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届广州国际肺癌论坛暨首届中澳胸部肿瘤研讨会顺利召开

2014-03-10 10:59 来源:丁香园

3月8日,由中山大学肺癌研究所、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上海市胸科医院肺部肿瘤临床医学中心和澳大利亚墨尔本St Vincent’s Hospital联合主办的第四届广州国际肺癌论坛暨首届中澳胸部肿瘤研讨会在美丽的羊城顺利召开。本次会议由龙浩教授,Gavin Wright教授担任,戎铁华教授和陆舜教授担任共同主席。
 
会场现况
 
大会共分为五个部分,战略篇、微创篇、晚期篇、争议篇、脑转移篇。战略篇中,王长利教授和Peter Clarke以他们各自精彩的视点为大家呈现了肺癌外科治疗的历史和最新进展,展望了其未来发展方向。
 

Prudence Russell教授则预告了2015版WHO肺癌分型的思路,与我们能分享了肺泡癌的类型。她指出,目前早期癌症主要以非典型腺泡样增生为主。腺癌有各种亚型:腺泡样、乳头状亚型等。她也重提到了微乳头状腺癌。这些腺癌类型可以很好用于预测患者预后。另外也提到一些特殊亚型腺癌,比如胚胎形和长形及胶质样腺癌。之后将进一步验证这些划分是否可以指导临床应用。

2015版划分中,最大的改变来自鳞癌和大细胞癌的分类。鳞癌主要以离子化来划分,分为角蛋白阳性和角蛋白阴性两种。基底样癌则基本保留了下来。形态学上无法划分的则归为P63阳性的鳞癌。在大细胞里面的划分主要以TTF1和P63这两个指标进行划分。如果两个标记物都没有表达,则可能有双向分化的可能。


David Ball教授分享肺癌放疗现况
 
David Ball教授通过大量精美图片分享了肺癌放疗现况,提出FDG PET虽然有助于肿瘤定位,但仍然存在局限性,而适形放疗使肿瘤缩小虽然是可能的,但是其效益却仍值得商榷。 
 
Gavin Wright教授向大家绘制了肺癌研究最新蓝图
 
在微创篇中,姜格宁教授分享了亚肺叶切除术在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地位,而Naveed Alam教授则与大家分享了澳洲非小细胞肺癌小叶切除术的经验,刘伦旭教授提到肺癌微创外科治疗其副作用较小,患者耐受性好,是不能手术或者拒绝手术患者的标准治疗,也提出了目前的争议,包括患者治疗前的分期检查,以及对于中央型肺癌SBRT治疗安全性等。
 

龙浩教授分享N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经验
 
龙浩教授则在分享N3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科治疗经验同时,也提出了右侧肿瘤气管周围清扫是否可以跨过中线等手术技术的问题,引导在场观众积极思考。

傅小龙教授分享立体定向放疗(SABR)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具体筛选条件
 
傅小龙教授分享了立体定向放疗(SABR)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对患者的具体筛选条件,他指出SABR对高龄患者同样有效,对一般情况较差患者也可以安全使用,心肺功能差者并非是SABR的禁忌症,但是如患者伴有严重内科夹杂病,则会影响SABR生存疗效。他也回顾了美国、荷兰、日本等国的研究报告。
 

陆舜教授陈述驱动基因概念
 
在晚期篇中,陆舜教授详细向大家陈述了驱动基因的概念。在治疗时,我们应该专注治疗特异性的靶点,而不是某个器官。通过驱动基因选择靶向治疗,可以延长患者总体生存期,并细化了靶向治疗的靶点。
 

陈克能教授和刘慧教授则都分享了中国关于晚期NSCLC的放射治疗的经验
 
争议篇中,王洁教授和邵建永教授分别分享了NSCLC局部晚期内科治疗及NSCLC分子诊断临床实践的经验。Ben Solomon教授则分享了NSCLC治疗中,ALK,ROS等的角色。他认为,NSCLC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具有明确分子驱动的多样临床病理学实体。因此在疗法选择上,多种标记物检测很必要。
 

Simon Knight教授分享局部晚期NSCLC外科治疗作用
 
Simon Knight教授则分享了局部晚期NSCLC外科治疗的作用。龙浩教授则分享了N3期NSCLC外科治疗的思考与证据。
最后一部分为脑转移篇。王思愚教授报告了其NSCLC预防性脑放疗前瞻性随机研究的成果、张兰军教授分享了TKI在NSCLC脑转移中的意义和地位,吴少雄教授及陈丽昆教授则分享了其NSCLC脑转移的临床经验。

专家采访后合影
 

编辑: zhaom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