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 | 丁香通 | 人才 | 会议 | 药学 | 博客  
 点击次数:

黄祖瑚教授:人兽共患传染病的特征、现状及防治策略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08-09-12 10:28 文章来源:第十次全国感染病学术会议组委会
分享到: 收藏夹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豆瓣社区 人人网
关键词: 黄祖瑚 人兽共患 传染病   点击次数:

注:文字内容来自会议光盘

人兽共患病:感染病科医生的必修课

南京医科大学一附院

 黄祖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定义,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是指在人类和脊椎动物之间自然感染与传播的疾病,即人类和脊椎动物由共同病原体引起,在流行病学上又有关联的疾病。世界上已经证实的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有200 多种,我国已发现的也有100 余种。上世纪70 年代以来,全球范围的新出现传染病(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EID)和重新出现传染病(re-emerging infectious diseases,R-EID)约有60 多种,其中半数以上是人兽共患病。因此,人兽共患病已经成为全世界共同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

一、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在现代医学中的意义

20 世纪中叶之后,由于卫生科技的进步,抗生素、疫苗及积极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的实施,许多长期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如鼠疫、霍乱、伤寒、乙脑、白喉及脊髓灰质炎等得到了有效控制。1980 年5 月28 日WHO 宣布已在世界范围内消灭天花。全球传染病的死亡人数占总死亡人数的比例由19 世纪的50%~60%下降到10%。人们一度普遍认为,人类已经战胜了传染病的威胁,曾给人类带来深重灾难的种种瘟疫将成为记忆。人类疾病控制的主题已由控制传染病为主转为以心脑血管病、肿瘤及意外伤害防治等为重点。

但是,时隔不久,1981 年以后AIDS 的出现及流行,以及对该病防治极为困难的逐步认识,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征服传染病的乐观信念。在此后的20 多年间,一些闻所未闻的病原生物不断引起新的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如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莱姆病(1982 年)、大肠杆菌O157:H7 引起的出血性肠炎(1982 年)、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1988 年)、霍乱弧菌O139 引起的霍乱(1992年)、朊粒引起的新型克雅病(1996 年)、尼帕病毒引起的尼帕病毒脑炎(1998 年)和SARS 病毒引起的SARS(传染性非典型肺炎,2003 年);一些以往从未侵袭过人类的病原体也开始侵袭人类,并导致严重后果,如禽流感病毒(H5N1)引起的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1997 年香港,2004 年多国);还有一些病原体以新的疾病形式侵袭人类,如西尼罗病毒引起的西尼罗病毒脑炎(1999-2004年美国)。与此同时,结核病的发病率回升,并出现新的多药抗药性的菌株,且常与HIV 合并感染。如此种种,归结起来一句话:传染病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传染病仍在人间肆虐。

在严峻的事实面前,人们终于认识到,在21 世纪,现代医学面临着各种传染病和各种慢性非传染病的双重挑战。新出现传染病(EID)和重新出现传染病(R-EID)成为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如果再回顾一下我们前面所列举的EID 和R-EID 的一些重要病原体和疾病,不难发现它们几乎都是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这就足以说明,有效防治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是现代医学应对双重挑战的重大领域和紧迫任务,感染病学工作者更是责无旁贷,重任在肩。

二、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的特征

1.动物是主要传染源。在理论上,患有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的病人和病兽,或携带病原体的人和兽均可成为传染源。但实际上,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大多是以动物——动物,或动物——昆虫——动物的方式在自然界传播。人作为传染源的人兽共患病较少。当然,病人一旦成为传染源也会产生严重后果,如开放性结核病人若在养牛场或动物园工作,就极有可能使周围的牛群或所饲养的动物感染结核。

2.更具突发性。地球一端存在的人兽共患病将在何时、由何种媒介传播至地球的另一端?这种传播在其内在必然性的基础上往往表现为偶然性,因此就增加了疾病传播的突发性。鸟类越洋跨洲的迁徙,就可以远距离传播人兽共患病,如西尼罗病毒脑炎及禽流感等,其发生很难预测,给防控工作带来困难。

3.更具隐蔽性。许多动物在感染病原体后,自身并不发病,呈隐性感染或病原体携带状态,如鼠型斑疹伤寒及鼠感染汉滩病毒(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人类与其接触不易产生警惕,因此容易发生感染并发病。此外,蝙蝠、鸟类等动物可在较广范围内自由活动,人们常常在无意识中接触到这些动物的分泌物或排泄物,从而导致感染。这种隐蔽性,可使疾病诊断的流行病学资料缺失。

4.更具区域性。在人兽共患感染性疾病中,自然疫源性疾病占据重要地位。自然疫源性疾病具有明显的区域性,易感的人和动物一旦进入这一区域,就可能感染而发病。因此,是否进入过某种人兽共患病的自然疫源地,就成为诊断该疾病的重要流行病学线索和依据。

5.更具职业性。动物是人兽共患病的主要传染源,接触病兽是感染的重要前提。因此,从事某些特定职业的人员,就更有可能感染某种人兽共患病。如畜牧养殖和皮毛加工者之与布氏杆菌病,再如养猪场或屠宰场人员之与尼帕病毒脑炎及猪链球菌病,等等。

编辑: yang 作者:黄祖瑚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