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 | 丁香通 | 人才 | 会议 | 药学 | 博客  
 点击次数:

岳云教授:需要从理念和技术上重新认识局部麻醉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12-08-30 23:08 文章来源:2012年中国麻醉年会专刊
分享到: 收藏夹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豆瓣社区 人人网
点击次数:

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秘书长、北京朝阳医院麻醉科主任岳云教授

岳云教授简介

岳云,首都医科大学麻醉学系副主任,朝阳医院麻醉科主任,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常务委员兼秘书长,北京医学会麻醉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美国麻醉医师协会老年麻醉委员会 (ASA Geriatric Committee) 委员。Journal of Cardiothoracic and Vascular Anesthesia杂志编委,Anesthesia & Analgesia, Canadian Journal of Anesthesiology杂志审稿人。《中华麻醉学杂志》副主编,《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副主编,《麻醉与监护论坛》副主编等多本杂志编委、副主编。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委员会成员,全国继续医学教育委员会学科组成员,北京市“十百千”卫生人才工程“十”层次人才。2001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模范军队转业干部称号,受到中央领导的接见。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主要研究方向麻醉与脑功能。1996年担任World Congress of Anesthesia执行主席。2003年起作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秘书长连续9年筹备和组织全国麻醉年会,与欧美麻醉学会、美国哈佛、加州、华盛顿等著名院校建立广泛联系合作,派出去请进来,新技术、科研协作、培养人才,如与MGH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外合作项目、多名博士后等。承担多项国家和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牵头多项国内多中心、大样本研究,主持制定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指南。发表论文200多篇,其中SCI收录期刊论文30余篇;主编专著10余部,获多项北京市和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

记者:在本次2012年中华医学会第20次全国麻醉学年会上您将与与会的专家学者分享哪些方面的理念、观点或者资讯?

岳云教授:本次2012年中华医学会第20次全国麻醉学术年会是以中华医学会下属麻醉的不同学组进行分专题演讲。我目前负责局部麻醉学组,在本次麻醉年会上也将就这方面进行一些专题演讲,希望通过这次麻醉年会让同行从理念和技术上重新认识局部麻醉。既往,中国主要进行的是局部麻醉,之后随着麻醉学的发展以及学术的交流,发现在西方国家大部分应用的是全麻,所以国内的学者一度曾经质疑应用的局部麻醉是否已经落后于国际。但就目前来看,随着麻醉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局部麻醉的理论、方法和临床实践均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同时人口老龄化的进展,老年人并发症的增多,这些都使得局部麻醉又被大家重新认识。

在理念上,局部麻醉药物具有阻滞神经冲动传导的作用,产生完全的麻醉效果,对注射部位的神经或者其他组织没有损害,更有利于病人的康复。同时,能够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这些都促使大家在理念上对局部麻醉有了新的认识。

在技术上,局部麻醉目前有两种比较先进的技术:一种是神经刺激器定位。既往麻醉完全是如盲人一样进行定位,依靠病人是否有异感和麻了来判断定位是否准确,应用神经刺激器以后,医生可以通过神经刺激器了解是否接近神经,可以较为准确的定位神经;另外一种是可视化技术,即在超声下看神经。可视化技术在很大程度上突破人眼视觉只能直视和不能透视的限制,把麻醉医生的眼睛直接安在了医生每日在病人身上使用的刀尖、针尖和管尖上,我们有的麻醉科医生笑谈“这简直是想阻滞哪根神经就阻滞哪根神经”,避免了“盲目”的诊疗操作,提高了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但是,无论是神经刺激定位亦或是可视化技术都需要进行系统的相关技术培训后医生才可能完全掌握并用于临床诊疗,所以本次麻醉年会中局部麻醉学组将从理论讲解和技术培训两个方面进行。

此外,我还将参加中德的医学学术交流的探讨,将把近两年我们所做的一个多中心大样本的关于术中知晓和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报告,通过这次交流展示我国目前在麻醉术中知晓中所取得的进展和成果,也希望与国外专家进行学术探讨,更好地发展我国的麻醉学。

记者:至今,中华医学会全国麻醉学年会已经成功举办了19届,此次是第20届。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麻醉学年会已经日趋成熟。谈一谈您对于麻醉学年会的感想以及希望,未来麻醉学年会将向哪里发展,是否还有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岳云教授:中华医学会的麻醉学年会从创办至今,已经走到了第20届,并已经由开始参会人数的几百人发展到目前的三千人甚至更多,规模和影响力越来越大,已经逐步发展成为麻醉学界每年的一大盛会。作为一名一直工作在麻醉学领域的医生,我个人从麻醉学年会的第2届参会至今,也有颇多感想。中国目前大概有几万的麻醉科医生,所以虽然目前参与麻醉学年会的人数在与日俱增,但就全国麻醉科医生几万的基数来看,如今参会的人数还远远不够,所以希望能够通过其他的宣传途径,例如媒体宣传或者远程教育等来进行宣传。虽然麻醉学年会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需要改进的方面,但不可否认的是,如今它已经作为了一个品牌并且越办越好,也越来越有影响力,不仅提供了国内同行交流沟通的平台,尤其是青年医师,同时也提供了一个与国外互动交流的平台,为麻醉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记者:长期以来,关于麻醉对大脑具有怎样的影响,一直是病人和病人家属以及麻醉医生十分关心和困惑的问题。那么,麻醉到底对大脑有无影响,目前关于这方面的争论是否有了定论,您是如何看待的?

岳云教授:确实,长期以来关于麻醉药对大脑具有怎样的影响,一直是病人和病人家属以及麻醉医生关心和困惑的问题,并且麻醉学领域也一直存有争议。直至目前,仍然没有确切的定论。但是经过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和大家的共识来看,普遍认为麻醉药对于正常大脑没有太大的影响,但对于脆弱的大脑,即包括老年人、新生儿和婴幼儿等的大脑还是存在一些影响的,但究竟如何防范这种潜在的影响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方式方法,这也是未来麻醉科医生需要努力的方向。

记者: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进行性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很多学者发现全身麻醉在解除患者痛苦获得手术稳定进行的同时,也可能与阿尔茨海默病之间存在一定的潜在关系,您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岳云教授:目前,随着全球老龄化进程的加快,麻醉与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阿尔茨海默病的关系确实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关注。有研究表明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将近一半的人将会接受一次手术治疗,手术并发症等因素使阿尔茨海默病随之增加。但二者的关系是否互为因果呢?事实上,目前已经从动物实验中得到关于全麻可能对阿尔茨海默病存在潜在的影响的结论。在临床上,也有一定比例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存在。但是,目前我们称之为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而非“麻醉认知功能障碍”,究其原因就是麻醉与手术不可分割,手术会造成一些术后炎症反应、应激、创伤等,这不仅仅是麻醉的问题,有可能是二者危险因素重叠的后果,因此其结论还需进一步研究去证实。

记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做了很多例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您也一直致力于这方面的临床研究,谈一谈手术中麻醉的处理情况?

岳云教授:目前,朝阳医院的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几乎已经不采用体外循环的方式,这对麻醉科医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在心脏上操作会影响整个心脏的功能和血液的稳定,因此如何在临床医生进行心脑操作时既能维持麻醉,还能保存血液循环和稳定的心功能是对麻醉师的挑战。目前朝阳医院每年大概做400~500例手术,已经在这方面做的非常成熟了。

记者:近几十年来,器官移植发展迅速,移植后的死亡率也明显降低,存活率则明显提高,已经成为各种生命器官终末期功能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法。这其中一方面归功于免疫学研究的日益深入,麻醉技术也功不可没。谈一谈您在器官移植麻醉方面的经验和看法?

岳云教授:器官移植手术因为手术涉及面广、时间长、创伤大等以及手术中各脏器功能、血流动力及内稳态变化剧烈等原因,导致器官移植手术的麻醉具有极大的挑战性。但是目前在国内,包括肝移植在内的器官移植的麻醉已经越来越规范化,包括麻醉的凝血、温度等的掌握都日趋成熟。但是目前肺移植仍然存在困难,缘于需要进行肺移植的病人往往已经到了疾病的晚期,肺功能非常差,在两个肺叶的情况下维持基本功能已经困难了,在手术中还要切掉一个肺叶,这段时间里呼吸的维持非常艰难,对心脏也有影响,所以肺移植的麻醉还需要未来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记者:近几年在麻醉学领域有哪些新的进展和研究热点?

岳云教授:目前在麻醉学领域,不同的大学,各个中心研究的热点和重点都不尽相同。麻醉的保护作用,尤其是器官的保护这几年是研究的重点,此外危重病人的麻醉以及麻醉与疼痛方面的研究也都是近些年的热点。

既往,麻醉更多是强调医生的个人经验,而现在已经逐渐转变为制度化管理。在麻醉学领域内,近几年编制了一系列的相关指南,帮助或者指导医生临床工作。另外,在麻醉的质量控制方面,这些年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对于大家广泛关注的麻醉安全方面的问题,也会随着指南以及质量控制的推行而越来越好。目前,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也正在把指南做的更加精简 (快捷指南),以便于每个人随时随地可以应用阅读。

编辑: riset 作者:丁香园通讯员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