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春学教授接受接受丁香园通讯员现场采访
以下是主要采访内容。
丁香园:您在早上的报告中特别提到肿瘤血管生长因子的发现者Folkman没有畏惧别人的不解,坚持自己的想法并用实验来证实,这样的事例给了我们怎么样的启示?
白春学教授:其实这样的现象其他人也有观察到,但是大家都没有引起重视,而Folkman真正着手去做了。现在从细胞、动物再到现在的临床试验药物都逐步证实了他的理论。这个事情提醒我们还是需要仔细观察,并且在观察到这些现象的时候多问问几个为什么?
丁香园:那么在他的成功故事背后,除了个人的坚持与努力之外,是否更多的靠文化和制度上对于创新的保障?中国能否从中得到一些借鉴?
白春学教授:我个人的感觉是外国研究者追根究底的精神更加彻底。而中国对于创新的理解,很多时候还是偏向保守了,外国没有做过的就不敢相信,不敢批了,或者需要更多的论文发表,但是有些申请专利的研究不可能再发表论文。真正源头的创新不是很多。
丁香园:肺癌靶向治疗的临床进展如何?
白春学教授:这个在我的报告中已经有很多的展示,我可以把PPT拷给你们。
丁香园:目前关于RNAi治疗肝癌等进展很多,已经有好多家美国生物公司已经进入临床药物试验阶段,那么RNAi在肺癌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有哪些?
白春学教授:可以说,我们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还是比较领先,你可以参考一下我们发表在中国药理学报、BBRC上的文章。我们针对的靶点是EGFR。
丁香园:你在报告中还专门提到了基因治疗“载体”的问题,即“不是唯一一个,但是一个最难解决的问题”。我们也注意到最近美国一项使用腺相关病毒载体(AAV)的临床试验中出现了病人死亡的情况,请问你如何评价这方面的载体应用前景?
白春学教授:临床试验中确实发现腺病毒等存在较大的安全性问题,那么在我们的研究中使用的是其他病毒载体和非病毒载体。虽然腺病毒等在基础研究中应用较多,但是要上临床还比较困难,而对于非病毒载体的研究,目前还不是很多。
白春学教授
白春学,1951年4月生,1982年获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上海医科大学博士学位,1985年在日本进修结核防治,1997~1998在美国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做博士后研究。现任复旦大学中山医院肺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上海分会呼吸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肺癌组成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呼吸分会慢阻肺组组长;肺癌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老年分会委员;变态反应分会委员;美国胸科学会会员;日本结核预防会名誉会员及国际防痨和肺病联合会会员,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委会委员,中国医刊特约编委和临床肺科杂志编委等。
先后参加国家七五和八五攻关课题以及卫生部重点课题多项。主持卫生部课题“支气管哮喘的病生理改变和治疗”及“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单抗显像”等。近年承担多项有关肺水通道蛋白和肺泡液体转运和肺损伤等课题。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参加《中华内科学》、《实用内科学》和《现代呼吸病学》等有关章节的编写。1993年获“施思明基金奖”,1991和1999年分别获“国家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二次,1991年国家教委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为四化建设做出突出贡献的中国博士学位获得者”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