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仅有50多年历史的分子生物学来说,30岁的“Western Blot”可谓“古老”。尽管它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但仍然广泛应用于多种基因功能、转基因检测等实验中。它也是论坛中讨论最为活跃的技术之一。
命名为“Western Blot”,与“Northern Blot”一样,完全源于科学家的幽默。在一次鸡尾酒会上,某人(现在已无人考证)开了这样一个玩笑,所有人都笑了,这个命名就这样延续了下来。
1975年,Edwin Southern 发明了DNA杂交技术。这一技术被命名为“Southern Blot”,以表彰Edwin Southern的杰出贡献。
1977年,George Stark及其同事发明了检测RNA的方式。这一技术被命名为“Northern Blot”。
1979年,George Stark发展进早期的蛋白印迹技术,将蛋白来电泳凝胶上转移到活化的纤维素上。随后,Harry Towbin发展出更快速、简单的电转技术。
1981年,W. Neal Burnette正式将这一技术命名为“Western Blot”。
对仅有50多年历史的分子生物学来说,30岁的“Western Blot”可谓“古老”。
2008年,Max Planck 生物化学研究所的Mathias Mann发表题为“Can Proteomics Retire the Western Blot?”论文(J. Proteome Research.2008 7(8):3065)认为,质谱技术可以一次分析样品中的多种蛋白,如今的蛋白质组研究更多地依赖于质谱技术;Western Blot面临被淘汰的危险。毕竟,Western Blot的检测范围大约为3-4 logs,而血液中大部分的有生物意义的蛋白浓度约为12 logs。
然而,随着电泳及转膜技术的改进、商业化抗体的不断增加,Western Blot操作日益简单,分析方法及工具更加多样。成像技术的切口革新、低检测限(高灵敏度)抗体的出现,Western Blot的检测范围得到扩展,定量/半定量成为可能。Western Blot因为其设备便宜、技术成熟,仍将在较长时间内应用于多种基因功能、转基因检测等实验中。同时,Western Blot已经应用到HIV、牛绵状脑病(疯牛病)、Lyme disease、乙肝等多种疾病检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