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杨教授,您好!我们注意到在您的试验中,紫杉醇联合卡铂组在提高客观总体反应率(ORR)方面优于对照组,但其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减少更为严重,这其中主要原因有哪些?
杨教授:目前我们所用的纳米紫杉醇提高疗效的可能机理是这两种蛋白存在于肿瘤细胞的细胞膜,能够协同纳米紫杉醇更好地进入细胞膜。相对于普通的紫杉醇,它进入肿瘤细胞内的量更多,药物浓度更高,能够更有效地杀死肿瘤细胞。然而,随着细胞内药物浓度的增高,其毒性作用可能也会相应地加大,这是我们猜测可能的一个原因。再者,我们这项研究中白蛋白结合型紫杉醇/卡铂在第一天和第八天两次给药。可能也是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原因。
丁香园:现在根据目前的试验结果,有没有进一步的临床相关试验及试验设计?
杨教授:目前研究的结果虽然是一个阴性结果,但是药物的有效性是本次试验的终点。统计学方面,实验组和对照组相比P值为0.085,介于0.05和0.10之间,处于边缘的统计学差异。这提示我们的一个研究组里面的病人可能相对较少,较大的样本量可能会使得差异性变大,更容易发现其中的差异性。目前研究的样本量相对较少,因此差异性方面可能不是很明显。
本试验中的一百二十多例病人资料中,有三分之一的病人留取了标本,我们下一步试验会挑选更合适的亚组人群。分析这些患者的肿瘤细胞膜中有没有这两种蛋白质,这两种蛋白的表达量是否和纳米紫杉醇的疗效相关,这两种蛋白的高表达是否会使得纳米紫杉醇的疗效特别好,并且有统计学差异。目前还是我们单中心在开展这项实验,现在看来整体的趋势是比较好的。这两种蛋白的高表达对纳米紫杉醇的效果相对较好。
现在我们将五个中心的相关资料和标本都搜集了,准备做进一步的分析。希望能够具体研究这两种蛋白和紫杉醇治疗的相关性。如果我们的研究结果是阳性的,以后研究时病人的入组标准除了要求是肺鳞癌的同时还要考虑患者自身这两种蛋白的表达,产生新的入组标准。
未来的三期临床试验会不会继续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能否找到一个肿瘤标记物,具有一些提示性意义。如果能够找到具有提示意义的肿瘤标记物,我们可能会进一步进行三期临床试验。如果没有相关阳性结果的话,以后我们可能就就会结束试验。我们现在的计划是等待相关结果后,进一步挑选更合适的亚组人群。
丁香园:你多次参与ASCO大会,觉得今年的大会和往年的有何不同?
杨教授:我今年ASCO年会总结回顾了过去50年抗癌领域的进展,让我们看到在过去的半个多世纪中抗癌领域有没有进步。肿瘤的治疗是一个精准的治疗过程,我们目前的化疗药物越来越少,基本只有传统的几种化疗药物。现在更多发展的是靶向药物,针对一些针对突变的靶向药物,免疫靶向药物等。
这五十多年来,肿瘤治疗的发展是向个体化、精准化治疗发展。这种进步在提高药物疗效的基础上,不断减轻治疗的毒副作用,使得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有所提高,延长生命周期。对于早期肿瘤患者,更多地依赖于围手术期的辅助及新辅助治疗,以及相关标志物的指导,新技术尤其是微创治疗的进展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蛋白组学和基因组学指导下的精准治疗会是未来很重要的发展方向。目前中国的相关治疗手段也在不断和国际接轨。在生物标记物阳性的基础上入组病人,更好地接近国际试验入组标准。
丁香园:刚刚您提到靶向治疗会是未来肿瘤治疗的发展方向,您在多学科的诊疗方面有很多经验,能否请您谈一谈靶向治疗在肺癌多学科诊疗中的地位和作用?
杨教授:目前靶向治疗主要应用于晚期患者,有些局部晚期患者不适用于根治性放疗和化疗,同时也适用于这种局部靶向治疗。定义局部晚期或是晚期患者适合靶向治疗。
局部晚期患者是指部分不适合做根治性治疗,这时候是否考虑局部靶向治疗帮助患者肿瘤缩小,如果能够达到效果,这会为患者之后的根治性切除和放疗打下基础。
第二、如果放疗和靶向治疗同步进行是否增敏作用。第三、化疗和放疗做完后是否可用靶向治疗进行维持和巩固治疗。这三方面的研究,目前还没有充足严谨的证据提示靶向治疗在局部晚期患者中的干预效果。
关于辅助及新辅助靶向治疗,目前还在研究过程中,三期临床试验在中国、日本和欧美都有。选择的入组患者主要是存在基因突变,给予新辅助或辅助治疗,看能否增加患者无复发生存时间或总生存时间。目前我们的肿瘤学专家不会放弃努力,不断做更多研究和探索,了解靶向治疗在肿瘤治疗的早期或局部晚期能否发挥重要的作用。
丁香园:AZD9291药物目前尚处于一期临床试验,但是在今年的ASCO上引起了极大关注,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
杨教授:对这个药物关注的原因主要有两点:首先EGFR-TKI对有突变的阳性患者疗效很好,但是患者在治疗11-12个月后出现耐药。在治疗失败的患者中有约一半患者是T790M突变导致,现在的相关药物AZD9291和CO-1686以及韩国的HM61713,这些药物用在T790M突变患者上有一半以上的效果,这是目前比较热的原因。有一半的患者对这种药物的治疗有效,这样精准治疗和个体化治疗的有效率就达到了。
目前治疗的入组患者都是有基因改变的,而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进行治疗。在用药治疗之前已经检查患者有相关的分子改变,才会进行相关治疗。以前的一期试验会更多考虑药物的毒性和安全性。现在有了个体化治疗后,我们会在一期试验时就在考虑药物疗效的同时也考虑药物的毒性,在一期试验过程中就让有相关分子改变的患者入组,而不是在二期或后面的试验才考虑相关问题,这样更突显了个体化治疗和精准治疗。
丁香园:从今年的ASCO会议上来看,非小细胞肺癌仍然是热门话题,从您的角度看,最关注的研究有哪些?
杨教授:虽然刚刚我讲了许多关于治疗过程中的耐药问题、靶向治疗、个性化治疗,我最关注的的问题还是我们自己目前研究比较多点的CMET靶点。我们研究这个靶点的原因在于它不仅仅是原发的驱动基因,同时也是一个耐药基因。当其他肺癌相关基因如EGFR、HER2、ALK等都是阴性的情况下,它很可能是肿瘤发生的驱动基因。
其次,我们医院目前在做相关工作,我一直在关注它。它既是一个驱动基因,同时也是个耐药基因,将来可能会涵盖许多病人,希望CMET靶点会不断受到重视,在肿瘤的精准性治疗和个体化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目前相关的研究还不是很多,正需要广大的肿瘤学工作者进行探索,进一步造福肿瘤患者和家庭,从而造福社会。
丁香园:谢谢杨教授,祝您工作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