们带来更加专业的服务,这将是未来的趋势。”郭启勇还强调,医疗IT将影像更好地服务临床、提高诊断,这是影像的信息化、检查的信息化,将患者的信息流联合起来,是影像与信息化发展的更大的未来。

 “在数字化的医学影像全部取代模拟图像的今天,信息化、网络化已经成为必不可少的手段和平台。医学影像信息化为临床提供了快捷、准确的影像诊断信息,为临床研究等内容建立了不可或缺的平台,这个平台是能够提高服务水平,能够为更多的患者和临床研究提供未来发展的平台。”郭启勇总结到。

IHE为互联互通提供基础

信息化发展到当前的阶段,PACS已经开始向院外拓展,走向区域化。解决在一定范围内不同医院之间的影像互认、满足资料共享的需要是重要的发展趋势。结合这一行业大背景,戴建平教授在演讲中介绍了IHE的发起,以及IHE在中国的发展情况和未来方向。

 IHE的目标是改善整体医疗能力,完善区域医疗及医疗机构的信息环境,提高应用效率和质量,优化医疗工作流程,完善设备与系统间的协同工作能力,改善影象质量,促进影像和信息通讯的一致性,增加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降低医疗成本。“有些人单纯地理解成PACS系统是放射科的PACS,或者是影像科的PACS,实际上PACS系统应该说在某种意义上处理的数据是很大的。所以目前IHE已经不再是单纯的医学影像诊断,而是把医院的信息系统和影像做了一个整合。”戴建平对IHE的发展如是说。

“IHE能够解决国内目前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说数字化医院、电子病历、远程会诊等等。‘IHE中国’目前已经开展的工作是建立督查队伍,开展了培训工作和IHE测试工作,特别是做了IHE的标准化工作,启动了IHE的中国化。”戴建平表示,IHE测试已经在中国更加广泛地展开,并已经逐步制定信息化产品的测试要求。IHE业务已经从原来主要进行PACS测试拓展到其他方面。对于IHE的发展,戴建平总结说:“IHE发展到今天,从整个结构上来讲是不断进步的,内容也在不断调整,改革则是发展的主线。”

医学、信息和管理要三者结合

厦门市卫生局副局长孙卫在演讲中着重从“卫生管理方面看区域PACS”角度为大家介绍了厦门市的成功经验。

孙卫在演讲中表示:“伴随着PACS的发展,其过程有几个不同的阶段。第一个阶段主要是行政主导型的解决方案,也就是以实现院系之间的共享为基础。这一阶段往往都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有需求,而医院是被动执行。第二个阶段是在区域PACS的使用过程中对其作用逐渐理解,于是开始探讨应如何更好地应用。但也正如刚才讲的,在应用了一段时间以后就发现以前的PACS有很大的局限性并影响了其发展,所以“云平台”应运而生,这是第三个阶段。第四个阶段就是大数据的时代。从患者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提高它的应用效益,所以是效益主导型方案。这四个阶段来讲,并不是统一的,因为各地的发展情况不一致,所以这四个阶段在不同的地方所处的位置是不一样的。”

区域卫生信息化是卫生规划重要的内容,区域PACS是区域卫生信息化中的核心内容之一。区域PACS是改进卫生管理的重要手段,通过区域PACS可实现信息共享,实现异地调用,实现云存储。孙卫还强调,区域PACS最重要、最核心的内容还是“以人为本”。在PACS系统建设时,要充分结合医学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卫生管理技术,从患者的利益出发,体现医学人文关怀,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

PACS为临床诊断提供帮助

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董蒨以“数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手术的发展和临床应用”为题介绍了他和同事们多年来的探索。董蒨在演讲中以典型病例为切入点,“这个是在临床比较经典的患者,其肝肿瘤与肝脏最主要的血管关系比较密切,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只有一般的CT影像,我作为外科医生是断然不敢贸然手术的。针对这种情况我们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我们与海信集团数字多媒体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医疗电子研究所合作,成功研发出‘海信双子3D医学影像与计算机手术辅助系统’,根据这个系统就可以做出一个非常清晰的患者的图片,这样就可以知道患者肝脏内部的门静脉和肝动脉的影像结构,能够为医生制定手术方案提供最可靠的信息。我本人是一个外科医生,我深深地感到,IT界的很多东西用到患者身上后能挽救那么多人的生命。”

 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副主任彭晓新从医生的角度介绍了PACS对临床工作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彭晓新说:“作为医生来说,希望PACS对我们的手术做一点工作。首先是应用在诊断,紧接着是手术前的讨论。没有完整的诊断和手术前的讨论,患者是不能上手术台的。我们现在发现三维图像对临床是非常有用的。PACS进入医院、服务临床之后,我们发现它能够做非常强大的后处理工作,包括一些曲面重建,用鼠标在图像上一画,整个曲面重建就出来了,这种强大的功能很让人吃惊。”

先进解决方案保障行业发展

飞利浦作为此次大会的合作厂商之一介绍了其创新的“3D影像数据中心的解决方案”。早在4年前,飞利浦就在全球成立了统一的针对于大数据的3D数据影像中心部门,以整合飞利浦各产品线上的创新技术。到今天为止,这个部门已经投资了10亿美元。2012年年初,飞利浦在中国也成立了3D中心项目组。飞利浦的三维影像技术中心是整合了“飞利浦IT系统在影像管理方面的创新技术,以及飞利浦在CT、磁共振等大型设备影像后处理创新技术”的一套解决方案。

华海盈泰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在大会演讲中表示,公司认为PACS发展至今已经产生了真正的新区域和新格局。传统模式上的PACS建设和应用已经不能够满足医疗机构的飞速发展,PACS将迎来云时代的发展。在远程医疗日益发展的当下,基于PACS的云医疗将是重要的发展趋势。

深圳市蓝韵网络有限公司解决方案部介绍了“基于云存储的区域影像信息系统”,通过云平台的建设、协同的工作流、信息的整合应用等解决方案的介绍,展示了蓝韵网络面对PACS系统挑战时的应对策略和实力。与此同时,蓝韵网络还介绍了公司在江阴市部署区域PACS的成功经验。

IHE测试成绩斐然

为了促成医疗机构信息化的建设推动医疗信息化标准的进程,提高国家医疗信息服务中的能力,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医学装备信息交互与集成分会于9月23日~27日在北京举办了“IHE中国”2013年第二次测试。参加此次测试的厂商共有15个,共申报了204个功能角色,117个功能决策通过了测试,通过率达到了86.76%。在此次PACS大会上,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为这些通过测试的企业颁发了证书。

 

编辑: yux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