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区域协同发展论坛暨医联体峰会

十年医改:在挫折中摸索前行

   2012-11-21
字体大小:

医改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又涉及医疗机构、药品生产和供应及保障机构等多个环节和部门利益,是一个世界性难题,即使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美国其医改之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且至今仍存争议。回顾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国医改堪称在挫折中摸索前行。

我国的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始于上世纪80年代。医改所面临的问题是药价虚高、以药养医、小病大治、大处方、大检查、大部分公立医院丧失基本的公益性、医院不是以救死扶伤为目的而是唯利是图等问题,亟须破解老百姓看病贵、看病难、导致医患关系紧张,城乡低收入群体因病致贫、返贫现象突出等困局。

2005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报告称,中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从总体上讲是不成功的”,但国家并没有因此而停止推进医改的步伐。

2006年,国务院积极筹划启动新一轮医改;2009年新一轮医改方案正式出台。逐步实行药品集中招标采购、降低药品价格;建立基本药物制度;推行新农合医疗保障体系并扩大覆盖范围,实行医药分开、推进药品零加成改革公立医院以药养医机制;建立大病保险机制等措施。

十年医改 成绩斐然

十年来,医改举步维艰。目前,医疗费用异地联网结算仍然困难,药价虚高导致的看病贵也没有得到彻底解决,医患关系在很多地方依然紧张。但是,新医改还是取得一定的成果,细细梳理起来至少有以下4个亮点:

健全基层医疗 缓解看病难

长期以来,基层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一个薄弱环节,不仅造成了基层群众“看病难”,而且辗转求医还给群众带来了额外的交通食宿等费用,增加了群众的看病费用,造成“看病贵”。

经过十年的探索和建设,“看病难”得到有效缓解,农民受益于医疗卫生全覆盖的例子比比皆是。

据《西藏日报》报道,目前,全区基本实现了“小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县”的目标。“乡卫生院不仅住院条件改善了,而且医疗设备更新了,医生的业务水平也提高了很多。”2011年12月20日,在西藏自治区南部江孜县年堆乡卫生院住院的尼玛老人说起乡卫生院的变化感慨不已。

在山西宁武县阳方口镇的火烧沟村卫生室,58岁的村民牛金莲因感冒正在输液。牛大娘深有感触地说:“以前村里没有买药和打针输液的地方,碰上个头疼脑热就得雇车去离村子20里的镇医院看病,花钱不少,又费工夫。现在村里头办起了卫生室,看病就方便多啦。”

在中国西部革命老区贵州省遵义市凤冈县何坝乡,65岁的水河村苗族村民周华祥正在乡镇卫生院输液。“我一身的慢性病,以前要去县里、市里住院,路程远又花钱,这几年卫生院条件好了,我自己走过来半个小时,老伴也方便来照看。”他说。

建立新农合 让农民看得起病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是指由政府组织、引导、支持,农民自愿参加,个人、集体和政府多方筹资,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采取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的方式筹集资金。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农民没有被纳入医疗保障等社会福利保障体系,“小病拖,大病扛”这句顺口溜曾是中国农民看不起病的形象描述。

“我的病几乎花光了家里所有的积蓄,万万没想到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拯救了我们一家。”说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索朗曲珍激动不已。

《西藏日报》报道的索朗曲珍就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受益者。索朗曲珍是西藏江孜县年堆乡达热村人,因患乳腺癌和肺结核,治病花了3万多元,因加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报销了80%,又因是贫困户,县民政局报销了剩下的20%。

编辑: 木客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