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杂志热点关注浙江大学科研丑闻

   2013-08-12
字体大小:
一位任职于中国一流学术机构的知名水环境研究人员陷入了到盗用公款的丑闻中。根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浙江大学水环境研究院院长陈英旭(Chen Yingxu)指使学生伪造了虚假收据、发票和合同,从而将政府大型研究经费中的资金挪为私用。 8月9日,顶级科学期刊《科学》(Science)以“Embezzlement Casts Harsh Light on China's Grant System”为题,对这一事件予以了报道:
 
在中国国家审计署(China's National Audit Office)进行了长达一个月的调查,并在3月召开了一次闭门听证会后,上周《中国青年报》(China Youth Daily)对相关控诉进行了详细报道,这引起了中国媒体和博客圈的密切关注。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生态学家秦伯强(Qin Boqiang)称,据说,陈英旭挪用的经费总额达到了160万美元,占一个大型水研究资金的10%。这如果得到证实,陈英旭案将成为异乎寻常的违法挪用经费案例。因此,观察家们预测,自由放任经费管理的时代帷幕很快就将落下。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生物化学家朱广伟(Zhu Guangwei)认为,陈英旭遭受检举将对“中国的研究文化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国家审计署盯上他之前,陈英旭的职业生涯非常的顺遂。1990年,陈英旭在获得浙江农业大学的博士学位后,成为了一名有才干的研究人员,其发表了一长串有关食品安全、环境生物化学、水和土壤污染的研究论文。作为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的一名理事,他得到了来自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SFC)和中国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的资金。他还参与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这标志了他在中国科学界的精英地位。
 
然而在2008年,陈英旭获得来自中国环境部,支持其太湖水域水污染治理和管理研究的1600万美元资金之后,他显然开始误入歧途。关于陈英旭案件的细节还不是很清楚。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他将大量的研究经费转移到了他研究生经营或拥有的两家公司,最终钱落入到了他的口袋之中。
 
陈英旭的律师戴梦华(Dai Menghua)对中国媒体称,陈英旭的案件是在浙江大学的一次常规审计中显现出来,陈英旭已经归还了这笔钱。戴梦华对《中国青年报》表示:“从陈英旭的角度看来,这件事情很早以前就已经解决了。他不知道为什么这变成了犯罪行为。”但戴梦华拒绝对Science杂志发表评论。而浙江大学除了承认陈英旭是调查对象之外,没有对Science杂志就这一案件发表任何的评论。
 
陈英旭被指控犯罪让一些中国的研究人员感到极为惊讶。对于陈英旭的指控是自今年3月起中国各社会领域揭露的一连串贪污事件中最新的一例。但这并不是第一个扰乱中国科学界的引人注目的案例。去年,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的地球物理化学家段振豪(Duan Zhenhao),就因指控欺诈性使用研究经费而被判处13年徒刑;段振豪的妻子告诉中国媒体,他将研究经费慷慨地赠予了他的情人。政府内外越来越多的人一直在呼吁更为严格地控制研究资金管理方式。
 
诺丁汉大学中国科学政策专家曹聪(Cao Cong)说,随着中国研发(R&D)预算的增加,财政职责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去年,中国政府花在科技上的经费达360亿美元,仅次于美国。预算的快速增长远远超出了科研管理人员妥善监管资金的能力。这些科研经费的花费是一个“黑匣子”。在8月初,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杨卫(Yang Wei)公开宣称,他的机构将更加积极地遏制研究经费管理中的科研不端行为,降低“道德”危害。这一基础研究机构也有不为人知的家丑:2004年,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会计师Bian Zhong因挪用200万美元而被定罪。
 
朱广伟曾经在陈英旭研究组从事博士研究工作,他指出在几年前,陈英旭得到高达1600万美元资金之时,在大多数的实验室和大学科研经费的花费监管都不是“非常严格。许多项目没有按照预算严格使用经费。”尽管没有犯罪意图,科学家们以一种借口申请经费,然后将钱用于他处很常见:研究人员经常捏造预算项目为研究生发放津贴。
 
拿陈英旭示众,有可能是政府正在力图加紧控制研究花费的一种迹象。朱广伟指出,在过去几年里预算审计越来越频繁。研究机构越来越严格。但曹聪认为,解决中国这一问题最终的方案可能是更透明的经费分配和监管系统。

编辑: 木客    来源:ebiotrade