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专访华山医院神经科吕传真教授

2010-06-30 00:00 来源:丁香园 作者:muoquan


吕传真教授在工作

今年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建科60周年,适逢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前任主委、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吕传真教授从医执教50周年,丁香园在这一特别值得纪念的日子里对吕教授进行了专访。

丁香园:吕教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丁香园的专访。今年是华山神经科建科60周年,您从1961年到华山医院神经内科工作到现在整整50年了,您可以说是神经科的元老,您能对华山神内60年的发展作一下简单的回顾吗?

吕教授:好的。总得说来,华山神经科60年的发展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50年代初到60年代中期,这是神经科非常光荣的时期。1950年张沅昌教授从英国回来,在中国红十字会总院(华山医院前身)设立独立的神经精神科病房,当时只有20张床位。1952年受高教部委托举办了高级师资训练班,1953年又被卫生部指定举办“神经精神病学高级师资班”,培养出了一批神经病学和精神病学的人才。后来有很多人分布到了全国各地,像汪无级教授赴新疆组建了新疆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神经科,朱汉英赴山东齐鲁医院组建神经科,傅雅各、沈鼎烈等教授赴重庆创立重庆医学院附一院神经科,王新德教授调到了北京医院,匡培根教授调到现在的解放军总医院等等。神经科的病理室和脑电图室也是在50年代就建立起来了。另外张沅昌教授在1960年主编了第一部国内神经病学教材《神经病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后来还与王新德、陈汉白主编了《脑血管疾病》一书;另外在多发性硬化、神经心理学方面、Chess癫痫等方面发表一些重要的论著。

丁香园:那时候取得了很多成绩。

吕教授:是的,取得了一些成绩,可以说华山神经科的实力和名气是在那一段时间就奠定了。但后来发生了“文革”,神经科就比较艰难了。从60年代后期到80年代末,可以说是华山神经科的“困难”时期。前半段时间是“文革”的冲击,最严重时甚至连神经内科专科门诊都取消了;在80年代主要是受到“出国潮”的冲击,自己科里培养的研究生都留不下,出国的非常多。我记的最困难的时候,科内四个专业组居然每个组还分不到一个主治医生,医疗梯队出现了严重的断代现象。不过在那一阶段,神经科还是克服困难做出了一些突破,像编著了《实用神经病学》,建立了免疫室、TCD室,在国内首次开展了左旋多巴及苄丝肼多巴治疗帕金森病的研究,申办了第一届全国神经病理学进修班等。

丁香园:那第三阶段呢?

吕教授:从90年代初到现在,可以说是一个不断进步,继续发展的时期。首先得力于国家、上海市卫生局和学校的支持,再次就是留在科里的人多起来了。我记得卢家红医生是当时上海医学院7年制医学外语班毕业后留下来的第一个研究生。1995年神经科成为上海市医学领先专业“临床神经医学”重点学科,1996年神经科列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2001年被教育部评为二级重点学科和复旦大学“985”重中之重学科。在这一段时期,脑血管病、神经免疫、神经心理、癫痫等方向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丁香园:您能对自己50年从医经历作一个介绍吗?

吕教授:这个可能有些困难。我想自己这50年可以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做”,做好临床工作,做好科研。我记得我刚进临床时,那时科里条件很艰苦,我做总住院时一个人管66张床位,周一至周六都不能休息,只有到周六晚上可以睡一觉,到第二天中午,然后再回病房。不过苦中有乐,你真得去这样做了,就可以培养出兴趣来。有时候别的医生或别的医院诊断不清或误诊的病人,被自己诊断清楚了,会很高兴。我这个人比较好动,思维比较活跃,平时喜欢思考,又喜欢看书,慢慢地兴趣来了,临床能力也提高的很快。我喜欢多做事,有时候上级医生布置任务给我,我很少推脱,都去努力做好,我想这是有好处的,既提高了自己的能力,也向别人证明了你有上进心,求进步。现在有些医生总是会一味地推托上级医生布置的任务,认为自己很忙,没有时间,我想这是不对的。

丁香园:讲到这里,我问您一下,您认为怎样作才能算一个合格的神经科医生呢?

吕教授:这个我没有系统的考虑过,谈几点自己的看法吧。

首先:毛主席讲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做医生且忌“主观主义”。所谓做医生的主观主义就是临床上接诊病人,不去做认真地病史询问,不去认真地体格检查,而是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主观臆断。这方面我在临床上碰到的例子很多。比如前几年曾碰到一例双下肢进行性无力的患者,体查颅神经阴性,四肢肌张力增高,对称性的双下肢肌力减退,双病理症是阳性的。患者到华山医院就诊之前曾就诊过多家医院,均按脑梗死治疗,效果不明显。转来华山神经科后,我又详细地进行了体格检查,发现在高颈段存在较为明显的感觉平面。立即做影像学检查,提示是高颈段的脊髓压迫症,于是转到外科马上进行了手术。

第二个就是要严格按照传统的“神经科的临床诊断思路”去做。这一点早在张沅昌教授主持华山医院神经内科时,就总结出了神经科疾病的诊断思路:仔细地问诊到详细的体格检查,再到疾病的定位,最后是疾病的定性诊断。只有坚持按这个思路走,才能在临床上少犯错误。现在有些医生不肯好好的去查体,过于依赖于辅助检查,这些都是错误的。我以前接诊过一个眼肌型的重症肌无力患者,他是背着一大摞影像学片子来找我,我检查后发现患者除眼睑下垂外,没有任何其它的症状和体征,我有些生气,这样做是不负责任的表现。

第三:对自己要求要严格,不管是在做学生时,还是在真正成为临床医生之后。作学生时,要有刨根问底的精神,而不是浅尝辄止。做医生时就要负责任,在诊断和治疗上要尽心尽力。现在有些临床医生比较浮躁,当然也与目前医疗市场病人多,基层医院受利益驱动有关。

丁香园:谈到目前中国的医疗市场,最近出了几件事,像“芦笋片”事件和宁波“回扣单”事件?您是怎样看待这些问题的?

吕教授:这个我只发表一些个人的看法,可能不一定对。我认为在医疗界出现这种情况是一种很不正常的现象,但究其根源并不在于医生。我认为中国医疗药品的营销机制有问题。药品从生产出来以后,到终端消费者要经过各级医药代理、医药代表、还要经过医院招标、医院药房等层层关卡,层层加码,最终造成药价的虚高。所以真正要去改变的应该是改变药品的营销机制,而不是去处罚医生了事。

丁香园:您如何看待现在的临床医生的培养制度?

吕教授:关于这个问题我只能谈一下我自己的看法,纯粹是一家之言。我认为中国的临床医生的培养制度主要是没有良好的淘汰制度,缺乏竞争。像原来华山医院神经科的制度是医生进科后要先做五年的住院医生。在这五年中,第一年不算正式的,只有一年后通过严格考试,才能转正,二年后经过考评转为高年资住院医生。第五年做总住院医生,就像我上面讲的,要管60多张床位,基本上一年都要在医院中度过。五年之后是升主治医师,我那个时候升主治医师不像现在这样,那时候我上面的4位主治医师都来考我,都来问问题,很严格。而且每年升主治医师的人数有限制,每年都会有升不上的,那么就要到基层医院去工作。所以我讲人都是有上进心的,谁也不愿意做最后一个,所以大家都很努力。这样子培养出来的临床医生水平是很高的。

丁香园:有一个问题可能有点老生常谈了,不过还是想听听您的看法。现有很多临床医生忙着搞科研,甚至有些人因此耽误了临床诊疗工作,您是怎么看待这一问题的?

吕教授:其实临床与科研并不矛盾,许多科研实际上是源于临床,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临床是科研的源泉。我举个例子来说吧!那还是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我们都知道重症肌无力最常表现为眼睑的下垂,但大家当时很少会去关注瞳孔的改变,有些神经科医生甚至到现在还把眼睑下垂的患者是否出现瞳孔的改变作为诊断重症肌无力的标准。他们认为出现了瞳孔改变可排除重症肌无力。我当时看了很多重症肌无力的患者,对这个问题很注意,也很感兴趣,就去翻阅中外的书籍。结果发现大部分书籍都提到重症肌无力的患者会出现瞳孔变大,光反射迟钝。但具体机制是什么,没有人讲。当时绝大多数神经科医生认为,重症肌无力仅累及骨骼肌,而我们都知道,调节瞳孔大小的瞳孔括约肌与瞳孔开大肌均属于平滑肌,那么当时我就想瞳孔的变化是否与重症肌无力有关呢?进一步思考重症肌无力是否会造成突触前膜的损害呢?后来我们和中科院联合开展了一系列相关研究,最终证明了上述猜测。由此你看,临床与科研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要在平时的临床工作中懂得认真细致地去观察临床现象,发现前人未发现的东西,然后就是认真思考,刨根问底。

丁香园:丁香园论坛有众多的神经科会员,您对我们的会员有什么寄语呢?

吕教授:好,我只说我体会最深的,有三点:1.详细地采集病史,认真地体格检查;2.客观的阳性发现是永远的真理,不要轻信书本;3.临床是一个探索的过程。相信每个临床神经科医生都有自己的体会,这算是我从医50年来比较深刻的几点体会吧。

丁香园:感谢您接受丁香园的采访,祝您身体健康!

吕教授:谢谢!

 

吕传真教授简介:

男,浙江天台人,1955年考入上海第一医学院,1961年至华山医院神经科工作,1986年晋升为副教授,1989年4月破格晋升为教授,1992年起任博士研究生导师。他是我国著名的神经病学家,历任华山医院神经科主任,复旦大学神经病学研究所所长、复旦大学“重中之重”学科-临床神经病学科负责人、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神经病学系主任、上海市神经病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分会副主任、主任委员、《中华神经科杂志》总编辑、国家医学神经生物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等职。现任华山医院终身教授、《Cerebrovascular Disease》编委、《Stroke》中文版主编、世界卫生组织神经科学研究与培训合作中心主任等职。吕教授从医执教50年来,一直致力于神经病学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神经免疫病和脑血管病领域卓有建树。

 

丁香园通讯员在第10届全国神经病学年会上专访吕传真教授:http://meeting.dxy.cn/452/article/471/452/453/3448.html

华山医院神经内科60周年庆典:http://neuro.dxy.cn/bbs/post/view?bid=46&id=17566212

编辑: muoq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