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园 | 丁香通 | 人才 | 会议 | 药学 | 博客  
 点击次数:

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性发育不良的髋臼重建技术

转载请注明来自丁香园
发布日期:2008-11-18 14:53 文章来源:第三届国际COA学术大会
分享到: 收藏夹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开心网 豆瓣社区 人人网
关键词: 人工关节置换术 髋关节发育性发育不良 髋臼重建   点击次数:

朱振安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骨科

背景和目的 髋关节发育不良患者多于年青时出现晚期骨关节炎症状,此时人工关节置换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这类病人髋臼侧常存在骨骼畸形和软组织继发改变,其重建是个难题。本文探讨采用真臼重建的技术要点及近中期临床效果。

方法 2000 年1 月~2007 年1 月,对172 例186 髋因髋关节发育不良继发骨关节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全髋表面置换术42 例45 髋。女148 例160 髋、男24 例26 髋,平均年龄48.3 岁,单侧158 例158 髋,双侧14 例28 髋。按Crowe分型,I 型45 例48 髋、II 型54 例59 髋、III 型37 例39髋、IV 型36 例40 髋。术前通过CT 三维重建测量真性髋臼前后径和前倾角。根据髋臼骨结构特点,我们将其分成三型I 型,表现为髋臼角增大,髋臼大小正常,股骨头无脱位,对应Crowe I 型;II 型表现为髋臼角增大,股骨头部分脱位,髋臼前上方有不同程度骨质缺损,髋臼前后径多数正常,对应于Crowe II 和III 型;III 型表现为股骨头完全脱位,真性髋臼浅小。入路采用改良后外侧Gibson 入路,首先是彻底清理髋关节囊和松解周围软组织,然后确定真性髋臼位置,最后根据髋臼结构特点进行重建 I 型髋臼多能采用常规髋臼准备和常规假体,II 型髋臼通过适当扩大髋臼、颗粒或结构植骨可获得真臼重建,III 型多需采用小号假体结合内移重建。术后采用X 线检查和Harris 功能评分评估术后疗效。

结果 术后2 例出现坐骨神经刺激症状。术后平均随访34.5(12-84)个月,随访期内无感染、髋臼松动、翻修病例。术后X 线显示所有病例均获得真臼重建,术后3 个月,所有植骨区骨愈合良好。Harris 功能评分由术前46 分提高到术后81 分。

结论 髋关节发育不良采用分型真臼重建进行关节置换术可取得良好的功能效果和中期效果。

 

编辑: blue

以下网友留言只代表网友个人观点,不代表网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