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直播室

结构性心脏病论坛:经皮主动脉瓣植入术新进展

   2013-06-05
字体大小:


 

结构性心脏病论坛访谈专家:周达新 、赵仙先


张必利:尊敬的各位专家同道,医生朋友们,大家上午好!

我们今天有幸请到了三位专家来到东方直播室。第一位就是机构心脏病论坛坛主,上海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周达新主任,他在结构性心脏病有着深厚的造诣;第二位专家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心内科赵仙先主任,他有多年的经验,在全国也有知名度;第三位专家来自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陈维教授。首先请结构性心脏病论坛坛主周达新介绍一下论坛主旨以及学术交流内容的内容和热点。

周达新:各位同道,上午好。

我们东方会按照葛均波院士普及、提高和创新理念已经走过七个年头,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对各方面的介入治疗理念普及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上海在结构心脏病来讲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明天我们还有两个病例,是全球首例做植入,现在保密不讲手术演示的情况。

从国内第一例心脏病介入治疗在上海,到2002年在东方心脏病学会议到现在已经十几个年头过来了,我们每年在上海心脏病介入治疗达到2000多例,排名全国第一位。我们涉及的医院很多,上海有长海医院、儿科医院等等,很多医院都在开展结构心脏病治疗。我们结构论坛在组织和一些平时大家的病例研讨方面,特别是在结构学组主任的领导下也取得一些成绩,这方面请赵主任谈一下情况。

赵仙先:谢谢周教授的介绍。在结构学方面介入治疗我们心内科做了很多工作,从国内第一例用改良的双盘状到现在每年介入心脏病例数在350例左右,也积累了非常好的经验,应该正是由于我们在中国应用了新型的上市介入技术,推动了介入治疗的推广和普及,取得了巨大的成果。目前全国可以做的单位也很多,在最初研发的基础上进行了很多改良,以秦永文教授为代表的研发团队做了很多工作,比如说我们在国外的基础上研究了缺损治疗的系列分布期,已经从国内走到国外,国外很多国家,包括巴西、印度、巴基斯坦都在应用我们分布期,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于世界各地的介入治疗,最大的优点就是微创,然后在治疗方面,在病人身上不留下任何疤痕,我们叫它心脏美容手术。当然现在我们有很多新的进展,比如我们中山医院在国内瓣膜植入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我们在这方面有做了很多的临床研究。

但是今天我想谈另一个话题就是我们在开展一些新的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时候要保持传统,二尖瓣球囊扩张手术对有适应症的病人是非常好的疗法,最大优点第一是微创,第二避免了机械瓣膜或者生物瓣膜的植入,不需要抗凝,减少了抗凝并发症。到目前为止,我们内科结构心脏病介入治疗完全可以取代外科手术治疗的方法,而且手术非常方便,效果非常好,创伤非常小,不需要出血,所以今天在很多新技术在不断应用的前提下,我们应该保留好的传统,因为确实在我们国家有相当一部分风湿性心脏病病人,明显的二尖瓣狭窄,一大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介入治疗。非常遗憾我们现在可以熟练进行二尖瓣介入治疗的医生越来越少,当然当中有很多问题,第一是技术掌握需要可能一定的学习曲线,第二是有一定的并发症,主要的技术关键就是防间隔缺损。第二在新技术应用现象我们上海走在前面,葛均波院士在国内进行了第一例经皮主动脉瓣的植入式手术,我们两年前首次在国内应用这一技术进行了主动脉植瓣,目前已经做了6例病人,这是非常有前景的手术,目前国外做得越来越多,适应症也不断在拓宽,而且正由适合应用高危人群转变向低危人群,将来再过三五年,最长六到八年的时候,这个技术在国内可能会推广非常好。但是这里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瓣膜的价格问题,瓣膜在欧洲、美国还是比较贵的,在国内进行这个治疗的病人病例数很多,但是由于价格问题,限制了很多病人的应用,将来我们的方向可能还在于经皮导管植入瓣膜材料的国产化,我们上海医院和中山医院都做了很多研究,我们将来推动国产瓣膜的国产化有很大前景。第三个,我想通过媒体也呼吁一下,尽管我们国家先天性心脏病,包括一些后天的病例数很多,但是真正能享受或接受微创的介入治疗病人还是不多的,比如说小的缺损大部分可以通过微创介入治疗达到完全治愈的目的,对于动脉导管微闭的病人来说都可以通过介入治疗的方法得到治愈,完全避免了开胸手术治疗。另外一个方面,我希望通过媒体的呼吁,通过广大医务人员的宣传,使得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人早发现,早治疗。大家知道先天性心脏病是可治愈疾病,无论通过内科还是外科都可以治愈,病人接受治疗之后就是正常人,以后对日常生活和工作都没有影响,但是现在我们在门诊上经常碰到一部分先天性心脏病人由于发现晚,或者发现以后治疗不及时而病变成一个严重的肺动脉高压。一旦发生综合症的话,我们的办法不是很多,这个病人本来是可治愈的疾病变成一个不可治愈的疾病,所以目前比较有效的方法,这两年比较好的进展就是靶向治疗,但是在我们国内面临费用很高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病人接受不起靶向治疗。怎么来避免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人由可治的病变成不可治的病,这是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任务,也是媒体的任务,所以我们要普及先天性心脏病的知识,因为相当部分的先天性心脏病没有发生肺动脉高压的时候没有症状,等到有症状这个时候已经失去了介入时机,实际从某个角度来讲这比癌症的愈后还要差,而且费用也非常高。我们也借东方会的机会谈这个疾病,对先天性病人要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发生由可治的病变成不可治的病。

谢谢!

张必利:谢谢周教授和赵教授精彩的回答,让我们对结构性心脏病领域一些新的进展,包括一些现状以及未来有了一个深刻的了解。我们知道,我们结构性心脏病论坛成立以来取得很大成就,包括防间隔缺损等都有很好的效果,但是现在的学术界对老年孔微闭有不同的声音,是封堵有利,还是不封堵有利,目前学术界没有定论。在座三位都是权威专家,经过你们个人的经验和临床病例效果来看,在老年孔微闭疾病是封堵好还是不封堵好呢?

周达新:结构心脏病在整个心脏病领域发展比较快,也是进展比较多的领域。刚才讲到心脏缺血,中国在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瓣膜上海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老年孔微闭不是新东西,十年前就可以做封堵了,随着国际近期大型研究出来,通过封堵可以避免一些疾病,所以这成为大家争论的焦点。分流量很小,是否需要封堵呢?我们确实碰到很多病人,年纪轻的时候出现脑栓塞和卒中。更有甚者,看到一个血栓一半骑跨在左心房,一半在右心房,这提醒我们应该注意需要封堵。但是否都需要封堵呢?如果有脑卒中和偏头痛,有证据证明反常双向,还是需要进行封堵的。

陈维:我非常同意刚才两位教授所讲的问题,不是说所有的都需要封堵,像小房缺,小的时候可以长上, 10%的成年人都有,是否需要闭要看症状,有没有引起反复脑卒中的情况,有的人反复脑卒中查不到原因,可能就是因为有反常的血栓,也有一部分偏头疼,所以我们要尽量发现,然后把这些封堵掉。我建议在做彩超的时候一定要检查有没有闭合掉,在这里我提倡做彩超的医生这方面做更多的工作。另外接着刚才赵主任的话题,我们先天性心脏病的病人小的时候治完全可以治愈,到十几岁再治就比较难了,到几十岁再治很难治疗,可能会夭折,所以早期发现对先天性心脏病和结构性心脏性都是非常重要的课题和工作。

周达新:几岁可治,十几岁难治,几十岁不治,所以我们所有做结构性心脏病的医生当我们看到一个病人出现肾动脉综合症都非常痛心,所以我们的意见是一致的,早期治疗,早期痊愈,在合适的时机,把握时机把病治好,病人能够非常好地融入社会。

赵仙先:我准备有个专题讲座,我们介入治疗是否会成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新的热点,我也复习了一下指南。出生以后由于左心房压力高于右心房,正常人群发生率在25%到30%,就是成人当中有四分之一的病人存在孔微闭。现在国外提出的提法是大脑的后门,本来是走肺循环,这个后门对心脏的影响很大。小规模的研究都觉得是好的,偏头痛的缓解率达到80%以上,但是真正大规模临床研究也就是在去年和今年国际有三个大的临床研究。第一个研究大家都比较熟悉,结果是阴性的,证明微闭有TIA发作的病人,用封堵的办法并没有降低终点事件。今年3月份在《新英格兰》杂志同时发表两篇文章,两个多中心随机研究,第一是随机研究,预防脑卒中再发,这也是阴性结果,但是同一期发表了另外一个研究,同样也是使用了这个工具,但是得到了阳性结果,证明对于不明原因的脑卒中患者我们进行封堵能有效预防他再次复发,这给我们结构性心脏病提供了信心。我非常同意两位教授的意见,在封堵方面不能乱用,一定要谨慎,先认证再开展,不能乱,一乱会造成很多后遗症。

张必利:感谢三位专家精彩的点评,让我们有了新的认识。我们知道结构论坛做出许多新的成就,三位专家涉及很多新的进展和热点、难点问题,希望对广大同行有实用的指导价值,今天这一集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全文结束)
 

编辑: belinda_1231    来源:丁香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