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建一:如何对人才“画龙点睛”?
葛建一院长和丁香园通讯员合影
简介:
葛建一,男,1982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医疗系,曾任北京核工业医院院长,苏州医学院副院长、苏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院长,苏州大学医学院院长。现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博士生导师。
长期从事医院管理及卫生法学专业研究,具有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现任中国核工业教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卫生法学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医院协会副会长、江苏省医师协会副会长、江苏省现代化医院管理中心高级研究员、《中华医学科研管理》杂志特邀编委、《中国临床路径》和《中国医院》杂志编委等职。曾编著《医疗服务集团战略》等专著,2010年,发表《论医院床位管理》等专业论文,提出“床位是医院细胞”的观点,通过床位管理实践探索诊疗模式的新机制,取得较好效果,个人也获得中国医院协会医院管理义务讲学西部行十周年巡礼表彰及江苏省优秀院长称号。
荣膺“2012年度中国医院优秀院长”。
医院人才培养方式和医联体建设是当前医院热议话题,为了让更多医生了解医院人才培养和医联体建设,在2013区域医疗协同发展论坛暨医联体峰会上,丁香园通讯员对葛建一院长进行了专访。
丁香园:请问贵院人才培养的方式有哪些?
葛建一:我们医院是把整个人才培养的关键点放在内部岗位培训,所以我们医院有个传统叫做独挡一面人才培养。我们让学科带头人和医疗骨干上讲台演讲,把自己的经验和几十年来的临床技术技能手把手地教给年轻一代的医生。这样就使得大家有很好的成长沃土。例如,脑外科有位年轻的医生,他在实验室里练习了一年,所以他可以缝1毫米的血管,而且成功率非常高。现在他开展颈内动脉剥脱术,已经实施了近20例,都取得了成功。所以岗位成长是我们医院最主要的人才培养的手段。
当然我们不排斥引进人才,我们引进人才就是起到点睛的作用。我们在这个大家庭中不能完全靠自己来培养人才,而是需要要杂交,所以最近几年我们非常注重从985高校引进毕业生,包括博士生和硕士生。每年有30到50个毕业生加入我们的团队,对团队整体优化是有帮助的。同时我们也引进一些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这些技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在各自医院工作过后会把一些新的思路和新的发展带到我们医院。这种方法结合我们原来的本院培养应该起到了互补的作用。所以我们称之为画龙点睛。
丁香园:作为人才培养,防止人才流失也是一个重要的工作,请问贵院是如何防止人才流失的呢?
葛建一:人才流失是相对而言的,因为相对于人才流动多了,或者流出比流进多,我们称之为流失。现在我们处于一个非常好的良性流动。比如我们医院护士的流动率在3%,每年有非常多的优秀护校毕业生要到我们医院来工作,同时也会有3%以下的护理工作者调到外院或者外单位工作,这个期间,表面上我们培养的任务和成本是加重了,但实际上也有客观的一面,就是可以资源的重新配置,也可以把我们这支队伍建设得更加年轻化,更加充满活力。只要在流动中我们能够引导正向流动大于负向流动,能力或者是水平的提高,就能证明这种正向的流动对于整体建设还是有帮助的。
丁香园:本次大会的主题是关于医联体问题,请您详细介绍一下几种医联体的特点?
葛建一:所谓区域医疗系统发展,那一定会有一个龙头医院,我们也努力向这方面进步,所谓龙头医院不是依靠被动任命的和定性的,而主要靠自己努力。今天是龙头医院,明天可能是辅助医院,这个方面我们是不自觉地参与了医联体方面的活动。
关于医联体活动,我们的体会是一个是主体性的医联体,也就是我们在和其他医疗机构合作,是动产权或者是动经营权,这种产权和经营权的协同有利于几个医疗机构把目标锁定,把任务显示得更加清晰,把我们的步调建设得更加一致。所以在主体性的医联体方面,我们主要是和广慈医院一起合作。和广慈医院的协同成果还是非常显著的,在短短两三年中,我们已经建设发展了300个床位的医院。
第二种我们称之为内容型的医联体,这种内容型的医联体实际上是根据不同内容来进行,例如对口资源也是一种医联体。在拉萨市人民医院,新疆伊犁的妇幼保健院,在陕西的富县,包括江苏省的几个县医院,都实行了对口资源。这种内容上的合作,实际上是根据国家要求和政府要求,在内容上体现出对外资源的义务和权力。所谓公立医院,有一个重要的职责就是体现政府的意志。对口资源作为医改的重要任务,公立医院需要去履行,所以我们会把这种上游、中游、下游的医疗体系结合起来,形成一些公立性的或者是政府任务型的医联体。
第三种所谓的客体型医联体,我们合作的对象定位在专业或者是亚专业的层次,也发挥了我们专科和亚专科的优势和特点。有的科室和专家有特长,在业余时间可以发挥作用,通过他们的网络来联系,再形成新的对象性的医联体。实际上在我们整个医院里,各个学科都有这样的医联体,我们医院只是起到一个组织协调的作用。
通过这三类医联体的发展,应该说对医院是有帮助的。我们看到了整个区域里医院发展的前景,同时也看到了在整个医疗改革过程中会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通过不同对象和多源方法以及集中各种资源发挥潜力,对我们来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是有帮助的。
- 说白了,这个社会不尊重医生,不尊重生命。一个社会文明程度,要看这个社会对医生和老师的尊重程度!
- 中国医改就是大忽悠
- 公立医院可以,唯利是图的私立医院未必能真正抵制虚假广告!毕竟人家吃的就是这个!
- 继续跑,不要停!
- 写得好
- 很多地方,很多医院,是不允许医生多地点执业,要么你就下岗,人权根本不存在。
- 在一家单位执业,就够忙的了。手术值班门诊学习进修科研教学,还多点执业?有时间有精力多点执业的医生占整个医生群体的几成呢?
- 医师多点执业或许是年轻医师早日成才一大环境,人才流动,技术流动。在基层的医师其病号源很是局限,医师多点执业可增加病号源。虽然有风险,但与现行的工作环境比,还是好的。
- 轻轻巧巧
- 在做某项改革之前,不能头脑发热,不能以吸引眼球为目的,要反复深入探讨某种改变的利弊,和国内现实的符合程度。在没有成功样式的情况下,剖析一下比较成功的国家的医疗体系,做一些借鉴。比如:多点执业,出了纠纷怎么处理?
- 千万不要把多点自由执业,当做医院人事制度改革的借口和起点,实际上自由执业并不像看起来的那样好。
- 只有空谈,假想,实际问题很多,自由执业并不一定是好的选择,好的医院不只是有好的医生,还有好的医疗设备,好的后勤人员,这都是必不可少的,一名好的医生如果离开了好的护理人员,手术做的再好,结果也不会乐观,医院是个团队,医生除了极个别的有国际影响的,离开了医院都不会成功,现在的医改实际已偏了正轨,就像调控房价一样,越调越高,民众越来越不满意,中心问题不解决,搞边角问题只会出来更多问题。为什么民营资本不愿意进入医疗行业?即使进入的也大多都是低层次,低素质,高价格。
- 路漫漫
- 争取自由,争取人权,争取解放,自由执业是体现社会主义民主文明。
- 赞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