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正:右美托咪啶对靶控输注丙泊酚时不同镇静水平所需效应室浓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丙泊酚镇静时应用右美托咪啶对不同镇静水平所需丙泊酚效应室浓度的影响。
方法 普外科需接受全身麻醉择期手术120例,男48例,女72例,年龄20~50岁,体重41~68 kg,ASA分级Ⅰ或Ⅱ级,排除中枢神经系统疾患、术前使用镇静药物、心动过缓和心脏传导阻滞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丙泊酚组(P组)、右美托咪啶0.5µg/kg+丙泊酚组(M0.5P组)和右美托咪啶1.0µg/kg+丙泊酚组(M1.0P组),每组40例。M0.5P和M1.0P组分别用微量泵输注右美托咪啶0.5和1.0µg/kg,泵注持续时间为10 min,P组则以相同的时间泵注生理盐水,将3组内患者随机分为5个亚组:P0~4、M0.5P0~4和M1.0P0~4,每亚组8例,在输注右美托咪啶或生理盐水结束后5 min,效应室靶控丙泊酚,血浆浓度分别设定为0、1、2、3和4 mg/L,3 min后记录患者OAA/S评分。应用Probit法计算不同镇静水平所需的丙泊酚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EC50)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组间EC50比较采用t检验并用Bonferroni法校正,P<0.0167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三组间男/女比、年龄和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AA/S评分为3时,P、M0.5P和M1.0P组丙泊酚EC50(95%CI)分别为2.5(2.1-3.0)、1.3(0.9-1.7)和0.7 (0.3-1.1)mg/L,M0.5P和M1.0P组EC50均小于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OAA/S评分为2时,P、M0.5P和M1.0P组丙泊酚EC50(95%CI)分别为3.2(2.8-3.8)、2.0(1.5-2.5)和1.3(0.7-1.8) mg/L,M0.5P和M1.0P组EC50均小于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OAA/S评分为1时,P、M0.5P和M1.0P组丙泊酚EC50(95%CI)分别为3.8(3.4-4.9)、2.9(2.5-3.4)和2.2 (1.8-2.6)mg/L,M1.0P组EC50小于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7)。
结论 静注右美托咪啶0.5和1.0µg/kg能降低不同镇静水平所需的丙泊酚效应室浓度。
编辑: lil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