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 年 10 月 25 日,由中国睡眠研究会主办的 「中国睡眠研究会第十一届全国学术年会」在山东省会济南市隆重召开。今年大会的主题是:「加强睡眠医学教育,促进睡眠专科建设」。
与会期间,中国睡眠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睡眠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韩芳教授以《睡眠呼吸暂停的远程管理》为主题,针对睡眠呼吸障碍的诊疗、长期管理与服务的整体解决方案进行了精彩分享。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科 韩芳教授 作《睡眠呼吸暂停的远程管理》报告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SA) 是一种慢性病
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慢性病,传统的管理模式为问诊-评估-监测-治疗的线性模式。1993 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 Engl J Med)发表了 Young.T 的流行病学研究认为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多发病,像糖尿病、高血压一样需要从人群进行干预。从 1998 年开始,国际对于睡眠呼吸暂停的管理模式均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睡眠呼吸暂停已经被列入慢性病的管理范围,相应的医疗保险政策、疾病管理模式均发生了根本转变。
OSA 的长期临床管理模式为从识别危险人群开始,对高危患者进行监测治疗一体化,对低危患者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长期临床管理的目标在于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降低因嗜睡导致交通事故等风险,降低其卒中的发生率和心血管疾病的病死率,而并非单纯降低鼾声和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OSA) 亟需新的慢病管理模式
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是世界上第一个提供远程医疗(telemedicine)睡眠诊疗服务的学会。我国也在向国际目前的进展方向进步,特别是在远程医疗方面,睡眠呼吸疾病监测有独特的优势。我国在构建睡眠呼吸疾病远程诊断和治疗的体系过程中,也为慢病的家庭管理探出一条新的路径。利用线上平台的远程手段可以辅助 OSA 患者进行疾病筛查、诊断以及治疗等进行流程化管理。
中国睡眠研究会统计中国目前大约有 6000 万需要治疗的 OSA 病人,诊断治疗率不到 1%,按照目前的诊断效率,现有的 OSA 患者要经过 300 多年才能全部诊断治疗完。近阶段我国睡眠呼吸领域发展比较快,尽管全国目前己有 3000多家医疗机构可以提供睡眠医学服务,但能力尚需提升。因此,必须采取一些新的策略,特别是需要大力开展家庭化的监测、治疗,这样才能减少将来并发症的发生率。
以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为目标,利用先进的通讯技术,通过远程监控手段,整合家庭和医院的医疗资源,建立新的医疗管理模式,对于睡眠呼吸障碍等慢性疾病的长期管理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筛查、诊断、管理的一站式服务平台
睡眠呼吸暂停的远程管理提出了全新的医院—社区—家庭的合作诊疗模式。这种模式下,患者无论在医院和家中都能得到权威和专业的指导:医生可以对 OSA 患者数据进行分析、解读,对出现问题的患者及时干预;服务商可对患者提供长期服务和管理;患者也能够实时掌握自己的睡眠健康情况,与医生、服务商建立长久的沟通纽带。
远程医疗服务平台为医院节省了医疗资源,为患者降低了医疗成本,使患者足不出户即可得到:OSA 风险评估、OSA 疾病诊断、OSA 知识获取、OSA 针对性治疗设备提供、OSA 家庭医疗服务、OSA 患者管理与服务,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完善。
总之,睡眠呼吸障碍作为睡眠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诊断和治疗逐步临床化、简单化、家庭化。随着互联网、移动设备、人工智能和可穿戴设备的发展,在这些技术基础之上建立起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远程居家医疗新模式。这种远程睡眠监测和治疗系统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满足日益增加的睡眠障碍疾病患者的就医要求,促进大众的睡眠健康。
封面图来源/现场拍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