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 | 丁香通 | 人才 | 会议 | 药学 | 博客  
 点击次数: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08-08-25 22:40 文章来源: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
分享到: 收藏夹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豆瓣社区 人人网
关键词: 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   点击次数:

三、不断拓展传染病的学术领域,“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正式更名为“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

经过数届分会领导的努力,传染病学会更名事宜终于于2004年6月得到上级机关的批准。这是一件大事,说明学会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发生了重大变化。学会更名是学科发展的需要,但更名只是一种形式,更重要是内容和形式的吻合。

近年来,学会对经典传染病以外的各种感染性疾病给予了高度重视。全国第七届和第八届感染病会议不仅实现了会议名称的更改(原名为“全国传染病会议”),更重要是会议交流的内容发生了很大变化。对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发生的感染、不明原因发热、抗生素合理使用、细菌耐药的问题、医院感染的问题等等,都在历次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促使感染病临床工作者学习和更新知识,效果十分显著。针对真菌感染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对人类的威胁越来越严重,而很多从事感染病工作的医务人员对该领域的知识比较匮乏的严峻形势,2005年3月17日至20日在福建厦门,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主持召开了“全国首届深部真菌感染学术会议”,中华皮肤病学会、呼吸病学会、血液病学会、重病监护学会、检验学会等有关专家共同参与,250多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务人员参加了会议,会议取得了空前的效果。

四、各学组学术氛围活跃,支持和强化了学会的职能

中华感染病学会共设了八个学组,包括感染病学组、肝炎学组、肾综合征出血热学组、艾滋病学组、肝衰竭和人工肝学组、小儿肝病组、老年感染病学组和中青年学组。各学组都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作用,其中小儿肝病组、肾综合征出血热学组和老年感染病学组各组织召开了一次全国性学术会议,艾滋病学组召开了两次会议(第三次学术会议将于2005年10月召开),2005年3月肝衰竭和人工肝学组召开了三次学术会议。值得提出的是,艾滋病学组负责制定的《艾滋病防治指南》,得到了国家卫生部的高度重视,被吸收为卫生部文件。

五、搭建平台,创造机会,拓展学术交流的空间

在这方面第七届中华感染病学会做了两件重要工作:

第一、建立了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网站。该网站始建于2003年年初,后因SARS流行的曾一度停止发展。2004年下半年,感染病学会主任委员翁心华教授亲自过问,组织有关人员对原网站进行了改版,在形式和内容上都体现了更新、更生动、更学术、更及时、更需要、更宽广和更互动的风格,网站成为广大感染病学者相互交流和学习的一个很好的平台,同时也成为学会的一种工具:会议通知、论文传送、消息发布等都可以通过网站来实现。为了进一步加强网站建设,2005年2月还组织感染病学会全体常委就学会网站建设的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和讨论,会议上进一步明确了分工和职责,细化了内容,策划了推广网站,增加点击量的方案。

第二、全国中青年感染病学术研讨会。该学组的建立由第七届学会的主任委员提出,并得到了高年学会专家、教授的大力支持。中青年感染病学者既是感染病学界的骨干力量,也是学会的未来。学会设立中青年学组是为了促进中青年尽快成长,为他们提供独特的舞台,创造特殊的条件。由于知识结构上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中青年学者在一起进行学术问题的交流更能够展示他们独特的视角,更能够引起争鸣,有助于推动学术发展,提高学术水平,促进人才发展。这是第七届感染病学会的一大创举。“全国中青年感染病学术交流会”分别于2002年和2004年在北京和上海召开过两次,主任委员亲自到会,但又“不扮演主角”。两次会议都非常成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六、响应党中央和国务院号召,支持西部地区学术建设

援助西部,开发西部,是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重要决策。在学术上支持西部地区建设也是医学会的责任和义务。有鉴于此,第六届和第七届学会分别进行了两次“继续教育西部行活动”。其中 2004年12月,由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会组织了有关专家,在新疆乌鲁木齐市进行了为期三天的“继续教育西部行活动”。这次活动是一次支持西部建设的务实的学术活动。十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知名感染病专家积极参与,并在这次活动中讲学,讲学内容密切结合当地医务人员的实际需要,既讲述基本理论和实践经验,又介绍感染病学界的重要进展,得到了当地感染病医务工作者的一致好评,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编辑: yang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