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我们知道,目前胃癌领域最关注的治疗靶点包括HGF/MET通路、PARP靶点和PD-1/PD-LI靶点,您可否为我们具体介绍一下这三种治疗靶点目前的研究进展如何?
沈琳教授:我国胃癌发病率比较高,大家都在寻找新的治疗靶点。大家比较关注新靶点的几个方面:明确的靶部位,靶点是否与胃癌的发生发展有明确的相关性。
目前一些cMET抑制剂已经进入III期临床试验,无论是单抗类药物还是小分子抑制剂都有适合的治疗人群,也就是说并非针对所有的胃癌人群。不同的人群应该选择不同的新靶点药物进行治疗。目前这方面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胃癌患者从中获益。
胃癌的患者并非对药物不敏感,问题是随着用药时间的延长,患者发生了耐药。PARP抑制剂通过抑制肿瘤细胞DNA损伤修复、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韩国研究者在这方面进行了I和II期的临床研究,而在II期研究中发现,很重要的标志物并非是PARP环节的表达,而是通过另外的途径发挥作用的。
PD-1和PD-L1路径当中,肿瘤细胞和T细胞通过PD-1和PD-L1的结合,使得杀伤肿瘤细胞的免疫细胞的活性失活。如果连接阻断,肿瘤细胞的T细胞抑制作用将消失。国际上做的I期临床研究中,胃癌的研究具有非常好的前景,常规治疗全部失败的患者能够从中获益,这给予我们非常大的鼓舞,希望这个领域能有重大的突破,但是研究结果应用于临床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丁香园:前不久,您这对胃肠间质瘤诊疗共识的更新也发表了一盘要点解读,能否请您介绍一下在这次共识更新的内容中,哪一些最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沈琳教授:医生目前比较关注已经存在的手术治疗和靶向治疗以后出现的临床复杂问题。例如本次CSCO会议中很多医生对于估息手术的问题争议比较大,这些临床热点问题是我们更新指南时需着重注意的。另外我们要确定临床存在争议、仅达成一部分共识的问题,如手术模式、小间质瘤的定义等。还有一些重要的临床问题如穿刺活检的时机、综合治疗、耐药问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