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路透社:利益集团令中国医改难度增大
由于近期降低医疗成本的努力未能有效缓解中国患者的压力,北京正想方设法应对医疗体系中愈加暴力的社会骚乱导火索。
近几年,中国针对医生和其他医护工作者的暴力攻击急剧增多。该现象已引起中央决策者警觉,他们将改革庞大的公共医疗体系视为国家重要优先任务。但批评者称,中国降低公立医院医疗成本及消除社会压力的努力远未到位。
今年 7 月,为了让老百姓更能看得起病,中国政府开始试点取消公立医院对药品加价 15% 的传统做法。相关试点项目涵盖 300 家县级医院。然而,在患者组织和卫生官员看来,即便该措施推广至全中国范围,药价也不会大幅下降。相反,他们认为北京必须解决药品经销商坐享的丰厚利润,这些中间人组成的网络能将价格哄抬 40% 甚至数倍,导致药价远超出众多普通百姓的购买能力。这才是「更大的问题」,广东省卫生厅负责人表示,「(有关部门)还未对此采取任何措施。」
《柳叶刀》杂志 2008 年刊登的论文称,中国的人均住院费与人均收入大体相当,对收入最少的 1/5 人群而言,则相当于其年收入的两倍多。麦肯锡公司在 7 月份的报告中表示,到 2020 年,中国的医疗支出将从 2011 年的 3570 亿美元上升至 1 万亿美元。
与中国医疗体系紧密相关的是几个既得利益团体:数以万计的医药制造商、经销商及依赖这些企业上缴税收的地方政府。北京已为医药流通体系改革制定蓝图,但专家表示这势必遭到地方政府的强烈抵制。「中国希望整合大量经销商。但税收、就业也将随小企业的消失而流失」,麦肯锡上海全球董事乐诚铎表示,「因此整合过程面临阻力。」
为了提供不太过于昂贵的医疗服务,北京正开始为享受国家补贴的药品设定最低和最高限价。然而,批评者认为此举也未必奏效,因为医院能在增加病人的看病成本上另辟蹊径,如没必要的检查和复杂而昂贵的治疗等。
- 说白了,这个社会不尊重医生,不尊重生命。一个社会文明程度,要看这个社会对医生和老师的尊重程度!
- 中国医改就是大忽悠
- 公立医院可以,唯利是图的私立医院未必能真正抵制虚假广告!毕竟人家吃的就是这个!
- 继续跑,不要停!
- 写得好
- 很多地方,很多医院,是不允许医生多地点执业,要么你就下岗,人权根本不存在。
- 在一家单位执业,就够忙的了。手术值班门诊学习进修科研教学,还多点执业?有时间有精力多点执业的医生占整个医生群体的几成呢?
- 医师多点执业或许是年轻医师早日成才一大环境,人才流动,技术流动。在基层的医师其病号源很是局限,医师多点执业可增加病号源。虽然有风险,但与现行的工作环境比,还是好的。
- 轻轻巧巧
- 在做某项改革之前,不能头脑发热,不能以吸引眼球为目的,要反复深入探讨某种改变的利弊,和国内现实的符合程度。在没有成功样式的情况下,剖析一下比较成功的国家的医疗体系,做一些借鉴。比如:多点执业,出了纠纷怎么处理?
- 千万不要把多点自由执业,当做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借口和起点,实际上自由执业并不像看起来的那样好。
- 只有空谈,假想,实际问题很多,自由执业并不一定是好的选择,好的医院不只是有好的医生,还有好的医疗设备,好的后勤人员,这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名好的医生如果离开了好的护理人员,手术做的再好,结果也不会乐观,医院是个团队,医生除了极个别的有国际影响的,离开了医院都不会成功,现在的医改实际已偏了正轨,就像调控房价一样,越调越高,民众越来越不满意,中心问题不解决,搞边角问题只会出来更多问题。为什么民营资本不愿意进入医疗行业?即使进入的也大多都是低层次,低素质,高价格。
- 路漫漫
- 争取自由,争取人权,争取解放,自由执业是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文明。
- 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